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为什么《红楼梦》里贾政一直没升官?

青草无为


贾政,字存周,是荣国公贾代善和贾母史太夫人的二儿子,(大儿子贾赦世袭了荣公的爵位),贾政是荣公死后皇帝为抚恤旧臣赐给贾政一个主事之职,后升工部员外郎,这个是在《红楼梦》第二回林黛玉别父去京都一回里林如海和贾雨村一段对话中交待的,因此一开篇时贾政的职务是工部员外郎,这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建设部基础建设司副司长,所以职位不算高,也不算低,六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部长,侍郎相当于副部长,郎中相当于司长,员外郎相当于副司长,大概是五品这个级别,最多会是四品吧。古时国家只有六部,相比现在权力比较集中,所以权力还是比较大的,比如贾雨村依仗贾政谋职,贾政张口就是:“听说应天府出缺,先生可有意否?”像知府这样的官职运筹的相当轻松方便。

《红楼梦》前八十回大概在三十三回宝玉挨打几个月后的中秋节期间书中说贾政点了学政,八月二十动身,放了外任官,学政为古代学官名,提督学政,主管一省教育科举,简称学政,俗称学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岁科两试,并督察各地学官和生员的官员。学政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无固定品级,但贾政是武荫出身,和学政任职传统很不符,这个外任,我们可以看做是一次升职吧,这个时间离元妃省亲时间比较近,也可以看做是元春受宠时皇帝对贾家的一个恩惠。

贾政外任三年后是在中秋节前回的京,而且有一个月的假期,只说假期满去部里报道,而没讲职务,联系到贾府日益走下坡的桩桩件件,贾政应该没有什么升迁。中秋贾府团圆,王夫人答:“往年娘儿们虽多,终不像今年骨肉团聚……”对于这次贾府的最后一个中秋节书中描写的很细。

贾政仕途评价只能用平庸二字,第一书中说他是读书人,但从头至尾没见他有任何作品,出仕靠的是祖萌,外任靠的是女儿,在任上没有任何政绩可以为女儿添荣宠,女儿失宠后只会更暗淡无光,贾政住在荣国公府正室荣禧堂,他也是荣国府的家长,在他的带领下,荣国府敝端丛生,贪污克扣,子弟吃花酒,养外室,养戏子,家仆在外横行霸道,比如在探春理家对大观园实行承包制时就曾说过:“归到帐房,外头添一层管主,又扒一层皮……”,就是这样明日仗胆的克扣,赖大家的花园都盖起来了,赖尚荣也和他的主子一样,丫头奶妈子一大群被养大。赖嬷嬷就和贾母说赖尚荣养他花的银子可以打成和真人一样大小的银人了。也就是说,贾政也不怎么理家或者至少也是治家不严,成天身边围绕着詹光(沾光)、卜世仁(不是人)之流的清客相公空谈风月。就算是贾政的私生活也不让人满意,他最宠爱的赵姨娘是一个举止无状,满口粗言鄙语的修养很不上台面之人,连亲生女儿探春都她“不自重”,可见他的品味和习性,所以贾政此人也可以理解为(贾正经),是曹雪芹比较否定的一个人物,尽管祖上大功,根基深厚,女儿贵为皇妃,无奈无德无才,不清不明,名贾存周实实在不周,庸禄无为,带领贾府一路败落下去。


屏山品红楼


贾政是工部员外郎,其实还是有升官的。


最初说贾政酷爱读书,后面看他的水平估计也不怎么样。知子莫若父,老爹死前,还是不放心。就上了一本,为儿子求了一个入部学习的机会。这也可以看出,贾政很招爹娘喜欢,不想被分家出去没落了。

贾政学习的部门是工部,这个部门就是搞搞建设,没有实权,还是有点油水的。但也属于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的末位。想从工部擢升进入权力中枢是非常难的,所以作为员外郎也就相当于副司长的贾政,从五品,不高不低。


贾政名字中有个政字,表明他是有政治报复的。奈何本人并没有能力。所以他走了外戚这条路,将女儿送进宫,走皇家路线,而这一条路,最终这是条死路,贾家被抄家,一定和这个有关系。

贾政之所以半辈子只是一个副司长,主要还是和他家族有关。作为一个世袭的爵位,朝廷只愿意给富贵,而不想再给权力。世袭家族政治关系盘根错节,是最容易出乱子的。这也是为何贾敬明明都考中了进士,还被迫袭了爵位,而林如海也是在爵位到头才中举,贾兰也是抄家后才有机会科举。


当然,贾政曾经有个机会,就是被外放学差,这不算升迁,可做好了却可以抓到很多政绩,为提拔打好基础。可惜贾政显然不懂的御下之道,最后奴才们贪污受贿,不但无所建树,还留下了把柄,最后贾家抄家,这些势必都被翻出来加罪。贾政连奴才都管不好,更何谈政绩。这样的人,怎么擢升?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欢迎关注,欢迎探讨!


君笺雅侃红楼


对这个问题,我个人有一两点很简单的解释。这里说明一下:因为不熟悉官场语境,所以可能有外行之嫌。

第一点,贾政的性格不是那种急功好利型的(也就是积极进取型的),比如像贾雨村这种。他从小就酷爱读书,而且笃信孔孟之道,奉行的是仕途和修身养性两不耽误。他的官职是皇帝一高兴额外赐的,自己并没费任何力气。所以贾政从小到大一直顺利、生活优裕惯了的,又能以读书为消遣,生活方面也比较本分守规矩,也就不屑于官场争斗。

第二点,既然贾政对官场手腕、计谋等不屑一顾,他也就不会有这方面的经验了,也就从来不注意也不懂得官场上的人心难测。先在京师做官,这倒也没什么影响。后来外放了江西粮道、到地方上任之后,他的能力尤其是管理手下的能力就很是捉襟见肘了,以至于随差的几个老油条稍微玩了一点花活就能反过来把他这个上司钳制住。贾政在任的三年,倒成了这些人利用他为自己谋取私利的三年,这算个什么事嘛!

贾政束手无策、熬油似地熬过了三年。说实话,最后他的同僚参他一本,使他被降职调回京师,实际上是救了他、解脱了他,不然的话,再延续个一两年,后果只怕会更严重。

虽然贾政比贾赦做人规矩多了,也好读书上进,但实际上也是一直活在祖宗的荫蔽之下、自己并没有什么作为的。再看他不过是一个工部五品,既没有功名也没有政绩,居然一回到家也有一大堆清客、篾片围在身边打转转,可见也是好排场、不免有沽名钓誉之嫌的,贾政是怕家里银子多得花不完吗?


TeaC




贾政,非科第出身。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就是没经历过高考中考,学历不高。靠祖宗,在工部当官,远不如靠科举,进士出身荣耀,因此,他的期望,就是让儿子走科举取士的正途,贾珠十四岁进学,很有出息,无奈早逝。对宝玉,更是苛责打骂,规劝读书。



祖上传下来的爵位,按嫡长世袭制,由长房,贾赦,袭了官,一等将军。比之贾政,高了若干等次。将来爵位,只可能传给贾琏,还是与贾政宝玉无关。

后皇帝念贾政人品端方,风声清素,书香世代,点了学差,到各地巡查,也是苦差事。

由此看来,靠天靠地靠祖宗,都不如靠自己读书进学多考证书,多拿学位,努力走正道才长久。


红楼大观


作为文官,非科举出身的贾政,除非有特别出众的能力,做出特别的功勋,才可能晋升。

我们都知道,贾政是恩荫官。贾代善死前上遗表,皇帝听说贾政好读书,也就单独給了额外主事,入部学习。

说明1。主事,明清为正六品,大体相当于今天中央部委的正处长。作为文官,贾政的这个起点无论任何时期都是很高的。毕竟当时状元的初授官才是从六品修纂,还得在翰林院干满三年才能散馆另授职务。

额外主事。临时设置的一个处长职务,需要贾政跟在工部学习三年以上,才能正式去担任已经有建制的主事岗位。

因为贾政非科举出身,先天上就要被文官体系所排斥,毕竟这是勋贵阶层来抢饭吃。类似还有贾敬,正牌进士出身都无法立足。

但贾政这么多年只升了半级到从五品工部员外郎,除了非科举和勋贵身份外,原因很多。

说明2,明清时,京官三年一察。就是每三年要对所有中央体系官员进行综合评价,优秀者晋升,顽劣者开缺回家,一般者继续考察。

贾政50出头,就算25岁当官(年龄再大那就不叫好读书了。因为明清秀才平均年龄25岁,举人31岁,进士35岁)也是24年,差不多接受八九次京察才晋升一次。而且还是将有些权力的处长丢了,去担任虚职的副厅长。这比人家同期晋升六七次都难啊。

总体来说,工部虽在六部中地位最低 ,却是非常来钱的机构。皇陵、皇宫、首都地区中央官署的兴建与维护,全国军政公署修建维护的审批核算,皇家的车马器材,河道疏浚,水利工程、军器建造,都归工部。

但是,贾政为人迂腐,平时又经常与门客喝茶聊天度日。所以不可能有多少成绩,尚书侍郎这些主官当然不会給什么优良的评价。

此外,贾政无礼法导致文官排斥甚至厌恶。

我们知道,贾珠的岳父是国子监祭酒。这么多年为啥不与贾家往来?

因为结亲时不知道,李守中过后才发现,贾政无法无礼,以幼凌长,以五品官的身份擅居正堂,管家决策,出入以老爷自居。

大儒李守中羞与亲家贾政往来,只能实际断绝了联系。其余文官当然也不会对贾政有什么好印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