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封妃前夕,贾政被传进宫,贾府人为何惶惶不安?难道贾政平日见不到皇上?

润杨阆苑


秦可卿死后不久,贾家突然迎来了“大内总管”夏守忠,带来口信让贾政速速进宫,传完口信也不吃茶就走了。随后贾政进宫,从贾母开始,贾家上下表现得惶惶不安。按正理贾政每日上朝,也会陛见皇帝,为什么贾家要紧张?皆因这里有几个不合常理的地方太不寻常,让贾家感到了紧张。


一日正是贾政的生辰,宁、荣二处人丁都齐集庆贺,闹热非常。忽有门吏忙忙进来,至席前报说: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唬得贾赦、贾政等一干人不知是何消息,忙止了戏文,撤去酒席,摆了香案,启中门跪接。早见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乘马而至,前后左右又有许多内监跟从。那夏守忠也并不曾负诏捧敕,至檐前下马,满面笑容,走至厅上,南面而立,口内说: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说毕,也不及吃茶,便乘马去了。贾政等不知是何兆头,只得急忙更衣入朝。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不住地使人飞马来往报信。

【一】

夏太监就是七十二回派小太监到荣国府找贾琏王熙凤死要钱的太监。任职六宫都太监,相当于“大内总管”。与秦可卿葬礼上到来的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不同。夏守忠明显是皇帝的人,而戴权却是太上皇的人。

夏守忠从名字也能看出与忠顺亲王一样是皇帝身边红人。而他们的忠,对应的恰恰是贾家的“不忠”,他一出场带着满满的“恶意”,与忠顺亲王上门讨蒋玉菡一样“不怀好意”!


【二】

贾政过生日,举家团圆宴饮,结果皇帝派大内总管来传旨,将贾家上下唬的不知所措,说明贾家已经很久没有接到皇帝旨意了。

贾家从荣宁二公开始传了三代,皇帝大体也传了三代。荣宁二公都是副国级高官,贾代善、贾代化也位高权重。那时候的贾家怎么可能被皇帝突然下旨就唬的不知所措。太上皇在位还给了贾政一个入部学习的恩典。到了新皇帝继位,基本断了和贾家的联系。贾家没有一个实权人物不说,连圣旨都让他们紧张,可知早年权力中心的贾家彻底远离了权力中心。

【三】

夏守忠一来,一句寒暄没说,也没有圣旨,只说皇帝口信宣贾政入宫。这太不正常。按理这次夏守忠代表皇帝传旨,就是元春晋升贤德妃之事。夏守忠作为大内总管,一早知道元春要升贵妃。他一个奴才于情于理要卖贵妃一个面子,提前透露口风别让贾家紧张。

夏守忠不对贾家透露一丝口风正是贾母等不安的根由。夏守忠是皇帝亲信,代表皇帝的意思。如果皇帝宠爱贾元春升她为贵妃,一定会提前拟好圣旨,直接让夏守忠过来宣旨以示恩典,而且留下圣旨让贾家可以供在家里,光耀门楣!带个口信来,又不说原因,第一表明这事皇帝做的不情愿,不愿给贾家荣耀。另一方面也表明皇帝借吓唬贾家给他们提醒。他们的荣耀富贵来自皇帝,应该对皇帝效忠!



【四】

夏守忠说了口信,也不等皇帝的“准老丈人”贾政,茶也不喝,扬长而去。看似笑容满面,实则背后拒人千里之外。贾元春晋升如此好事,却被夏守忠这样离皇帝最近的身边人如此排斥,可知皇帝对贾家的观感有多差,以及元春晋升背后的隐患重重!

贾元春在秦可卿葬礼后晋升贤德妃,某著名老师的说法是贾元春告密秦可卿后获得奖赏,只能说老师不懂政治。伴君如伴虎,贾元春怎么敢向皇帝举报自己家的违法事,还能得到贵妃的赏赐,除非皇帝失心疯了。

其实,贾元春晋升一点不复杂。北静王没有皇帝圣旨公然违法参加秦可卿葬礼,表示贾家他罩着,期间各种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连皇帝主动示好赐给他的鹡鸰香念珠都随手给了贾宝玉。贾家与北静王结盟,北静王表现出不轨不敬,让登基不久皇位不稳(太上皇在后宫),各路势力各怀鬼胎,老臣们又保持距离不轻易效忠,危机重重的皇帝不得不晋升贾元春安抚拉拢贾家这一派老臣子,可私心里,皇帝对贾家以及北静王已经恨之入骨。

曹雪芹的厉害是不放过一丝一毫信息,通过夏守忠传旨,将贾元春无宠晋升,皇帝的不甘不愿表达清楚。贾家若感恩惶恐就悬崖勒马,与北静王划清界限,借皇帝抛来的橄榄枝向皇帝效忠,贾家最后绝不会被抄家!可惜,贾家好了伤疤忘了疼,听闻元春晋升的消息,就忘了夏守忠传旨时的异常表现,令他们感受到惶惶不安的惊惧。曹雪芹对此一针见血,用了一句话,将贾家的不轨和小人得志写得清楚:

贾母等听了方心神安定,不免又都洋洋喜气盈腮……于是宁、荣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

“得意之状”,贾家这样的不忠不臣的臣子,被抄家不冤枉!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君笺雅侃红楼


贾母等一府人为何惶惶不定?俗语:伴君如伴虎。元春在宫中,皇上传旨命她父亲进宫既有好消息,也会有坏消息。一府人最耽心的是坏消息:难道德才不能履职?难道犯错要被贬?难道染了重疾?心中的耽忧很正常。直到贾政进宫后两个时辰,赖大等三四个管家气喘吁吁地跑回报喜,贾母等听了方放下心来(第十六回)。


福荣


贾政平日见到加不到皇上,一般来讲要看官职大不大、重要不重要和同皇帝的亲疏远近关系。

一、先来看一下贾政的从政情况

1、贾代善临终上本,皇帝恩赐贾政为工部主事(正六品),后任工部员外郎(从五品)。

“贾政自幼酷喜读书,原欲以科举出身,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遂额外赐了贾政一个主事之衔,升了工部员外郎 ”。

2、外放地方学政(正五品)

“到中秋时节,贾政点了学政,于八月二十日起身赴任 。此次出差长达三年,回京途中因近海一带海啸糟蹋了几处生民,奉旨就着贾政顺路查看赈济,于七月间回府 ”

注意:因此各省学政并无固定品级,若以侍郎而授学政即为从二品,以郎中授学政者即为正五品,唯其必须是两榜进士出身

3、工部郎中(正五品)

贾政任学政期间“秉公办事,凡属生童,俱心服之至”,因此回京后得到吴巡抚保举,皇上擢升他为工部郎中 。

4、江西粮道(正四品)

皇上念贾政勤俭谨慎,即放了江西粮道,于宝玉大婚次日起身赴任 。

二、贾政终其一生,做大的官为正四品,相当于今天的正厅级干部,正厅级干部见最高领导可不是一般容易的事,何况贾政在京为司局级,外放才为正厅。在中央这样官职的人比比皆是,贾政所在的部位也不是热门岗位,平素见皇帝,谈何容易。

三、元春封妃,不过是帝王的平衡之道,时机一到,自然弃之。


睡梦心经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隐寓的是什么呢?一是释放贾政回江南,二是为贾家原型平反。平儿指代平君王,柳五儿指代贾政。

真实情况大致是这样,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夜,雍正暴亡。乾隆匆匆登基,首先要研究给雍正发丧。这时平郡王、理亲王等就问了,象贾母这些有诰命的人参不参加葬礼,在得到乾隆的肯定后又问,那贾政这些男人呢?乾隆不傻,为了收买人心,稳住宝座,下旨给贾家平反,并派人传旨让他们进京奔丧。

九月三日传旨人到达两江总督府,然后宣贾政到府听旨。那时贾家还是待罪之身,也还不知道雍正己死,这官府一召,又是有旨,自然会认为凶多吉少,这种情况下必然是心惊胆战。九月十五日贾家人到达北京,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贾政必然要去理亲王府等谢恩。这里的东宫实指弘皙的王府。因为当时弘历己登基,并没有太子住的东宫。而在贾家人的心目中,胤礽、弘皙才是正当的皇位继承人,所以才把弘皙府称为东宫。所谓元春加封贤德妃,实际是升为平郡太妃罢了。

发生在南京和北京的两件事,作者将它们合并在了一起,又巧妙地掩藏了雍正之死,才造成扑朔迷离,让人难以理解的情境。


gaotzy


有人把元春封妃与政治斗争联系起来,重要的证据之一,就是贾政被传入宫,“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据解读者说,元春封妃是因为举报了贾府藏匿“公主”秦可卿,举报之后福祸不定,所以才会有“惶惶不定”。

我从根本上反对“公主”之说,也在多少文章里分析过这个问题。最简单的一个根据:贾政被传召之时,“正是贾政的生辰,宁荣二处人丁都齐集庆贺,闹热非常”。如果真的福祸未料,贾府中人有心情“齐集庆贺,闹热非常”吗?

贾政作为京官,又是皇帝曾经“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的钦点之臣,当然不会没见过皇帝。不过因父亲的遗命而被皇帝召见,平时上朝或者开会的例行接见,与生日之时的忽然召见,是有区别的吧?

作为六部官员,每天要上班,古今一理。在家里过生日摆酒宴,肯定是要请假的。请了假在家,忽然接上最高领导的召见,你心里一点不打鼓的话,只能说明你神经太大条了。最起码,如果正好今天部里有个紧急公事,皇帝追究你“因私废公”“擅离职守”,不也是明摆着的罪状吗?

就算公事没那么凑巧,皇帝也没那么严厉,只说圣旨下来,不免要“止了戏文,撤去酒席,摆了香案,启中门跪接”。喝酒看戏到一半,被不可抗拒的原因打断,主角还得马上离开,家里人能安心继续喝酒看戏吗?

当然,这话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是皇帝的近臣、宠臣,或者关键岗位的权臣,大概被忽然召见的机会不少,也就不必这样慌手慌脚了。但是贾政显然不是这样的近臣、宠臣、权臣。就从黛玉眼里看去,荣国府的匾、联,不乏御笔,却是“赐荣国公贾源”的,贾源可是贾政的爷爷了。爷爷位高权重,孙子就跟皇帝亲近?那未免太天真了。

自宁荣二公以来,贾家已经逐渐远离朝廷极力中枢。贾政平时既不受宠,也非权重,所以忽然接到圣旨召见,家里人就“惶惶不定”了。

另外,元春封妃,再说突然,也不会毫无预兆。如果平时关心后宫之事,多少会有点预感。问题是贾府中人,显然没有特别关注。事实上从开篇,到封妃,贾府中的在说话聊天时,从来没提到过元春一句。也许你会觉得他们感情淡泊。但更重要的,元春是贾府最大的政治靠山,贾府却根本没关心过她的荣辱升降,更不用说替她筹谋争宠了。他们是不关心自己的女儿吗?他们是不关心家族的前途命运!

冷子兴说贾府是“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这句话在贾府上下的“惶惶不定”中,又一次得到了印证。


栖鸿看红楼


贾政仅是五品员外郎而已,只要皇上不召见当然是见不到皇上的。

正因为贾政官阶低,很难见到皇上,所以皇上冷不丁宣召贾政,使得贾政及贾家上下在听到“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时,吼得一干人惶惶不安,旨“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贾政只得急忙更衣入朝。

对于贾政来说,世袭官位,五品员外郎,没有特殊贡献,平时见不到皇上,皇上突然召见,心里没底,当然心慌,不仅贾政害怕心慌,贾家合家都跟着担惊受怕,因为不知是福是祸。

还好,原是元春加封贤德妃,于是,宁荣两府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

这就是,从贾政听旨入朝前的惊恐不安到贾母带领太太们进朝谢恩时喜气洋洋的心态里程。





芦荟79545


这种紧张和贾政平时能不能见到皇帝关系不大,因为贾元春受到皇帝召见和贾政平时见皇帝不是一回事。

对于贾家来说,他们其实并不在乎家里多一个做官的还是少一个做官的,贾赦是三品威烈将军,贾链是同知,连贾蓉也是五品龙禁卫,贾赦就曾经对贾环说过:“咱们这种人家读书不过是为了认识几个字.....官有你袭的。”贾家的人,特别是嫡系子孙,只要愿意都可以弄个五品,六品官做做,这比一般正经科举出身的进士的起点还要高,只是贾家的人早已经失去了先祖的进取精神,没有哪一个是好好做官的,包括贾政,一直在工部主事,员外郎的位子上打转,整日子把心思放在和一群幕僚附庸风雅上,升迁很慢,升迁速度竟然远远赶不上靠他才能复职的贾雨村。

贾家真正在乎的是圣宠,是如何继续这种当官的特权,他们的先辈是靠着一刀一枪打出来的圣宠,打出来的封妻荫子,为子孙打出来的特权。到了这一辈实际上是文也不行,武也不行。连靠着祖宗才弄来的官也不好好做,要继续圣宠,继续享受这种特权,就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靠着家族里的女人去爬皇帝的龙床。所以听说元春被皇帝召见贾家上下惴惴不安,元春能否得到皇帝的宠爱,此时真正决定着整个家族的兴衰。

家里的男人不行,生计都寄托在我的身上


醉美木渎


贾家从荣国公贾源创府衙以来便是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在外人看来贾府有着百年基业也深受皇家厚爱,可是殊不知贾家只是外表光鲜,其实内里也不过尔尔。

王熙凤对前来打秋风的刘姥姥所说的托词也未必不可信“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作个穷官儿罢了,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

爵位承袭了几代,又没有新的功勋,这和皇家的关系也就慢慢淡漠了,因此在元春封妃前夕,贾政被传进宫,贾府上下人等才会惶惶不安。事实上,这份惊慌也暗示了贾府早已不受皇家重视、贾政也不受器重、元春也并不受宠。

第一,突然的传召,皇家天威难测不知是福是祸,



由此可知贾府并不受重视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皇家的喜怒无常天威难测,如果是刚开始的贾家自然不会害怕,因为荣国公也是通过军功获得皇家恩赏得以封赏爵位、封妻荫子。

可是随着贾家子孙几世的消耗和一代不如一代的颓败,贾家早已不是皇家重臣,突然被召见无法预知是福是祸,自然会惊慌失措。

忽有门吏忙忙早见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乘马而至,前后左右又有许多内监跟从。那夏守忠也并不曾负诏捧敕,至檐前下马,满面笑容,走至厅上,南面而立,口内说:“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说毕,也不及吃茶,便乘马去了。

贾赦等不知是何兆头。只得急忙更衣入朝。 此番召见来的突然,贾家一点消息都没有听到,贾政还在庆生就被匆忙打断。

而且传旨还是宫里的主事太监夏太监,可见此次传旨的重要性,没有圣旨只带来口谕,夏太监也不肯吃茶透露一点消息,所有过程都充斥匆忙和着急,这样的状态就会莫名让人着急。

除此之外,贾家心中也有自己的顾虑,贾家并没有立功或者做了什么好事,所以不敢想这次召见会受赏,反而害怕因做错事被问责。

贾家诸人并没有因为家族的渐渐衰败而改变自己的行事作风,照样的生活奢靡、行事没有顾忌,因为知道自身有很多的问题,所以当被突然召见的时候就会先入为主的想到是自己犯了错,此番召见是被兴师问罪,因此贾府自己惶惶不安。不过此次事件也暗示了贾府也不受皇家重视。

第二,贾政官位并不高,很少可以直接面圣,暗示贾政并不器重



贾政的官位是一直以来都不是太高,刚开始的只是工部员外郎,是工部的副手,从五品的官职,而且这个职位并不是他自己考取功名得来的,只是皇上体恤老成额外的一个恩赐罢了。贾政也不时会有职位的变动,可是一直都不太高。

宝玉挨打后调养了几个月。到中秋时节,贾政点了学政,于八月二十日起身赴任,此次出差长达三年,回京途中因近海一带海啸糟蹋了几处生民,奉旨就着贾政顺路查看赈济,于七月间回。

贾政的官职在前八十回里最高也就到学政。学政是一省主管教育、科考的官员,俗称学台。位在巡抚与布政使、按察使之间,三年一任,任内各带原品衔。

俨然学政是一个非常高级的官职,可是贾政虽然会被点为学政,但是回来之后并不是有任何官位的变迁,还依旧是原来的职位。而且也从未有过他单独面圣的情况,这或许就是在暗示贾政并不受到重视。

贾政他想作好官,可是不谙世情,只解打躬作揖,终日臣坐,形同泥塑,遭人蒙骗,弄得声名狼藉。他的性格让他很难获得陛下的青睐。

第三,元春在宫内并入受宠,未曾想到封妃这样的喜事



元春是贾政的长女,在贾家的四个女儿中最为出色,而且因为出生在大年初一,她的命格就被传为一段传奇,她未来的人生定然也会有不同寻常的经历。

可还没有等到后续的发展,元春小小年纪就被选入宫中去做女史了,元春承载着贾家的重大期许,可是那么多年来元春一直都没有什么大的封赏,贾家也不敢幻想元春会有封妃的喜事。贾家上下的表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元春在宫中并不受宠。


红楼一梦,乐在其中。小说红楼:为你带来有趣的红楼解说和小故事!不期而遇,留个脚印吧!


小说红楼


这件事的关键不在于贾政平时能不能见到皇帝,在于贾府事前竟没有收到任何消息。

书中写道,那天正是贾政生日,宁荣二府正在热闹庆祝中呢,忽然就有宫里的夏太监来降旨,吓得贾政贾赦等人“止了戏文,撤去酒席,摆了香案,启中门跪接”。夏太监也没有带圣旨来宣读,只是传了口谕,宣贾政入朝。贾母等一众人等只能惶惶不安地在家里等待,直到两个时辰以后,才从报信的管家那里得知是喜事,元春封妃了。

就这么个过程,书里没有说贾政等人为什么惶恐不安,但很显然,这件事来得突然,他们都没有思想准备。人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天然地带着惊惧的,这是人之常情。

换言之,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情况下,人们会天然地倾向于“发生了不好的事”。

并不是被皇帝召见就一定是好事的。拥有职场经验者一般都知道,如果是晋升、嘉奖之类的好事,当事人一般都会提前得到消息。就算老板不提前暗示、以示恩宠,也自然会有老板身边消息灵通的好事者向当事人放出风声,动机呢,要么是把当事人当成未来红人来巴结笼络,要么是向当事人暗示自己地位重要甚至是为当事人的升迁出了力,要么是单纯出于锦上添花的心理凑一凑热闹,炫耀一下自己的消息灵通。

总之,一个职场中人如果好事将近,自然会形成一个引力源,吸聚一群前来结网抱大腿的人。这是大家习以为常的职场生态。久而久之,是否能在官宣之前提前知道消息,就成了衡量职场中人地位的标尺之一。越是地位显赫,就越拥有这种提前知道消息的“信息特权”。

相反,正在走下坡路的人,不但本身会被剥夺“信息特权”这种隐性的权力,身边一帮嗅觉灵敏的吸附者还会纷纷离开,加上人情准则之一是报喜不报忧,谁没事去提前通知那个即将迎来坏事的倒霉蛋?又不可能雪中送炭帮人家什么忙,就不必去触霉头了。

所以,这种情况下突然被大老板召见,一般人的反应都会是“出事了”。出什么事了?既然没有提前得到消息,那就多半不是好事。这是浸淫职场日久的人不假思索的潜意识反应,贾赦贾政等人的反应正是如此。

要知道,在此之前贾府可是气势很盛的,为一个孙媳妇秦可卿操办的风光大葬,惊动各王公贵人都来吊唁。贾府若不是红人,就不会有这么多人来巴结。红到这份上,私相授受免不了,比如贾珍在秦可卿的葬礼上通过太监戴权给贾蓉捐官。礼制僭越也免不了,比如贾珍不顾贾政的劝阻,坚持要给秦可卿使用原本是给义忠亲王用的樯木棺材信息。很自然,“信息特权”也是免不了的。

但现在一点预示都没有,就突然被皇帝召见,“信息特权”失效了,像贾政贾赦这样的资深官员能不心里打鼓吗?没有提前打招呼的一般都不是好事,会不会是之前贾府太过张扬的做派引起皇帝不满了呢?会不会有人打小报告呢?君威难测,皇帝拥有无上权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通常到了直接见皇帝这一步,那就是皇帝说啥就是啥,一点转圜的余地都没了。

所以贾政贾赦等人的反应会那么惶惑不安。本来正在举行生日宴会的,有圣旨来,暂停一下去接旨就是了,贾家却要停下戏文,连酒席都撤掉,略微有点反应过度了。这种细节描写 ,很好地体现了熟悉官场生态的“老油条”们“伴君如伴虎”的潜意识心理。

题主的疑问是,难道贾政平时见不到皇上吗?其实如果贾政平时容易见到皇上,遇到这种情况会更紧张。

还是用普遍的职场经验来说明。如果是平时跟大老板没什么交集的普通员工,突然被大老板召见,虽然会很奇怪发生了什么事,但一般不会想得太坏。本来就一普通员工,境遇还能坏到哪去呢?至少被大老板召见,说明大老板注意到自己了,那就是机会啊。如果是扣钱、处罚这样的坏事,这种级别的员工,一般不需要老板亲自出面来说明。

但如果是跟老板还算熟悉的高管呢,碰到这种事心里就会犯嘀咕了。高管是拥有“信息特权”的,很少有面对老板召唤一头雾水的情况。而现在居然不知道老板为什么召见自己,说明发生了意料之外的事。身为高管居然有意料之外的事,那不是一个好信号,至少说明自己地位动摇,“信息特权”得不到保障,这是很要命的。

所以,如果贾政平时见皇帝的机会多,眼下面对突如其来的召见,就更容易不安。

那为什么元春封妃这样的好事,贾府事先没有得到风声呢?书里没写,只好从表面现象分析。这大概说明皇帝在这件事情上占据了完全的主动权,不但没有事先通知贾府,也成功遏制了其他人提前向贾府道贺拍马屁。这样的控场能力,从侧面反映出皇帝的心机深沉、手腕高明,不会被臣子控制和左右,为后文贾府失宠被抄,埋下伏笔。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此题大概情节是说元春被封为贤德妃的经过,贾母等合家人俱因消息闭塞,不知发生了何事,是以惶惶不定。可不是嘛,皇上所在、宫墙万仞,打有皇帝、妃子始,即是固定的存在。有道是一入侯门深似海,更何况皇宫禁苑之地?正如元春省亲时所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这时不说不笑,反倒哭个不了,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能一见。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


九五之尊、贵为天子的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且有后宫佳丽三千人。据说,就在这些人里,也有一生都没有见过一次皇帝面的。


至于外戚、如贤德妃元春之父贾政,若非皇帝有旨宣召,绝无陛见之理。就是元春母亲和奶奶,元春欲见也得禀明皇上,恩准之后按有品和无品的装束,依礼陛见。这也就是见元春,若想见皇上,则难于上青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