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越思考,越透徹

韓非子:越思考,越透徹

法家盟主,始皇思想導師

一代偉人,公認的會讀書,會用書的毛澤東,一生對中國歷史都有持續的研讀,也有很多精闢的論述,其中有一句是這樣說的:”中國古代有作為的政治家,基本都是法家。”

而法家最厲害的思想家是韓非子。

韓非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融於一體,是法家思想的盟主。

《史記》載: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得恨矣!”可知當時秦王的重視。後嬴政攻韓不為疆土,只為得到韓非子,可見其在嬴政心中的地位。後韓非子入秦,被李斯陷害,終不得用,但秦皇后來統一六國的思想謀略基本上沿用了韓非子的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韓非子是秦始皇的思想導師不過為。

深度思考,口吃者最終勝出

戰國時代,群雄並爭,謀士,思想家層出不窮,憑藉口才贏得君王青睞,合縱連橫。

作為口吃者的韓非子天生不佔優勢,以他韓國貴族的身份,也得不到韓王的任用,更是可以說是先天不利,在當時儒家、墨家盛行的年代,法家也不是顯學。

而韓非子,卻脫穎而出,靠的是什麼?

是他的思考。

韓非子的思考有著高屋建瓴的前提優勢,那就是他深刻理解人性,尤其是人性之惡。

韓非子也自知長處不在口舌表述,故發奮著書。

韓非子的文章說理精密,文鋒犀利,議論透闢,推證事理,切中要害。

比如《亡徵》一篇,分析國家可亡之道達47條之多,實屬罕見。

47種。一般人也就是整理個五條十條,最多十幾二十條。但韓非子卻能思考出47條,可見其思維寬度之廣,思維力度之深。

《難言》、《說難》二篇,無微不至地揣摩所說者的心理,對於如何趨避投合,對於聽者心理的分析之周密,讓人對遊說之事怎樣才能成,豁然開朗。

深度思維,讓韓非子看事析理之透徹,非諸子可及。

韓非子的思維模式還具有辯證法和樸素唯物主義的特點。

韓非子還善於逆向思維,這是韓非子思想成功是秘訣。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對此韓非指出:“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韓非認為,具有不相容關係的兩個命題不能都是真的,一個人如果同時肯定了兩個不相容的命題,就是矛盾之說。

對於思維者如何確定命題,給出了明確指示:那就是命題不可自身矛盾。

他還有一句名言:

欲成其事,先敗其事。

(要做成一件事,有時候需要先打破做成這件事的想法。或者這句話也可以解釋成,要做成一件事,必須考慮讓這件事失敗的那些因素,只有避免這些失敗的因素才能成事。)

在當代,逆向思維很常見,但這在當時首創先河。

韓非子的思想注重實效性,講究“功用”。如:

無參驗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據之者,誣也。

(聽到某種說法,沒有用事實進行驗證就加以肯定的人,是愚蠢的人;不能夠肯定的事情卻引來作為依據,是欺世騙人)

故事性思維,更具說服力

韓非子的書很多人可能沒看過,但是他的寓言,以及出自他寓言的成語,我們都耳熟能詳。

如“卞和之玉”“買櫝還珠”“矛盾”等等。

人類喜歡聽故事是天性,故事性思維,其實就是場景思維。而場景化思維讓人印象很深刻。

韓非子善於用寓言故事講理,幽默生動,言簡意賅。

比起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宣講道理,生動百倍。

所以韓非子雖然是後起之秀,卻能成一代大家,至今日依然具有閃耀的思想光芒,全在深度思維、論證透徹的優勢。

這是值得我們學習應用的好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