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新闻」高考后最易出现这4种骗局丨考生家长收好这份警方防骗指南

「冰城新闻」高考后最易出现这4种骗局丨考生家长收好这份警方防骗指南

2018年高考成绩已新鲜出炉,众考生和家长却不能松懈,在填报志愿、选择大学、挑选专业的同时,还要提防爱“蹭热点”、蠢蠢欲动的骗子。

哈尔滨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反诈骗小卫士”整理出高考后较常出现的4种典型骗局,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防患于未然。

「冰城新闻」高考后最易出现这4种骗局丨考生家长收好这份警方防骗指南

各种“指标”信不得

读一所更好的大学,是每一位考生的愿望。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利益,伪装成高校招生工作人员,或者吹嘘自己与高校领导有特殊关系,可以得到高校的“内部指标”、“自主招生指标”等,诱骗家长拿出钱,之后他们就消失了。

【提示】

当考生分数没有达到投档线的时候,是根本无法提档的。所以,对于不法分子的“内部指标”一定不要相信,也切勿相信不法分子的“自主招生指标”。

志愿填报要谨慎

高考结束后,志愿的填报决定了考生最终要就读的大学和专业,必须慎之又慎。

但是,总有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所驱使,他们会利用与知名大学院校容易混淆的名称,用混淆视听的方式招收学生,以各种手段钻相关法律的漏洞,滥发文凭。

【提示】

这类虚假大学所涉及的欺骗,既有假学校也有假学历,广大考生们一定要留心,千万不要被坑骗。如何识别真假大学?首先,正规大学域名都是“edu.cn”;其次,报考指南和专业目录里不会收录虚假大学,一定要核对学校集体买的报考指南和专业目录。

“补助金”骗局要防范

不法分子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考生们的联系方式,然后冒充“教育局工作人员”等,以对困难考生或者成绩优异考生提前发放助学金为由,对受害人进行金钱诈骗。

【提示】

当接到陌生电话和信息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和怀疑的态度,要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个人信息,不转账。一旦被骗,要尽快到公安机关报案,最大限度地挽回损失。

“通知书”真伪要细看

不法分子或中介通过编造虚假招生院校、虚假合作办学单位,利用家长和考生提供的报名号或准考证,冒充考生家长或亲戚,在招生录取现场咨询点查询考生投档轨迹,以邮寄虚假录取通知书方式忽悠、蒙骗考生将各种费用打入个人或机构的银行账号。

【提示】

录取期间,招生办工作人员都在录取现场,不会与考生见面,也不会委托中介。考生应耐心等待高校通过EMS快递的录取通知书和相关报到须知。考生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泄露给别人。只有在官方指定的查询渠道查到的录取结果,才是真实可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