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我宁愿选择怂!

Question

裸辞的机会成本究竟有多高?因为不开心而导致的损失能有多大?

这一刻,我宁愿选择怂!

接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默默地问了自己:“换做是你,敢吗?”

我悄悄地拿起了计算器,快速地摁下数字,接着掏出手机,查询了一下银行卡的余额;

我抓了抓胸口,皱了下眉,因为我知道,此刻……我怂了!

这一刻,我宁愿选择怂!

裸辞最直白的损失就是金钱

简单算一笔账:

假设在魔都,你的月薪是税前10000元,按最低基数来缴纳社保和公积金。实际到手的工资应该是=10000元-个人部分的社保和公积金-税费,最终拿到手的工资大概在8600元左右。我们再假设,你的工作空窗期是1个月(通常非裸辞的情况下,一般会有1个月的时间来处理收尾工作和交接工作),裸辞会让你最直白最少就损失了1个月的工资。

这一刻,我宁愿选择怂!

空窗期产生的费用,还需要你动用之前可能花了很大功夫和精力存储下来的老本。老本的消耗程度和你生活状态也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你单身孑然一身,衣食住行一切从简,那消耗可能相对会慢一点;如果你有房贷、车贷,如果你成了家有了孩子,那老本的消耗可能就是翻倍的速度。当然,如果你是祖上富裕,家里余粮充实,那你可以想裸辞就裸辞,想任性就任性……

另外,裸辞意味着你的社保和公积金的缴纳将会断档,其中包括了个人部分以及企业承担的部分。按照目前的规定,社保需要累积缴纳满15年,你才有资格享受养老保险。一旦选择裸辞,那就代表需要承担空窗期的风险。空窗期越久,意味着你需要工作更长的时间去弥补;也就是说,除了遇到拆迁,意外遗产继承或是彩票中奖等突发暴富情况发生外,如果你想要晚年过得好,你不得不追求这份养老保险,那你就必须推迟你的退休时间;换句话说,裸辞很大程度上代表你提前消费了你的退休时间。

这一刻,我宁愿选择怂!

裸辞意味着你输了

很多人选择裸辞的原因,除了薪资达不到预期之外,很多情况是因为公司氛围让自己觉得不舒服。而造成不舒服的原因,是领导的管理模式或者是同事的工作方法,和你的认知或者习惯的状态有冲突。

他们会说:老子(老娘)之所以裸辞,还不就是看不惯那些jian人,分分钟不想看见某某某的嘴脸……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团队里有个人特别“活跃”,万事都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非常强势的时候,大部分人可能会觉得这个领导或者同事太自负,太自我。

其实,大多数的人会对这类的人比较抵触,因为他们不符合中国人对于“谦和”、“彬彬有礼”的人设标签。

这一刻,我宁愿选择怂!

在婚姻关系里,双方是来自两个不同的家庭,经过重新组合,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丈夫和妻子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价值观或多或少会有区别,会在某个问题某个阶段达不成共识,而双方都试图让对方的思维和行动能够更符合自己的习惯,所以就会有争吵。而只有一方认输的时候,这场争吵才算结束。

而在职场中,我们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要远比婚姻关系来得复杂。婚姻关系只是两个不同家庭的组合,而职场关系是来自N多个的家庭组合。不可能所有人的价值观、思维模式、行动方式都是一模一样。

这一刻,我宁愿选择怂!

所以,当在某个问题上有分歧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模式去处理事情,都想试图去说服对方。一旦各持己见,就会有纷争,有各种的不顺眼和不痛快。

如果我们把这种互相说服,互相暗战比喻成拔河;结果,你觉得对方拔河的姿势太丑了,所以你选择退出比赛,这是你想要的结果吗?

如果因为人际关系选择裸辞,同事会如何看待你?觉得你很牛吗?当然不会,只会认为你实力不济,能力不够,借此逃避吧!当你递上辞职信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在职场中是一个弱者。

这一刻,我宁愿选择怂!

诚如网友所问,裸辞的机会成本有多高?我其实更想告诉你,裸辞的风险有多大。裸辞的空窗期越长,损失的工资越多,老本消耗得更快;而且长时间的空窗期,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困惑,久而久之,你甚至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压力会越来越多。

就算换了一个新的环境,新同事新领导是不是一样让你满意?如果又不满意,你又要选择裸辞吗?

不要羡慕那些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没有任你挥霍的资本。别问我敢不敢裸辞,至少这一刻,我选择怂!

这一刻,我宁愿选择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