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迫擊炮是怎麼對目標測量定位的?

黛山的孤獨

120mm"林鴞”是世界上生產的第一種“靈巧”末制導迫擊炮彈,其射程為7000m。該炮彈彈頭上裝有一個被動紅外熱成象尋的頭和微處理器,側推力裝置在炮彈飛行的最後階段點火。

該炮彈採用聚能裝藥彈頭,它可以穿透安裝在裝甲車輛較薄弱的頂部的爆炸反應裝甲。“林鴞”迫擊炮彈將在瑞士陸軍現有的120mm牽引式迫擊炮系統上使用。瑞士陸軍現擁有445門M-87迫擊炮。從長遠的觀點看,瑞士將需要一種新式的120mm裝甲迫擊炮系統,該系統將採用目前已在瑞士陸軍服役的國產“皮蘭哈”8×8裝甲車的底盤。

瑞士陸軍目前已與瑞典博福斯AB公司簽訂一項價值6400萬美元的合同,購買一批120mm"林鴞”式“靈巧”未制導迫擊炮彈,具體交付日期是保密的。

這是“林鴞”迫炮彈的第一個出口合同。該炮彈由瑞典博斯AB公司和薩伯力公司聯合研製和生產的。根據1991年署的一項價值9億的合同,該炮彈1994年開始批量交給瑞典陸軍使用。


總說裝甲

首先簡單說一下迫擊炮的基本結構。以國產93式60毫米遠程迫擊炮為例:主要由炮身、炮架、座板、瞄準鏡、附件等5大部分組成。

那麼決定迫擊炮的射程是什麼呢!由於它的炮管的長度是固定的、口徑是固定的、因而炮彈直徑也是固定的,所以射程的遠近取決於炮彈的裝藥量,裝藥量越大射程越遠。炮架是用來調整角度的;而座板是消除後坐力穩定炮身的;瞄準器是測量目標距離的。

那麼是如何在射程內擊中目標的!

老式的迫擊炮是靠經驗豐富炮手來瞄準射擊的,如大多采用的跳眼法測距方法在:即右臂伸直豎起大拇指,對準目標,先用左眼看,再用右眼看,估算大拇指所指向物體的距離,再乘十(人手臂長度大約是瞳孔間距離的10倍),這就得到大概的距離。根據測得的實際距離調整迫擊炮的角度而打擊目標的。優點是快速方便,缺點是不是很準確,主要多練。不要小看這種老掉牙的測量方法,當年抗日戰爭時期的黃土嶺戰役“神炮手”李二喜在800米的距離,利用一臺老掉牙的迫擊炮,僅用二炮就把日本戰神“名將之花”阿部規秀送上了天!而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神槍手張桃芳利用“跳眼測距法”測得實際距離,以此調整步槍標尺,在很遠距離取得了擊斃美軍214名的記錄。



現在的迫擊炮是如何瞄準的:

現在服役的迫擊炮都是用光學望遠鏡瞄準的,一、在瞄準器的鏡片上有帶座標的十字標識。二、距離的調整:有一個距離補償旋鈕,通過調整可消除第一次試射而造成的射擊距離的偏差,最後達到距離的定位。三、左右的調整:由於受風向、風量大小的影響難免產生左右偏差,調整此旋鈕,可使彈著點得到修正。

通過距離、左右的調整,最後使得目標在十字線中心即可。完成了整個測繪。

此方法快速準確,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生生不息鋼鐵俠

迫擊炮是一種曲線射擊武器。具有炮身短,重量輕,操作靈活,便於攜帶等諸多優點,非常適合山地戰和塹壕戰。現代意義的迫擊炮是1904年沙皇和曰本爭奪中國東北的日俄戰我中發明的。俄軍炮兵大尉尼古拉耶維奇、戈比亞託把一種海軍臼炮裝在帶輪子炮架上,裝一種帶尾翼炮彈曲射轟擊陣地前三四百米日軍陣地,效果顯著,當時叫雷擊炮。一戰爆發後,英法兩國先後對這種雷擊炮進行了改進,於是真正現代意義的迫擊炮誕生了,二戰中廣泛裝備各國軍隊,二戰中百分之四十五的士兵都是被炮炮所傷。二戰其間國共兩黨軍隊武器裝備普便落後於外國軍隊。炮兵裝備少得可憐,當時新四軍在皖南事變前,九萬多人的隊伍就新四軍軍部有一門迫擊炮和三發炮彈供教學\\做教具。在那個時代迫擊炮就是高科技武器。其實炮兵測距挺複雜,得用上現在初高中三角涵數,餘弦定理公式等知識,我軍士兵普遍是文盲,有文化的不多也不可能掌握數學知識。所以炮兵教官根據實戰經驗用中指,食指和眼晴測算射擊諸元,簡單實用。這個在老戰爭片中能經常看到。我軍還有一門絕活兒是不用炮架,用手扶炮筒大仰角射擊。炮兵出身的趙璋程將軍迫擊炮玩得最好,一個是個天賦,另一個原因是身經百戰結果。


關東俠客

參過軍的或者是做個炮兵偵察的都知道一種快速測距法,那就是拇指橫量測距法,用大拇指豎立對前方目標,然後橫移相加的參數比,以乘減加心算法快速測算出炮口距離目標的準確米.差.來進行快速修正定位.射擊,這是炮兵偵察和使用比如82無後座力炮或六0迫擊炮等兵種士兵必須要掌握的一種軍事技能,我入伍在新兵教導團就是分在八二無小炮營,所以對此還是比較熟悉的。





空一體

感謝悟空賞識!

相比其它遠程火炮,迫擊炮手對敵方目標的定位似乎很簡單,主炮手在炮位後邊伸出拇指,在炮位與目標之間橫直方向比一比,就能快速判斷目標與炮位的距離及方位等數據,然後就是加藥包,開炮,目標飛了,完事了。

其實這裡邊大有學問!這裡包函三角函數的運算法則,似乎是正弦的法則。但是在八九十年前,我們的國民文化水平很難達到如此程度,所以炮手們在操炮訓練的短暫時間內,其教官們傳授給他們四句順口溜,讓他們熟記領會:

上間隔,下一千,

距離密位分兩邊。

要想求出末知數,

對邊相乘除一邊。

炮手們依此訓練,附以對風向、風速等要素的實踐掌握,就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炮兵觀察員了。

當然這是從四十六七年前的幾何課堂上老師詳細講解中學來的,由於時間久遠,記憶已經不是十分清析完整了,解釋其中的正弦、餘弦或正切餘切的遠算法則,已無可能,但這四句順口溜卻是一字不差,其角邊角,邊角邊之間的關係對於當年的炮手來講,已經意義不大了。能夠準確地擊中目標就是高手!


鐵嶺鋒

本來是想等一些老師們再教我一遍。讓我再想起曾經學過的常識。誰知道,老師們的回答讓我還是沒弄懂測量定位的方法。不由得我想起了,亮劍裡兩炮幹掉了鬼子指揮部的情景。伸手亮大拇指,測量的情行。我見過瓦工掉線,也見過單眼打搶的獵人。當然也見過量影子知高度的老農,更見過單洞成像量角度知遠近的工人。還見過課本上幾何測量的線條角度等運算的定律等法則。就是沒見過我本人能夠三石頭打準一個固定物體的實驗事情。光說沒有用,只有實踐才能出真知。有空玩玩代替物來打目標才行。其中的原理多跟勞動者的師傅們學學。任何事要動動腦子才行。師傅到處都是,書本隨便就可以借一本。只有自己願意去幹才是真的。平常玩裡要學多少技能,用時才不會怕考試的事情。不管玩那樣都能聯通學習。只是要有個有心用心就行。日常生活都是課堂學習的練習原形。學為致用,用也可以學。那樣不可聯繫的東西就是不要去學的事情。除非你是高中以上的學生,因為我還沒看過那些課本。最主要的是我不認識外文。算了,算我沒有回答。因為我真的不懂你所問的問題。只是這樣來表示,你問到了一個不懂裝懂的秀存在感的裝逼活人。哈哈哈😄!謝謝你的邀請!


順數73976211

小型迫擊炮是什麼?其實就是榴彈發射器,發射距離,比手榴彈遠,比大火炮近,一般是模糊看得見的敵人陣地。

小鋼炮的結構,就是立面三角體,發射管是一條凌線探出罷了(為了射遠)。行軍時,安裝在炮身中部的支架是不放下來的,打仗時,往地上一放,就行了,很平穩(三角結構)。

小鋼炮是後座力發射,拋物線飛行,落入敵陣的。大家都知道,發射筒指向高、平就發射的近,45度最遠,這是遠近問題。打得準,必須還得解決一個水平距離問題,這就是本題問題,一般用姆指,通過斜邊定底邊。

發射方向、角度定了,發射距離定了,就能準確擊中目標。但很難一擊制勝,需要不斷修正。


盼盼點點

迫擊炮是一種曲射炮,在大多數作戰中不是直接面對敵人,因為敵人看得見你時,敵人馬上會對你打擊,所以一般不會去想敵人看見你,所以要派出前方觀察員和作戰參謀對敵人進行偵察和對要打擊的目標測量定位後,在上報指揮部,指揮部踉據敵情下達要何種火力打擊,如要迫擊炮打擊,會將要打擊目標的距離.方位.風速.風向.溼度.溫度.氣壓.海拔高度等等徐多參數給迫擊炮炮指,炮指根據參數進行技算,算後將參數給各炮位,各炮根據參數操炮打擊敵人。


吳應林3

迫擊炮是通過平常眼晴看物的大小,比較測算距離長遠,比實際小多少就知有多遠。迫擊炮訓練過程,早就明確學習,肯定東西大小。如人打東西會如何,早就明確。肯定一眼就知多少多遠。是訓練結果。不是影視劇用手測量表演那是混人的。為了表演效果戰爭沒有給了時間讓你表演。迫擊炮操作更是訓練出成績,熟能生巧的結果。井崗山斗爭時紅軍就兩發彈結果發發命中敵人嚇跑了。抗戰黃土崗就一發彈擊葬日本鬼子日本之花。還有突破烏江強渡大渡河都是一發彈奪取勝利。這些戰例表明平常積累經驗,在實戰如神長眼所向無敵。戰鬥中根本來不及較準,一門炮就兩發彈長行軍就一發,過硬功夫才是勝利保證。


ww3721

老一輩軍人是拿一物體當標尺,目測距離,比如握拳豎起大拇指或者握住鞋底子等等,別笑,先輩們的智慧是無窮的,這都是實戰中檢測出來的方法,雖然不夠精確及考驗經驗但卻是有不錯的戰果。

現代作戰,小型迫擊炮一般配發到連一級,班一級的話火力重疊略有浪費。服役的迫擊炮都是配備光學望遠鏡瞄準的,在先發一枚情況下迅速根據風向、大小用補償器修正達到準確擊中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