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傳統習俗==獨木龍舟節

清光緒{苗疆聞見錄稿}曰:“其舟以整木刳成,長五,六丈,前安龍頭,後置鳳尾,中能容二三十人,短橈激水,行走如飛。”

清乾隆{鎮遠府志}記載:“苗人於五月二十五日,亦作龍舟戲,形狀詭異,以大樹挖槽為舟,兩樹合併而成,舟極長,約四五丈,可載三四十人。”

獨木龍舟是苗族文化的驕傲,在中國貴州黔東南苗嶺深處的崇山峻嶺中,蜿蜒流淌著一條美麗的清水江,是貴州省第二大江,獨木龍舟競渡就在這條的古老競技活動。

獨木龍舟文化融合了苗族競技文化,祭祀文化,服飾文化,歌舞文化和飲食文化等舉世無雙的古老文化習俗。

龍舟古樸碩大,別具一格,舟身用三根高大杉木掏空而成,中間一根獨木為母舟,直徑約70釐米,長約24米,兩邊各置一根直徑約50釐米,長約17米的子舟。獨龍舟製作技藝,苗語稱為“掩星翁”或“掩星勇”,“掩”苗族稱為“做”或“製作”,“星”即船之意,“翁”稱之為“龍”,是清水江苗族最有代表性傳統手工技藝之一,主要分佈在施秉縣南部的清水江沿岸的苗族村寨,龍舟出發前,各寨在龍舟附近的河灘上放一張四方桌,桌上有一升米,米上點有三柱香,放十二元錢,巫師手提一隻公雞站在桌邊念巫詞,招集山神,樹神,祖宗前來保佑龍舟平安比賽。參加龍舟競賽的男人們清一色穿著家織的深紫色的亮布衣和藍色布褲,腰扎一條織鑲著銀泡的腰帶,頭戴黃色的插著三根銀片的馬尾斗笠,每條龍舟載三,四十人,母舟前方坐四人,第一個坐在龍舟與龍頭連接處,背朝前方,負責吶喊助威,和靠岸撐船,第二個是中年老人,背朝前方,負責鳴放銃炮,製造聲勢。第三個是寨中德高望重的寨老,背朝前方,身穿白色長袍,外套一件黑色馬夾,頭戴一頂大寬邊帽,負責敲鼓,也就是鼓王。第四個是一個男扮女裝的10多歲的小孩坐在負責敲鑼。競渡時,鑼鼓喧天,舟上的人隨著划水的節奏齊聲大喊。這裡的龍舟賽別具一格,與眾不同,劃手划船時是全部站著劃,所用的漿長而窄,有點類似於他們平常幹農活時的扁擔,也不叫漿,叫橈。這種橈因為窄接觸水面小,划船時就需要劃手花更多的力氣用更快的頻率,加上獨木龍舟本身的重量比一般的龍舟更重,所以速度相對慢一些,但並不表示它的觀賞性差,反而形成鑼鼓聲聲,炮聲陣陣,萬眾歡騰的場面。

苗族獨龍舟節最寶貴之處保存了相當濃郁而完整的傳統軌儀,是我國豐富多彩的民族體育活動中非常典型的例證。

2008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獨木龍舟節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獨木龍舟節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獨木龍舟節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獨木龍舟節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獨木龍舟節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獨木龍舟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