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和孩子做游戏吗?上篇|读书《游戏力》劳伦斯·科恩

云书领读 | 亲子 | 《游戏力》【美】劳伦斯·科恩


你真的会和孩子做游戏吗?上篇|读书《游戏力》劳伦斯·科恩

豆瓣上有一个热门话题,叫做“越长大越害怕活成我妈”。留言里,有很多读者讲述了与母亲间的疏离。

和同事聊天,她说起与出国的儿子最多的话题就是生活费,难得回国也少有交流。

你真的会和孩子做游戏吗?上篇|读书《游戏力》劳伦斯·科恩

想想自己,与爸爸妈妈的话题,总是局限于“多穿点,别冻着,吃了什么。”很想了解他们的过去和经历的生活,但又徘徊着找不到入口,遗憾于互相关心但又无法理解。

想想孩子,在襁褓中满含爱意的微笑凝视,而随着他的长大,难免会因为学业、因为淘气陷入战争。

在孩子的成长中,亲密关系的流动常常会逐渐静止。还记得《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用三年时间互通书信的,在心灵碰撞中互相理解和信任,这是让无数人羡慕的亲子关系。

你真的会和孩子做游戏吗?上篇|读书《游戏力》劳伦斯·科恩

《游戏力》 用15个章节告诉我们,亲子间大多数问题的根源就是缺乏联结,只有重塑联结,才能让亲密关系更为长久。


1【联结的断裂】

联结是孩子初生时的目光之爱,是与孩子闲逛聊天,牵手散步。但随着孩子的长大,不按我们意图行事时,我们就会感到心烦、忍不住吼叫或是干脆走开不管孩子,孩子们尝试修复关系的尝试,也容易被忽略和误解,距离和尴尬出现,亲子间有了鸿沟。

孩子还小的时候,没有独立意志,不得不对父母所做的一切照单全收。若长期被负面情绪笼罩,孩子就会陷入孤寂感和无力感。若大人对孤独感的反应就是生气或担忧,或者痛苦却无能为力,这将是亲子关系中艰难的时刻。

你真的会和孩子做游戏吗?上篇|读书《游戏力》劳伦斯·科恩


2【为孩子蓄杯】

“蓄杯”是心理学依附理论的一个比喻。孩子的成长需要关爱和照顾,当他饿了、累了、寂寞了、伤心了,那么他就需要有人安抚,就好像杯子空了,需要加水一样,我们是孩子的加水人。

有的孩子依附感强,可以进行自我蓄杯。而有一些孩子不会安静蓄杯,他由于失去信心会各种不配合,甚至会将杯子全部倒空,更会引进大人的愤怒和不理解。还有的孩子会出现漏杯子的情况,虽然能自我蓄杯,但因为依附感的缺乏而陷入不安、害怕。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如何对待自己的空杯子,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尊重,不可或缺,受人欢迎,这是蓄杯的重点。

你真的会和孩子做游戏吗?上篇|读书《游戏力》劳伦斯·科恩


3【用游戏的方式】

我们首先要理解游戏是孩子的工作,是体验生活和学习的主要途径,也是重建亲子联结的桥梁。用游戏力的方式就是要我们在游戏中为孩子献出永不枯竭的爱意,鼓励与激情。

你真的会和孩子做游戏吗?上篇|读书《游戏力》劳伦斯·科恩

你真的会和孩子做游戏吗?上篇|读书《游戏力》劳伦斯·科恩

敲黑板,老师划重点!!!

  • 快乐和笑声是进入孩子世界的入场券:快乐的孩子每天要笑300次,与孩子建立联结,自己也要找到快乐,高兴起来。
  • 调到孩子的频率:重建联结重要的是用孩子的方式,任何活动行为都可能存在联结的入口,敏锐的找到它们是家长的智慧。
  • 游戏、倾听和拥抱:修复断裂的关系会遇到恐惧、失望和失败,有时要直面我们脆弱的感受。但坚持游戏、倾听和拥抱,是重建联结的起点。
  • 父亲的责任:父亲对孩子的一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不应该离开家庭的中心位置,孩子需要父亲们发挥更多特长,包括打斗、拥抱、安慰、过家家等,越多越好。

在《游戏力》的前三章里,作者告诉我们,家长要做孩子的供水来源,重建联结是永远亲密的基础。

游戏时间执行起来比想象更为困难。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的情绪有时也得不到发泄和满足,自己都不快乐如何感染孩子。生活中,我们也不擅长跟随孩子的节奏游戏,不够投入、昏昏欲睡,玩起手机,亲子互动变得索然无味。也有时,我们习惯了表达重于聆听,在孩子的倾诉中,过早的打断和表达,却忽略了孩子真实的情绪和需求。

你真的会和孩子做游戏吗?上篇|读书《游戏力》劳伦斯·科恩

尽管困难重重,但意识的转变是一个起点。在每次的亲子互动中,让自己变得更投入、更耐心、做孩子的聆听者。在游戏中,跟随孩子的节奏,感受孩子的快乐。在共度的时光中,用微笑、赞美、会心的眼神,默契的举动,让爱和快乐流动起来。慢慢的,我们也许就能更好的释放内心的焦灼,与孩子共同体验更多生命的乐趣与活力。


未完待续:

敬请期待《游戏力》下篇


本文首发于 微信公众号 【云卷读书云舒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