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對吳三桂有多痛恨?下旨將吳三桂骸骨剁碎分發各省示衆

康熙對吳三桂有多痛恨?下旨將吳三桂骸骨剁碎分發各省示眾

“平定三藩之亂”是清朝初期的一件重大歷史事件。三藩中,以平西王吳三桂的勢力最為強勁,也最飛揚跋扈。資料顯示,巔峰時期的吳三桂擁兵不下十萬,而且這些軍隊只聽命吳三桂。

在封建專制的政治體制下,吳三桂的存在就是皇帝的“眼中釘,肉中刺”。康熙元年,隨著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朝大規模的外患已經不復存在。也就是說,清朝的外部環境已經逐漸安定下來,清廷決定騰出一隻手來對付內患,其中最重要的決策就是撤藩。

康熙對吳三桂有多痛恨?下旨將吳三桂骸骨剁碎分發各省示眾

三藩的存在,一方面對清廷有軍事威脅,另一方面則是經濟上的沉重負擔,三藩每年要耗費軍餉超2000萬兩。同時,三藩割據一方,尾大不掉,已然成為了獨立王國。

康熙十二年春天,康熙的機會來了。這年,平南王尚可喜上疏請求歸老遼東、留其長子安達公尚之信鎮守廣東。這是一個好機會,康熙下令尚可喜父子一同回遼東。

康熙對吳三桂有多痛恨?下旨將吳三桂骸骨剁碎分發各省示眾

這時,吳三桂、耿精忠也奏請撤藩,實則是試探康熙的態度。鑑於吳三桂的實力,大臣們建議緩一緩,可康熙力排眾議,下旨吳三桂、耿精忠一齊撤藩。既然這樣,造反吧!

當年十一月,吳三桂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蓄髮,易衣冠,發佈檄文,倡言“興明討虜”,呼清皇帝為滿酋。

結果大家都知道,康熙勝了,吳三桂慘敗。康熙十七年,67歲的吳三桂在衡州稱帝,立國號周,建元昭武,大封諸將。這年8月,吳三桂病死。

康熙對吳三桂有多痛恨?下旨將吳三桂骸骨剁碎分發各省示眾

對於吳三桂,康熙恨之入骨,有多恨?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十九,康熙下旨將吳三桂骸骨剁碎分發各省示眾,這種復仇方式為堪稱史上首創。

康熙恨也實屬正常,從雙方交戰的初期來看,清廷被吳三桂等人趕回東北也是可能的。因為,這場仗雙方打了八年,吳三桂差不多打下清廷的半壁江山。在康熙來看,自己贏得有些忐忑,或者說有一定的僥倖成分。

康熙對吳三桂有多痛恨?下旨將吳三桂骸骨剁碎分發各省示眾

“幸荷上天眷佑,祖宗福庇,逆賊遂爾蕩平。倘復再延數年,將若之何?”這是康熙的原話,吳三桂的來勢洶洶,一度也讓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一時六神無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