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爲什麼不太重視發展海軍?

網言軍事

俄海軍僅有的一艘航母,“庫茲涅佐夫”號的動力系統一直備受詬病,艦載雷達和電子設備從1991年以來就沒有更換過,俄海軍在2010年就要求將蒸汽輪機換成燃氣輪機。但由於預算不足,同時也無法從烏克蘭和西方引進燃氣輪機,該計劃被迫擱置


為什麼俄羅斯海軍的處境這麼差呢?一是俄羅斯的國力仍然有限,只能用在更緊迫、更性命攸關的方向上,加強戰略火箭軍、陸軍和空天軍,用來保持俄羅斯的戰略威懾力,應對北約東擴帶來的擠壓。海軍就只能犧牲了。二是蘇聯解體後,造船、船用動力系統、艦載電子設備和武器等發展緩慢,人才流失嚴重。俄羅斯海軍就算有錢也拿不到好裝備

由於俄羅斯境內所有軍工廠都沒有航母及其配套系統的建造經驗,計劃中的拆除P-700反艦導彈、增加機庫面積、採用新電子設備和防空導彈等,也都沒有完成。
去年4月,俄羅斯媒體報道,“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必須在2021年之前進行大修和現代化改裝,預計將花費10億美元。但是,這10億美元,俄羅斯海軍很難騰挪出來

俄羅斯海軍的預算結構中,只有不到一半(約47%)的資金能用來造新艦。 因此,俄羅斯新型海軍艦艇的大部分計劃都未能實現。原本2020年實現的造船計劃已經推遲到2027年。

至少早在2007年,俄羅斯海軍總司令弗拉基米爾馬索林上將向媒體表示,該國的下一艘航空母艦將擁有核動力推進力量,但“俄羅斯未來航空母艦”的討論和傳聞開始了,約5萬噸的排水量,並搭載大約30架固定翼和旋翼飛機( Graniru.org ,2007年6月23日)。

風暴級想象圖


2013年,俄羅斯曾經提出發展一級排水量約10萬噸,可以搭載90架固定翼艦載機的“ 風暴”級超級航母,但是,“風暴”級航母在2017年就被取消了。防務專家估計,俄羅斯在2030年很難擁有新一代航母。


萊茵的黃金

並不是俄羅斯不重視海軍,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俄羅斯有遼闊的國土和海岸線,然而它的大部分海岸線都在北極圈附近,海面是常年結冰的狀態。

俄羅斯的不凍港主要有

黑海沿岸:索契、新羅西斯克、塞瓦斯托波爾

波羅的海沿岸:聖彼得堡、加里寧格勒

北冰洋沿岸:摩爾曼斯克

太平洋沿岸: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海參崴勉強算一個,因為它冬季也有2-3個月的結冰期,需要藉助破冰船出海。


這是韓國驅逐艦訪俄抵達俄羅斯港口時的樣子。

除太平洋艦隊外,俄羅斯的其它海軍基地基地全部處於北約強大海空軍事力量的監視之下,這是俄羅斯發展海軍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吧。

眾所周知,海軍是個燒錢的軍種,無論是打造艦艇使用艦艇還是使用保養,無一不要耗費鉅額的金錢。打造一艘現代驅逐艦往往需十億美元計,維護和保養一支艦隊也需要充盈的國庫做保障。然而俄羅斯缺錢,嗷嗷待哺的不只是海軍,它的空軍、戰略火箭軍和陸軍也一樣在伸手要錢,國庫能拿得出來的卻捉襟見肘。

所以有限的海軍軍費只能優先滿足戰略潛艇的保障了。那是俄羅斯的命根子。

造軍艦特別是造大型軍艦不僅需要大量的金錢,還需要強大的國家技術力量做支撐。

然而在1991年後,俄羅斯就完全失去了建造大型軍艦的能力。它不僅缺乏設計建造軍艦的技術裝備、工程師和技術工人,還缺乏造船廠。以至於它不得不面對“西北風”登陸艦的羞辱和尷尬。


俄羅斯海軍的強軍計劃塗塗改改已經寫了很多年,到今天計劃依然還在紙上,俄羅斯的雄心依然在北冰洋凜冽的寒風中顫動。


(關注周志宏,看有態度的評論)


周志宏glee

不是不重視,是沒錢,沒錢,沒錢。

水面:十年之內只能是一隻有限遠洋航行能力的近海海軍,依靠有限的、老舊的重量級艦船維持遠洋存在感、五千噸以下的護衛艦確保近海作戰能力。

水下:逐步推進核潛艇更新,企圖嘲笑俄羅斯核潛艇的都是愚蠢的現役大型水面艦艇方面,1艘庫茲涅佐夫號航母(11435型)、1艘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11442型)、3艘光榮級巡洋艦(1164型)固然十分威武,5艘現代級驅逐艦、7艘無畏級驅逐艦也足以支撐門面,但是這些都是蘇聯時期開工的船了,考慮到俄羅斯落後的電子技術和有限的軍費,這些船的現代化程度堪憂,而且俄羅斯目前沒有滿載排水量5000噸以上的大型水面艦艇建造項目。

進入21世紀,且不說西方國家,就看看東亞方面,日本發展了高波級愛宕級秋月級,韓國發展了KDX2忠武公李舜臣級KDX3世宗大王級,中國發展了051C、052B/C/D四個型號(主要是052C/D)。五千噸以下的護衛艦項目22350型防空護衛艦堪稱俄羅斯的希望,原定6艘,4500噸級軀體裡塞了四面相控陣雷達和兩套垂直髮射系統,作戰能力相當強大。然而4000海里/14節的續航力,體現了俄羅斯優先發展近海作戰的目標。而且新技術應用太多、經費不足,導致進度受到拖延,俄羅斯奪取克里米亞後,烏克蘭斷絕軍工貿易,22350的燃氣輪機沒了著落,項目岌岌可危。11356R型是出口轉內銷的典型,依靠印度的訂單,俄羅斯有了一款成熟可靠的4000噸級護衛艦,原定6艘。相比起裝備柴油機的054A,11356R採用了燃氣輪機,因此航速突破了30節,可惜同樣碰到了心臟病——烏克蘭燃氣輪機斷貨了。20380型守衛級輕型護衛艦,是一艘強大的2000噸級軍艦,也是俄羅斯近海作戰的重要依靠,目前已經有多艘下水、服役。11661型獵豹級輕型護衛艦(滿載1930噸),與20380噸位類似,技術水平沒有那麼先進,目前在裡海區艦隊服役。21630型暴徒級(滿載600噸)、21631型暴徒M級(滿載950噸)都是具有對地攻擊能力的輕型護衛艦,都是在裡海區艦隊服役。2015年10月,俄羅斯里海區艦隊的1艘11661型、3艘21631型從裡海發射“俱樂部”巡航導彈攻擊敘利亞的ISIS目標,震驚世界,充分體現了俄羅斯垂直髮射系統和巡航導彈技術的長足進步,給老舊艦艇的現代化改進提供了新的方案。俄羅斯水面艦艇項目眾多,而且項目進度區別不大,顯示了整體技術水平、經費等限制,俄羅斯海軍復興之路註定崎嶇艱險。相比水面艦艇,水下核潛艇部隊既是俄羅斯海軍戰力的支柱也是發展的包袱。1992年,俄羅斯有彈道導彈核潛艇53艘(5個級別,搭載5種導彈)巡航導彈核潛艇19艘、攻擊型核潛艇61艘。2015年,俄羅斯有彈道導彈核潛艇13艘(5個級別)、巡航導彈核潛艇7艘,攻擊型核潛艇17艘(5個型號)。雖然核潛艇中像塞拉級、德爾塔級都是至少兩個型號,相互間通用性好,但是和其他型號通用性差,如此龐雜的局面是後勤的災難啊。

俄羅斯海軍其實在九十年代中期時就應該裁減老舊核潛艇(比如維克托-3和德爾塔-1),依靠公路機動的陸基白楊導彈部隊很大程度上可以彌補彈道導彈核潛艇的缺失,把有限經費用來發展新型多用途艦艇項目。


勇叔茶話

俄羅斯不重視海軍發展的最主要原因在於地緣問題。

第一,俄羅斯海區分散,互相不連接,雖然從地圖上看,通過北冰洋他們可以互相聯繫,但是北冰洋常年冰封,北極航線還只是個美夢,蘇聯曾經試圖打通北冰洋航線,建設了足夠多的破冰船和其他設備,但是並不足以支持大規模航運。此外波羅的海到黑海和太平洋,他們之間間隔的是一個大洲的距離,四大海區互不相連,形成不了海軍的互相支援和規模優勢,只能各自為戰,非常不利。



細細的博斯普魯斯海峽,被土耳其控制,俄羅斯戰時怎麼出的去?

第二是主要出海口被北約國家卡住了咽喉。比如黑海出地中海需要經過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波羅的海進入大西洋需要途徑整個歐洲北翼國家,海峽被德國控制,即便能從黑海進入地中海,也被歐洲南翼國家控制,從太平洋出海,四個海峽都被日本控制,這樣的局面下,俄羅斯海軍一出海就會被對方的岸基部隊打擊,這怎麼可能安然發展海軍呢?所以蘇聯或俄羅斯極端重視核潛艇發展,只有核潛艇才有機會突破封鎖進入大洋作戰。其他軍艦必須在開戰前就進入預定遠洋陣地,打完都不用回港口,成為一次性艦隊,這也導致蘇俄極端重視一次突擊的火力,甚至不惜用核反艦導彈,因為機會只有一次 。



北冰洋常年封凍,航線開闢太難。俄羅斯海區分散,四大海區互不連接。

第三是因為俄羅斯國土龐大,橫亙在歐亞大陸之北,而全球熱點地區諸如中東西亞北非和東亞等地,都處在俄羅斯國土邊境附近,蘇聯或俄羅斯根本不用出遠洋,直接從地面基地部署的部隊和航空兵中抽調作戰力量,就能影響全球熱點區域局勢,所以蘇俄很重視大型運輸機研發和空降部隊發展,他們有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安225和第二大運輸機安124,還有全球最精銳空降部隊第74空降軍。所以他們何須費勁發展海軍呢?出本土作戰就能影響全球,至於蘇聯大海軍,那是另一回事了,蘇聯畢竟是超級大國,海外基地多,比如金蘭灣,所以有條件發展大海軍,現在沒這個條件了。



俄羅斯的地理條件決定了他沒有發展大海軍的條件,也沒有這個必要。

回答者簡介: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海事先鋒

世界各國分為三類,海洋國家、海陸複合型國家、大陸國家。俄羅斯屬於典型的大陸國家。

海洋國家主要是一些島國,他們天然地重視海軍,特別是隨著航海技術的發展,海洋不再是安全屏障,而成為一片坦途。例如,在漫長的日本古代史上,大海就是日本的國防屏障,但是到了近代,西洋人踏海而來,日本人突然發現,原來的屏障居然成為了通道,於是開始大力發展海軍,甚至發明了“漸減邀擊”這種海上攔截殲滅戰略。

海陸複合型國家以中國、法國、印度等為代表。他們既要防範大陸方向的敵人,也要在海上配置防禦力量。在近代以前,海陸複合型國家表現為大陸國家的特徵,即重視經略內陸,特別是草原地帶,而輕視海洋價值。所以在大航海時代到來錢,這些國家都呈現高度中央集權的特徵,海上經略的能力和意識也顯著落後于海洋國家。

俄羅斯是典型的大陸國家。在大航海時代之後,大陸國家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海洋國家的封鎖。俄羅斯在大航海時代到來後,極力希望獲得出海口,由此歷代沙皇均致力於向海洋的擴張。但是俄羅斯崛起於遠離海洋的內陸,且發展程度滯後於西面的鄰居,因而持續遭受強敵阻遏,光是和瑞典的戰爭就進行了十四年,和奧斯曼土耳其的戰爭則斷斷續續二三百年。即使如此,仍然只是進入了波羅的海和黑海。這兩個雖然名為“海”,實際上只是一個通往大洋的曲折通道的一部分。

俄羅斯通過向東、向北擴張,獲得了北冰洋和太平洋沿岸的港口,但是這些港口要麼缺乏經濟腹地,無法帶動國家崛起,要麼本身經濟價值不高。這導致俄羅斯的核心地區仍然侷限在內陸。這種地緣經濟特點,顯著不同於中國、法國、美國(這三個國家的經濟核心區都在沿海地帶),倒是與印度很類似(印度的經濟核心區一直是北印度內陸的恆河流域)。

正是由於俄羅斯的經濟核心區一直在內陸地區,其遭受的海洋威脅相當小。因此,只有在俄羅斯尋求擴張的時候,例如蘇聯中後期、19世紀中後期,俄國才會大力發展海軍;而一旦國家衰落,則開始收縮海上力量,集中於陸上經略,例如當前俄羅斯的重點就是東歐、獨聯體地區。這也導致了我們看到的現象——俄羅斯不太重視發展海軍。


布萊克懷特

作為當今世界 唯一一個有能力並且敢於 對美國支配全球地位 構成挑戰的國家,俄羅斯是實際意義上的世界大國毋庸置疑。二戰後,前蘇聯軍隊總人數達1100萬,擁有坦克15000多輛,飛機12000多架。繼承了很多蘇聯老本的俄羅斯實力同樣強大。蘇聯領土範圍橫亙兩大洲,約佔全球的六分之一。

但這麼大的國土面積,可利用的出海口非常少。因為前蘇聯(包括現在的俄羅斯)國土緯度非常高。以蘇聯為例,蘇聯地處北半球的中高緯度地區,全國有58%的國土位於寒帶,有20%的國土處於北溫帶。俄羅斯大同小異。看似北邊有一側很長的海岸線,實際上北極地區常年封凍,真正可利於航行出海的不多,著名的只有聖彼得堡,海參崴,摩爾曼斯克等。

所以從沙皇俄國時期開始,傳統上的俄羅斯都是越過烏拉爾山脈東擴張,中西伯利亞西西伯利亞,東西伯利亞都是它廣袤的土地。所以才有了清末,俄國趁火打劫我國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前蘇聯(俄羅斯)和德國一樣,都是注重陸戰的國家,因為可使用海洋麵積少,港口少。在二戰期間蘇聯當時沒有必要大力發展海軍,當時蘇聯的主要對手是同樣陸空軍空前強大的納粹德國,德國的主要精力也是陸軍,而且雙方的戰場主要是東歐平原。蘇聯兼併了波羅的海三國算是勉強和外海扯上關係,其他基本上不用動用海軍。斯大林把主要精力還是投放到了對抗納粹德國裝甲部隊上。

而且前蘇聯(俄羅斯)是在大國中,唯一的能源、原材料、糧食都能自給的國家。不需要海外貿易,也就不需要保護海外航道的遠洋海軍。這點雖有點牽強,但仍然是其沒有大力發展海軍的客觀條件。

俄國是陸上強國,鑑於傳統和發展這麼多年的底蘊,現在的俄羅斯海軍力量也弱於陸軍。

再加上近幾年俄羅斯軍費有限,大型水面艦艇建造成本高,一直沒有有效大規模地發展海軍。

所以,俄羅斯不太重視發展海軍。【小成】


大國策

俄羅斯不太重視海軍的原因,其實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缺少通往大洋的出海口

儘管許多人意識不到,但是在戰爭史上直到相當晚的時候才發生過“開放海域”戰役之類的事情。在大多數時間裡,海軍的活動範圍受到限制,不是受到海洋深度、風力或海流的限制,就是被限於某些特定航線。還有,在開放海域中真正找到自己的對手始終是件困難的事情。由於這個原因,某些咽喉要道曾發生過多起海戰。

事實上,我們應當把美國的獨立歸功於法國作戰艦隊與英國皇家海軍之間的這樣一次海戰。這次海戰使得英國軍隊在1781年無法把康沃利斯勳爵從約克敦撤走,從而差不多結束了戰爭。重要的是,這場海戰剛好是在切薩皮克灣的海灣口打響的,法軍當時等待在那裡堵截英軍。因此像這種通往海洋的海峽之類的咽喉點也一直成為居住在它們之後的人們的交通瓶頸。而這正是至少4個世紀以來一直讓俄羅斯人為之抓狂的東西。

再具體到俄羅斯的情況,至少自沙皇彼得大帝時代以來,俄羅斯帝國就一直在尋求擴張,不僅是為了增加本國的財富,而且常常也是作為一種對於尋求不受束縛的海上通路的近乎無止境的追求。“束縛”一詞用在這裡再恰當不過了,因為就出入開放海域的通路而言,俄羅斯確實是被像鎖鏈鎖住了一樣。

由於波羅的海海口地形以及北極圈以北的冰層成為其北方的束縛,俄羅斯人曾向南尋求通路。在那裡,他們遭遇到了與他們在擴張過程中所遭遇過的幾乎同樣的狀況。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向南推進吞併了烏克蘭,由此克里米亞半島被納入了大俄羅斯的版圖。

隨著她在塞瓦斯托波爾建立俄羅斯海軍基地,他們因此擁有了一處深水避風港,從而可以據此進出黑海。但儘管如此,他們在至今的數個世紀裡一直遭到博斯普魯斯海峽鐵鎖般的圍困,而在近代又至少在名義上受到了《蒙特勒公約》的封鎖。但是即便他們通過了博斯普魯斯海峽,他們也只能進入地中海,而不是真正的廣闊海洋。

所有這一切對於理解為什麼我們事實上只看到俄羅斯在天空與我們針鋒相對的一半原因是很有幫助的。要理解另一半原因,我們只需要回憶一下:俄羅斯實際上——確確實實——是非常多疑的。

對於他們來說,一切都是為了捍衛祖國,而(在他們眼裡)這就是一個土地問題。他們做的每一件事情,他們謀劃的每一件事情,都聚焦到這個高於一切的執念上。由於這一原因,俄羅斯(以及之前的蘇聯)海軍在過去以及現在都沒有把力量投送放在心上,而是一心想著對任何可能對陸地事件造成影響進而對他們構成陸地威脅的任何國家進行破壞。

因此,這就是蘇聯和俄羅斯為什麼在建造潛艇——而不是航母——方面擁有如此豐富的歷史記錄(在某些案例中是驚人的技術能力)的原因,也是他們為什麼製造遠程反艦導彈,而不發展任何哪怕是稍稍近似於海上補給或修理體系的設施的原因。

俄羅斯人在一個世紀前放棄了正宗的戰列艦。他們知道,他們永遠也不可能從自己兩處極其重要的水面海軍基地衝出去,因此他們停止了嘗試。作為替代,他們把重點放在了研製可以阻止美國(以及其他北約和世界盟國)到達歐洲並通過歐洲(當然是陸地)前往俄羅斯的武器。


網言軍事

這個問題有點偏。並非俄羅斯不重視發展海軍,相反很重視。因為俄國人明白,如果想抗衡美國,面對美國強大的海軍力量,俄羅斯沒有強大的海軍是不行的,尤其遠洋海軍。

蘇聯解體前,大型海軍艦隻都在烏克蘭製造,俄羅斯缺乏大型造船廠。現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交惡,在大型艦艇製造方面自然不能再依賴烏克蘭,但俄羅斯自身研發製造軍艦經驗不足,沒有配套動力系統,這可怎麼辦?

既然不能生產大型軍艦,那就生產小型艦艇,武備火力同樣能拿出手。但是沒發動機,這直接導致新的護衛艦轉賣給阿三了。俄羅斯海軍心裡那個窩火啊!

但是大型軍艦還是要生產的,不能斷檔,怎麼辦?聰明的俄羅斯人看上了印度阿三,於是阿三成了冤大頭,明明是白送的航母,結果改裝費就花了29億美元,俄羅斯拿著29億美元改裝造船廠,引進設備,研究航母,以後總算有可以製造大軍艦的企業了。

解決了大型造船廠有無問題,但是更麻煩的事來了:沒錢。怎麼辦?只能繼續發揮老艦餘熱了。基洛夫重巡洋艦本來要退役,現在重新啟封,進行現代化改裝。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也在進行現代化改裝,莫斯科級巡洋艦也要進行改裝。這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啊!必須要有大型遠洋軍艦,否則俄羅斯怎麼維護俄國利益呢!

俄羅斯沒有氣餒,將眼光瞄向了核潛艇領域,並處於優先撥款的地位。在製造核潛艇方面,俄羅斯擁有雄厚的技術優勢,最新型的核潛艇北德文斯克號誕生,並配備了最新型的民彈。研發製造核潛艇,花費巨大,但俄羅斯在所不惜,因為這是遏制美國最重要的大殺器。

俄羅斯非常明白海軍的戰略地位,為了增強實力,曾經向法國訂購了兩艘兩棲攻擊艦,但因遭受制裁,轉賣給了埃及。

俄羅斯很想發展海軍,也有規劃,新型航母,新型驅逐艦,都是按無敵模式設計的,但就是缺錢無法制造出來。未來海軍還是依靠核潛艇和幾艘老艦了。


奔世馬

這個提問不準確。

俄羅斯雖是陸地大國,卻非常重視和嚮往海洋。也因為俄羅斯重視海洋,經過幾百年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的版圖。

沙俄與奧斯曼帝國百年纏鬥,就為爭鬥地中海控制權,為俄國南下印度洋尋找通道。它的成果就是在戰爭中成立了俄正規海軍(1669年),併吞並了克里米亞,為俄國黑海艦隊找到了根基。今天俄羅斯為何勒緊褲帶與美國在敘利亞角力,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俄羅斯要保住前蘇聯留下的遺產,在敘利亞擁有的兩個位於地中海沿岸的空海軍基地。

沙俄從十五世紀開始,就盯住了遙遠的東方海洋。俄國人越過烏拉爾山脈不斷向東蠶食,最終攫取了海參崴,擁有了西出太平洋出海口。但俄國人還不滿足,它的太平洋海軍還繞過朝鮮半島南下,染指中國東北,還獲得了旅順基地。在與後起之秀日本爭奪西北太平洋制海權,還不惜派龐大的波羅的海艦隊萬里勞師遠征,爆發了當時(1905年)世界最大規模的對馬海峽海戰。

在蘇聯全盛時期,蘇聯海軍唯一能抗衡美國海軍。總兵力達到近50萬人,擁有各型艦艇2100多艘,排水量超過400萬噸,其中包括颱風級核潛艇,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光榮級導彈巡洋艦,基洛級常規潛艇,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等。



(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旗艦;"瓦良格"號導彈巡洋艦)

擁有北方,波羅的海,黑海,太平洋4個艦隊,以及地中海、印度洋和南海(駐越南金蘭灣)三支分艦隊;擁有31個外國海軍基地的使用權;擁有黑海沿岸、波羅的海沿岸、北冰洋沿岸三個造艦和維護中心。在那個時期(20世紀70、80年代),蘇聯海軍牛氣沖天、毫無畏懼的在三大洋與美海軍競技較勁。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陷入長期的經濟低迷危機,海軍的發展受困,在建的瓦良格航母遺棄在烏克蘭,作為廢鋼鐵賣給了中國。俄軍艦陳舊老化,故障頻頻,事故不斷。普京當然著急,但苦無無錢,只能湊合。將有限資金優先發展核潛艇,力求保持不對稱威懾。現海軍當家武器是8艘“北風之神”核潛艇,裝有16個導彈發射筒,搭載SS-NX-30“圓錘”洲際導彈,射程1.1萬公里。


(俄”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

俄羅斯不太重視海軍是錯覺,真相是沒錢維持和升級海軍。有消息報道,俄羅斯專家已建議俄採購中國的054導彈護衛艦;還有消息,俄海軍已經採購了中國製造的大功率船用柴油機。這如實反映了俄羅斯海軍目前落後的囧境。


諶人

俄羅斯不是不重視海軍的發展,俄國從彼得大帝開始就是對於海洋有瘋狂的最求,彼得大帝說過,俄羅斯只有兩個朋友,陸軍和海軍。但是俄國的地理位置不利於海軍的發展,俄國的海岸線最長的在北冰洋,就是在現在北冰洋沿岸也是很難建立海軍基地的。

其他的沿海地區都是邊緣海,象波羅的海.黑海這種海都只有一個狹窄的海峽通到外邊的大洋上,太平洋方向稍微好一些,但也是通往大洋的海路不暢(所以俄國絕對不會還給日本北方四島的,還了海參崴就又被封鎖了)。

同時,這樣的海岸線使得俄國的海軍被分割的支離破碎,沒法形成合力,本身海軍就是一個貴族軍中,建設一支艦隊都是需要鉅額的財富,俄國海軍被分割成四塊,相互之間沒法有效的相互支援,日俄戰爭中的太平洋第二艦隊已經是一個有力的例子,而要想把四個艦隊都建成打遍周邊無敵手,那所需的銀子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負擔的起的。

地理上的限制是俄國很難有一個強大的海軍,在蘇聯鼎盛時期,紅海軍也無法和美海軍正面對抗,更別說現在這麼缺錢的時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