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中国“芯片之痛”,他研发出40多款专用芯片,技术超越国外

他28岁取得博士学位,毕业时接到美国著名公司和高校的offer,也接到了到国内顶尖的C9联盟高校当博导的邀请;他不顾亲友父亲苦口婆心的劝说,放弃十分难得的机会和起点高的平台以及安稳的未来;他毅然决定回到家乡西安的高校当教授,33岁创业,成功创造估值近10亿的公司;他就是张博,如今的他,既是大学教授,也是科学家,更是企业家。

打破中国“芯片之痛”,他研发出40多款专用芯片,技术超越国外

当初,朋友为什么他会放弃高起点的发展机遇,回到西安当了一名教师、还得自己从零开始创业?张博回答说:“追梦。”追逐研发“中国芯”的梦想,让每个人都能用上自主可控高品质的核心芯片。

回国追梦的路上,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他回到家乡后,得知西安邮电大学有一个专门做芯片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仅是做科学技术研究,还做产品化转化和产业化发展,这个定位与张博的专业和想法出奇一致。于是,2011年,张博进入西安邮电大学任教,成了一名大学教授,并且他还组建了一支射频微波集成电路和微系统设计研发团队,到了2013年,他的研发团队已拥有了8名博士,共30多名研发人员。

打破中国“芯片之痛”,他研发出40多款专用芯片,技术超越国外

为了更好地实现产品化转化,也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回国时的初心, 2014年张博开始创业,成立了一家自己的公司。创业之初,张博与所有创业的人一样,遇到了很多困难,被黑心房东坑骗,去办事遭冷眼,他说幸好在选择回国时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面对重重关卡,他只能从坑里把自己挖出来,再继续干下去。

好在随着西安近两年来的快速发展,张博的公司也在飞速发展。目前,他的公司已拥有一支近百人的团队,成为国内一流的专用无线通信芯片设计公司,已研发出40多款专用核心芯片,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可完全替代进口芯片,并在多个型号装备中得到应用。公司也在厦门和北京设立了子公司和办事处,完成了三轮融资后,目前市场估值也接近10亿元。前不久,张博教授还获得了首届“西安十佳科技人物”称号。

今年,张博还将与著名的500强企业华讯方舟集团合作,总投资200亿元在西安落地以“太赫兹”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链。“太赫兹”技术作为欧美公认的“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科学技术”之一,能够广泛应用于安检、通信、军工、生物、医疗等领域,此次合作力争在“太赫兹”这一战略技术领域尽快发出西安声音,将西安打造成本领域国际领先的研发高地、产业化高地,或许在未来,可以成为西安的一张名片。

打破中国“芯片之痛”,他研发出40多款专用芯片,技术超越国外

如今,35岁的张博,已经摆脱了当初的迷茫,对未来也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他说,目前是国家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期及中国“无芯之痛”风口期,实现“让每个人都能用上自主可控的高品质核心芯片”的“中国芯”梦想,已不单单是他自己的梦想,他将继续在自己研究芯片的道路上钻研下去。

新闻小贴士:

张博教授是西安邮电大学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下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方向的学术带头人,重点研究方向是射频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主要成果: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新加坡技术专利3项,集成电路布图保护2项,主持主持国防“973” 子课题、国防科工局“十三五”重大基础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获得各类科研项目经费1000余万元。

关注“西安邮电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部分内容来自西安邮电大学官网及西安晚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