得“拖延症”的是孩子,该“治病”的却是妈妈


得“拖延症”的是孩子,该“治病”的却是妈妈

早上儿子又是哭着出门去上学的。

今早他有游泳课,得提前20分钟到校。但小朋友昨晚不肯早睡,虽然我们警告了他,若晚睡,第二天即使起不来也会被拖起来,他信誓旦旦说绝对起得来。然而孩子的承诺完全没有实施力,到了早上,虽然按着闹钟起床了,但穿衣刷牙吃早饭,完全不在状态,一不注意就又睡过去了。

在整个出门前的50分钟时间里,除了说“快点!快吃!快!快!”,我几乎不会说另外的话了。然而这些催促根本没有用,戳一戳,他动一动,不到两秒钟,又陷入自己的呆滞状态,静止不动了。到了临近校车到达的时间,我忍不住发飙了,一把夺走儿子的碗筷,吼了他一句:来不及不要吃了!你饿肚子去游泳吧!

儿子立马大哭起来。

幸而爸爸看不过,默默拿走一个肉包,抱着儿子出门上学去了。

房间里安静下来,似乎还回荡着我的催促和大吼的声音,我立马就后悔了。

孩子睡不醒很正常,早起吃不下东西也很正常,甚至动作慢发呆也很正常,为什么我要一直催促乃至发火呢?事实上,我的催促没有起到任何效果,而我最后的那句大吼,还起到了反作用,孩子有可能因为哭而呕吐,把好不容易吃下去的东西吐到衣服上,也有可能他一整个上午都不在状态,没有开心地参加游泳和其他活动。

然而我明知道这些,却为什么总是时候忍不住呢?

得“拖延症”的是孩子,该“治病”的却是妈妈

仔细想想,我究竟为什么要一直催他?是怕他迟到吗?不,迟到其实也没什么,幼儿园的管理还是很人性化的。那我究竟在着急什么?是不是我提前起床也有起床气,我自己特别想快点把他弄好送出门,好安安心心做自己的事情?

所以我的催促和发火,明明就是因为孩子的磨蹭,妨碍了我自己的需求啊。

我不停的说着快、快,让自己的情绪越来越焦虑,同时把这种情绪传递给了我的孩子,就如同我的母亲,在我小时候也不断对我说着“赶快、赶紧!”,仿佛我不快点吃饭,不快点完成功课,不快点考上大学,就一切都来不及了。现在想想,是不是因为她急需要一个出色的女儿,来向我的奶奶证明生女儿不比生男孩差呢?

所以,这个催促,很多时候,其实是家长在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孩子真的存在问题啊。

得“拖延症”的是孩子,该“治病”的却是妈妈

或许你会觉得,那孩子真的要迟到了怎么办?如果是真的有很严格的时间控制要求的事情呢?

我记得一个研究表明,孩子对于时间是没有很明确的感知能力的,对他们来说,一秒钟和十分钟没有区别。在这种情况下,让孩子自己去规划时间,其实是一种家长内在节奏的失控的表现。

我们得给孩子和自己,预留更多的时间,也得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在足够宽裕的时间范围之外,这样,才不会在出现状况时两头顾不上,甚至搞得自己情绪失控。

回到今天早上的情况,我完全可以再早十分钟叫醒孩子,虽然他一样会睡不醒,但这十分钟足够他啃完一个包子,我就不会担心他游泳后饿得太厉害。

我也完全可以由着他自己的节奏来,他在迷迷糊糊中,还记得自己穿衣刷牙、吃饭整书包的顺序,虽然慢,但他有他的节奏,也能处理好他的事情。即使他迟到,可能迟到几次,他自己就掌握了节奏。

而我的不断催促,除了让这个家里一早就硝烟弥漫,孩子紧张,自己生气,老公也心情不好之外,完全没有帮到孩子养成自己的习惯。我试图把我自己的节奏强加到孩子身上,换来的却是一团糟。

看起来是孩子得了拖延病,但该吃药的,却是我啊。

得“拖延症”的是孩子,该“治病”的却是妈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