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出妙計,買完敵國的鹿,最後不戰而勝

《孫子兵法》曾有言:不戰而屈人兵,乃為上上策。就是說啊,如果要是能夠不用打仗就可以取得勝利,那自然是頂好頂好的了。可在當時,諸侯之間相互攻伐如同家常便飯。不戰而屈人之兵談何容易!你還別說,真有這樣的例子。

宰相出妙計,買完敵國的鹿,最後不戰而勝

齊桓公在稱霸之前,有一個最大的對手就是楚國。為了擊敗這個強國,齊桓公可謂是煞費苦心。但是沒有辦法,楚國的國力跟兵力在那兒放著呢,想來想去依然無計可施。這個時候,作為齊桓公的相國,管仲給齊桓公獻出了一條妙計。

這條妙計就是花重金收購楚國的鹿。

宰相出妙計,買完敵國的鹿,最後不戰而勝

秦桓公還聽從管仲的意見,在齊楚交界的地方設置了專門收購活鹿的小城,還派大臣帶著重金去楚國大肆收購,活鹿的價格一度炒到了八萬錢一頭。楚王知道了這件事情後非常高興,認為齊國人都是傻冒,居然用大價錢買楚國不需要的禽獸。於是鼓勵大家去捕捉活鹿換齊國的錢。

在重金的吸引下,又有了官方鼓勵。楚國上下全都轟動了,來了一場全民“炒鹿”的熱潮。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全都去抓鹿。因為齊國買鹿的價錢遠遠高於種莊稼的收入,即便是交了楚國的國稅,依然能夠掙很多。所以都不種地了,全去抓鹿。

宰相出妙計,買完敵國的鹿,最後不戰而勝

而齊國在重金購買活鹿的同時,也在悄悄購買楚國周邊的糧食。購鹿熱潮的結果就是,楚國囤積了比往常多五倍的錢,齊國囤積了比往常多五倍的糧食。

這時候,齊國突然發兵攻打楚國。楚國當然不會怕的,很快就派兵迎戰。可是奇怪的是齊國卻只守不攻。原來齊國此時擁有足夠多的糧食,很知道楚國國內的糧食肯定不夠。所以鐵了心跟楚國打消耗戰。

宰相出妙計,買完敵國的鹿,最後不戰而勝

兩軍對峙後,楚國國內的糧食瘋狂漲價。楚王下令四處買糧食,卻被齊軍早就切斷了出路。發兵攻打齊軍又不應戰。導致楚國出現了大量難民,紛紛逃亡齊國。

經過了三年的消耗,楚國人口十分之四,都離開了楚國去往齊國。楚國元氣大傷,從此在無力和齊國爭霸。於是向齊國投降。

宰相出妙計,買完敵國的鹿,最後不戰而勝

管仲不愧是名相,治國有方外交謀略也是一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