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惹事儿了?社交电商如何应对商品品质问题?

近日,法制晚报有关“拼多多现违法涉黄涉暴力商品”的报道,将这个号称“3亿人都在拼”的购物APP推上了热门。随后,拼多多回应将全面清理关闭涉事店铺。而这并不是拼多多第一次遭到外界的批评质疑。事实上,除了违规商品,这个购物平台还有更令人头疼的问题。

拼多多惹事儿了?社交电商如何应对商品品质问题?

比违规商品更令人头疼的是假货问题

借助社交传播、低价拼团模式,社交电商拼拼多在传统电商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只用了短短3年就累计了上亿用户。但是,拼多多的拼团模式也频频遭到外界的质疑和批评,突出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假冒伪劣产品多、商品质量太差这些方面。

商品质量和假货问题,一直是拼多多的短板。据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拼多多投诉量高达13.12%,居行业第一。日益尖锐的假货问题,让拼多多的商品危机日益凸显,这也导致平台流失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商家,进一步阻碍平台发展。

解决假货问题才是平台获得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如果不能认真对待售假这一现状,拼多多未来不得不让人感到担忧。

社交电商如何应对假货问题?

拼多多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在于其独特的社交电商模式。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所有的社交电商都充斥假货、劣质货呢?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上,商品质量和假货问题,是拼多多快速发展的背后,日益凸显的管理和制度未能跟上来的问题。

相较之下,一些不走“廉价“路线,而更注重商品品质的社交电商平台,给用户带来了更高的平台信任度。

这从社交电商领域另一个独角兽企业云集中便可看出端倪。定位全球精选超市的云集,在前期选择合作商家时便抬高了入驻门槛,并且在后续管理方面,也通过高频抽检和验货等手段把握品质。

除了云集,另一个快速崛起的新型社交电商平台满金店,也在商品品质方面赢得了市场口碑。据悉,与该平台合作的商家均为一线畅销品牌。满金店在最开始选择合作商家时就设定了一定的准入门槛。相比商家入驻门槛较低的拼多多,该平台在供应商筛选和品控方面更为注重。

总的来说,在社交电商快速发展时代下,只有保障商品品质,才能高效的发展下去。毕竟不断透支品牌美誉度和用户信任度换来的市场不会长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