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xiaotao042035
電影《天國王朝》是依據薩拉丁收復耶路撒冷的史實改編的。
布魯姆扮演的巴里安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也確實是耶路撒冷的關鍵保衛者。哈丁戰役後,巴里安盡其所能對薩拉丁進行了抵抗,最終投降是因為得到了薩拉丁的保證,耶路撒冷投降後,薩拉丁不會屠城以報復1099年十字軍東征攻佔耶路撒冷後的大屠殺。巴里安交出城市換得了數十萬人的生命,這是他後來被尊奉為聖城保衛者的關鍵原因,他的功績不是守住了耶路撒冷,而是拯救了耶路撒冷的民眾。
當然,在避免這次劫難的過程中,薩拉丁的作用要比巴里安大得多。哈丁戰役後,耶路撒冷的軍隊精銳盡毀,即使像電影裡那樣描寫的,巴里安對薩拉丁說我會失去城市而你會失去軍隊是一個真實有效的威脅,但這個威脅如果不是因為薩拉丁本人確乎是一位以公正仁慈著稱的國王,耶路撒冷城內的基督徒也無法避免造到將近200年前的穆斯林和東正教徒以及猶太人的厄運。正是因為薩拉丁饒恕了大多數耶路撒冷的居民——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德意志人,將近1000年後,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才在訪問大馬士革時向薩拉丁墓地贈送了一副水晶棺,這副薩拉丁根本用不上的棺材現在還在大馬士革倭馬亞清真寺附近的薩拉丁墓中。
需要說明的是,歷史上的巴里安和電影裡的差別很大。巴里安可不是鐵匠,而是耶路撒冷王國的重要貴族,被稱為“伊夫林的巴里安”,在耶路撒冷王國位高權重。
他的確和一位國王的妻子結了婚,不過這位王后並不叫西貝莉安,而是叫做瑪利亞·康尼努斯,她是拜占庭帝國的皇族,嫁給了耶路撒冷王國國王阿馬爾裡克(1162-1174年在位),1177年瑪利亞在國王駕崩後三年才嫁給了巴里安。她應該是電影裡伊娃格林扮演的人物的原型。
電影裡的那位公主叫做西貝莉安,歷史上也是有這個人的,她是阿馬爾裡克的女兒,而不是妻子,她生於1160年,耶路撒冷保衛戰時只有三十多歲,年紀倒是和電影裡的角色差不多,但她可沒有嫁給巴里安,她嫁給了蒙特菲拉的威廉。威廉1177年就死了,輪不到參加哈丁戰役和保衛耶路撒冷。不過威廉和西貝莉安的孩子倒是也成了國王,就是後來的鮑德溫五世。阿馬爾裡克國王的小兒子是鮑德溫四世,就是電影中那個有麻風病戴著面具的國王。不過他即位時才幾歲,一直病得很重。鮑德溫四世不可能有本事教訓自己手下的大貴族蓋伊,別說打耳光了,小國王能自己把手套摘下來就不錯了。1185年和1186年,鮑德溫四世和五世兩位國王相繼駕崩。蓋伊如願以償地當上了國王,但隨後就在哈丁戰役中被俘。這種情況下,防守耶路撒冷的任務才交給了巴里安。
葉海林
我看的是《天國王朝》加長版,有三個多鐘頭,含有大量被公映時因為過於冗長而被刪除的鏡頭。
電影描述十字軍東征期間,一個法國的小鐵匠到了耶路撒冷繼承了爵位進而守衛孤城的故事。但最後的結局是在優勢的穆斯林大軍圍攻之下,主人公交出了耶路撒冷城,並保全了全城人的性命。
雖然,這片子在北美公映之時票房慘淡,口碑也比較一般。但我看了感覺尚佳,可能是我偏愛歷史題材的緣故。特別是片中穆斯林陣營的統帥撒拉丁,雖然美國電影是從基督教十字軍的角度來觀察,但由於撒拉丁在歷史上的崇高地位,使得他在該片中的形象也不差,鷹一般的眼神充分體現了王者之風。
全片給我印象最深的並不是戰爭或打鬥場景,而是在耶路撒冷被圍困的最後,主人公獨自出城與撒拉丁談判。
撒拉丁要求基督徒投降讓出耶路撒冷,並將確保全體人民的安全,保證秋毫無犯,這讓主人公非常意外——因為當年基督徒攻佔此城之時,對全城居民實施了大屠殺,主人公擔心現在也會遭到同樣的報復,但最後撒拉丁確實遵守了諾言,保護了全城人的生命。
談判僅僅三言兩語,在兩人分別之際,主人公問撒拉丁:“耶路撒冷有何價值?”
已經離開的撒拉丁轉身回答:“無價值。”
但撒拉丁隨後再次轉身,雙手抬起放在胸前回答:“無盡的價值!”
隨後撒拉丁報以勝利者的微笑(簡直酷極了!)。
這段臺詞是我認為全片最最精華所在,即便這部電影被人批評得再差,僅僅憑著這幾句話,也足以躋身於優秀電影之列。
我覺得撒拉丁才是本片真正的主角,無論是智慧、力量、勇氣還是人格,均令所有的十字軍相形見絀!
耶路撒拉有何價值?
無價值。
無盡的價值。
是的,耶拉撒冷既無價值,又有無盡的價值,它不過是乾旱的沙漠邊緣的一座古城,但同時又是世界三大宗教的聖地,全世界大多數人的精神歸宿。
人們總是看到了後者,所以圍繞著這座城市而殺伐不斷,導演安排撒拉丁說這句話,無疑是對當今巴以局勢的暗示,為了這座有著無盡的價值的城市,不知犧牲了多少無辜的生命,攪動了世界天翻地覆。
但是,撒拉丁的說的“耶路撒冷無價值”,對於今天有更大的意義。片中主人公放棄了耶路撒冷,贏得了和平與無數人的生命,但他回到法國隱居之後,面對英國獅心王查理的問路,表現得如此從容。
蔡駿
《天國王朝》這部電影是一部很好的電影,我以前看的時候都感覺這部電影並不是在單純的敘事,而是在講一個道理。
你的威名將在敵人中傳揚,不見其人,先聞其聲,我的朋友。
先說一句臺詞。
這天國王朝最後一幕,男主走出了耶路撒冷城,這個時候跟他會面的就是伊斯蘭世界裡面最有名的領袖薩拉丁,最終得到了撒拉丁不會屠殺城內百姓的承諾,這個時候就連男主都感到疑惑,問撒拉丁說耶路撒冷到底值幾個錢?
撒拉丁說了一句一文不值,接著指向自己的心口說,無價之寶。
其實這個時候男主也發出了相同的疑惑,說我們兩個在這裡打了大半天,你就是要一個耶路撒冷城,但是最後問你耶路撒冷城值多少錢,一個錢都不值,那咱們倆在這兒打半天干啥?
首先,對於男主而言,他是繼承了前面一個麻風病國王的一致說要保護全城的百姓,同時也要保護他的妹妹,也就是他所心愛的那個人,因為男主是一個騎士,對於中世紀的歐洲而言,騎士是一個神聖的職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對自己的主人負責,而且忠貞不二。
當然,從前國王有一個部下,曾經勸他說別再這兒守啦,反正撒拉丁過來,你是守不住這個城池的,他就問了一句,說咱們跑能夠活嗎?那不像說我們能活。接著又問了一句那百姓能夠活嗎?你這個時候還管百姓?仔細想想整個中東的地形一旦百姓離開了耶路撒冷的城池,那麼將會成為一批待人宰割的羔羊,女主也就是那個國王的妹妹懇求男主能夠保護百姓,記住,是保護百姓,不是守住這座城池,百姓就是整個基督教世界的主體,我們是守護什麼?我們是守護那段哭牆嗎?我們是守護耶穌的那個十字架嘛,並不是我們只不過是為了守護住信仰基督的人而戰,這就是當時男主冊封一大堆的,不論是馬伕屠夫或者是一大堆的沒有任何接受過教育的基督教信徒,分他們為騎士的時候說的一句話。
薩拉丁這個人說起來那個簡單啦,最後他也向男主解釋他為什麼要來耶路撒冷!耶路撒冷這座城市,我要它幹嘛,沒用,啥用都沒有,這城市能給我帶來什麼東西,但是在我的內心,耶路撒冷就是聖地,我不用我全部的身心去奪下這塊土地,我對不起我自己的信仰。
一個為了信仰而戰,一個為了自己守護的百姓而戰,最後雙方達成了和解這個問題很容易解開,我放你百姓走,我拿下耶路撒冷成咱倆不就完了嗎,何必流那麼多血呢。
基督徒在拿下耶路撒冷城之後,屠殺了所有的穆斯林,你會放過他們?
我是薩拉丁!
一句話,帥爆了。
漩渦鳴人yy
個人的戰鬥是為了群體的生存!鐵匠之所以要以死相拼,只為得到薩拉丁的一個承諾,放了全城的基督徒!當年十字軍攻佔耶路撒冷時,殺死了全城的伊斯蘭教徒,因此鐵匠不得不以死相拼,給薩拉丁沉重打擊,逼其耦合,然後才能使全城百姓得以存活!
十字軍東征打著上帝的旗幟,幹著強盜的事,他們一路燒殺搶掠,在攻下耶路撒冷時殺死了所有異教徒,目的是侵佔他們的財產,十字軍犯下了滔天罪行!同樣的道理,以穆斯林為主體的薩拉丁大軍,他們一旦攻破耶路撒冷,也會斬殺所有基督徒!
戰勝不了敵人又想活命的唯一辦法是贏得敵人的尊重,然後談和。而贏得敵人尊重的唯一辦法是把他打服,讓其明白:戰則我死你重傷;和則我重傷你輕傷。兩害相權取其輕,薩拉丁也明白死戰不利於他的最終目標,所以答應了鐵匠的和談要求!
大秦鐵鷹劍士
貝里安在交出耶路撒冷前,說出了他真正的擔心:您知道,當年基督徒入城以後大開殺戒。言下之意,是唯恐薩拉哈丁為了報此血海深仇,騙他們投降。這場戰鬥已經沒有持續下去的必要,結果很明顯,孤城一座的耶路撒冷在短期內沒有救援的情況下,必定被攻破,但貝里安已經做好了玉石俱焚的準備,人死光了就燒掉耶路撒冷,之前的抵抗就是告訴薩拉哈丁,我們是會死,但我們每死一個基督徒你就要付出10個撒拉遜人的命。這就讓薩拉哈丁做出了最終的保證,城裡的基督徒可以安全離開,否則即使殺光了守軍,自己的軍隊不僅損失慘重,一心收復的聖城也化為廢墟。
果然,貝里安回到法國故鄉還見到組織軍隊去再一次東征的英國獅心王查理一世,如果薩拉哈丁當時沒有提出受降條件,很可能就無法抵禦獅心王的進攻。
史蒂芬灬周
關於這部電影,影院版和導演剪輯版是兩部完全不一樣的電影。最初看影院版,感覺就是部爛片。過了一年後看導演剪輯版,覺得是神作。
影院版裡並沒有講解男主最終要獻出城池。
所以感覺莫名其妙。
導演剪輯版裡有解釋。
撒拉丁起初是要屠城的,男主號召大家奮起反抗,若不然,你們的家人都得死,你們的女人將被人強暴,你們的孩子將成為奴隸。男主還施放團體Buff,所有參戰的人都立馬升級為騎士!
撒拉丁久攻不下,耗下去自己也會損失慘重。
最終和談,條件就是所有人都可以自由選擇!願意留下的就留下,信仰也自由,願意走的一律放行。
最經典的臺詞是男主問撒拉丁,聖城耶路撒冷對你來說意味著啥?拼死拼活的非要打下這個城池。
撒拉丁說: Nothing !
走了兩步又回頭說: Everything !
老馬120948206
如果不打一仗,證明還有戰爭的實力,誰會放你走,之前十字軍佔耶路撒冷可是屠城了的。而且電影裡沒有演,實際上最後離開還是交了大筆贖金給薩拉丁的,男主自己出錢為很多平民付了贖金,所以贏得了很好的名聲,而不是像電影一般僅僅就是個鐵匠了。
派拉特之書
當然有意義了,不鬥爭哪裡能有和對手談判的份量。英雄之間追求和折服的是人格的魅力。"雖然沒有見過你,但你的英名已在敵人中傳頌",這句臺詞用於巴里安,也適合耶路撒冷王,更適合薩拉丁。
qzuser
十字軍100年前攻陷耶路撒冷後發生了屠城,這種仇恨的延續可想而知 ! 從這個意義上講,巴里安等同於以戰促和,而且同薩拉丁的這場戰爭畢竟又是以十字軍和聖殿騎士挑起的事端為開始的吧?全軍覆沒後談判的資本何在?守城都是老弱婦孺,棄城出逃也就是被屠戮的結果吧?
看球客
打一仗你才有談判的資本,城中基督徒死戰不退,有玉石俱焚的決心。薩拉丁是個出色的政治家,打下耶路撒冷確實非常必要,可是城的價值多是精神價值,如果為了耶路撒冷損失掉自己的軍隊資本,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