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會和孩子做遊戲嗎?上篇|讀書《遊戲力》勞倫斯·科恩

雲書領讀 | 親子 | 《遊戲力》【美】勞倫斯·科恩


你真的會和孩子做遊戲嗎?上篇|讀書《遊戲力》勞倫斯·科恩

豆瓣上有一個熱門話題,叫做“越長大越害怕活成我媽”。留言裡,有很多讀者講述了與母親間的疏離。

和同事聊天,她說起與出國的兒子最多的話題就是生活費,難得回國也少有交流。

你真的會和孩子做遊戲嗎?上篇|讀書《遊戲力》勞倫斯·科恩

想想自己,與爸爸媽媽的話題,總是侷限於“多穿點,別凍著,吃了什麼。”很想了解他們的過去和經歷的生活,但又徘徊著找不到入口,遺憾於互相關心但又無法理解。

想想孩子,在襁褓中滿含愛意的微笑凝視,而隨著他的長大,難免會因為學業、因為淘氣陷入戰爭。

在孩子的成長中,親密關係的流動常常會逐漸靜止。還記得《親愛的安德烈》,龍應臺和兒子安德烈用三年時間互通書信的,在心靈碰撞中互相理解和信任,這是讓無數人羨慕的親子關係。

你真的會和孩子做遊戲嗎?上篇|讀書《遊戲力》勞倫斯·科恩

《遊戲力》 用15個章節告訴我們,親子間大多數問題的根源就是缺乏聯結,只有重塑聯結,才能讓親密關係更為長久。


1【聯結的斷裂】

聯結是孩子初生時的目光之愛,是與孩子閒逛聊天,牽手散步。但隨著孩子的長大,不按我們意圖行事時,我們就會感到心煩、忍不住吼叫或是乾脆走開不管孩子,孩子們嘗試修復關係的嘗試,也容易被忽略和誤解,距離和尷尬出現,親子間有了鴻溝。

孩子還小的時候,沒有獨立意志,不得不對父母所做的一切照單全收。若長期被負面情緒籠罩,孩子就會陷入孤寂感和無力感。若大人對孤獨感的反應就是生氣或擔憂,或者痛苦卻無能為力,這將是親子關係中艱難的時刻。

你真的會和孩子做遊戲嗎?上篇|讀書《遊戲力》勞倫斯·科恩


2【為孩子蓄杯】

“蓄杯”是心理學依附理論的一個比喻。孩子的成長需要關愛和照顧,當他餓了、累了、寂寞了、傷心了,那麼他就需要有人安撫,就好像杯子空了,需要加水一樣,我們是孩子的加水人。

有的孩子依附感強,可以進行自我蓄杯。而有一些孩子不會安靜蓄杯,他由於失去信心會各種不配合,甚至會將杯子全部倒空,更會引進大人的憤怒和不理解。還有的孩子會出現漏杯子的情況,雖然能自我蓄杯,但因為依附感的缺乏而陷入不安、害怕。

家長應該關注孩子如何對待自己的空杯子,讓孩子感受到愛與尊重,不可或缺,受人歡迎,這是蓄杯的重點。

你真的會和孩子做遊戲嗎?上篇|讀書《遊戲力》勞倫斯·科恩


3【用遊戲的方式】

我們首先要理解遊戲是孩子的工作,是體驗生活和學習的主要途徑,也是重建親子聯結的橋樑。用遊戲力的方式就是要我們在遊戲中為孩子獻出永不枯竭的愛意,鼓勵與激情。

你真的會和孩子做遊戲嗎?上篇|讀書《遊戲力》勞倫斯·科恩

你真的會和孩子做遊戲嗎?上篇|讀書《遊戲力》勞倫斯·科恩

敲黑板,老師劃重點!!!

  • 快樂和笑聲是進入孩子世界的入場券:快樂的孩子每天要笑300次,與孩子建立聯結,自己也要找到快樂,高興起來。
  • 調到孩子的頻率:重建聯結重要的是用孩子的方式,任何活動行為都可能存在聯結的入口,敏銳的找到它們是家長的智慧。
  • 遊戲、傾聽和擁抱:修復斷裂的關係會遇到恐懼、失望和失敗,有時要直面我們脆弱的感受。但堅持遊戲、傾聽和擁抱,是重建聯結的起點。
  • 父親的責任:父親對孩子的一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而不應該離開家庭的中心位置,孩子需要父親們發揮更多特長,包括打鬥、擁抱、安慰、過家家等,越多越好。

在《遊戲力》的前三章裡,作者告訴我們,家長要做孩子的供水來源,重建聯結是永遠親密的基礎。

遊戲時間執行起來比想象更為困難。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的情緒有時也得不到發洩和滿足,自己都不快樂如何感染孩子。生活中,我們也不擅長跟隨孩子的節奏遊戲,不夠投入、昏昏欲睡,玩起手機,親子互動變得索然無味。也有時,我們習慣了表達重於聆聽,在孩子的傾訴中,過早的打斷和表達,卻忽略了孩子真實的情緒和需求。

你真的會和孩子做遊戲嗎?上篇|讀書《遊戲力》勞倫斯·科恩

儘管困難重重,但意識的轉變是一個起點。在每次的親子互動中,讓自己變得更投入、更耐心、做孩子的聆聽者。在遊戲中,跟隨孩子的節奏,感受孩子的快樂。在共度的時光中,用微笑、讚美、會心的眼神,默契的舉動,讓愛和快樂流動起來。慢慢的,我們也許就能更好的釋放內心的焦灼,與孩子共同體驗更多生命的樂趣與活力。


未完待續:

敬請期待《遊戲力》下篇


本文首發於 微信公眾號 【雲卷讀書雲舒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