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網際網路公司放過

上週京東618期間,我家召開了一場特別的家庭會議,討論議題很簡單,買電視。

我的意思是直接一步到位,不說買個大法的A8F,最次也得X9000F。爸媽的意思是家裡電視(樂視40寸)看的好好的沒必要換,如果真要換差不多得了,只要比之前大就成,年紀大了也看不出區別。

在我費勁吐沫星子給父母講解大法那塊X1 Extreme處理芯片有多牛逼,如何秒殺氣其他同價位電視都無效之後,"被迫"使出了“誰掏錢誰NB”的王牌武器,快速下單後第二天就收到了產品。

求互聯網公司放過

“你還別說,真是清晰不少,顏色也夠正”,這是我爸媽看到電視後的第一反應,也是我預料之中的反應,老眼昏花之類的論調早已被他們拋到腦後,不過我知道,他們只是不想我多花錢。

寫了這麼多看似和標題無關,但其實關係甚大。自從互聯網公司們開始涉足科技硬件產品以後,整個圈子就變得浮躁起來。

互聯網手機、互聯網電視、互聯網耳機等等一系列產品憑藉極具“互聯網(fu kua)”特色的營銷方式向外界傳達著我是業界最牛逼的口號。業內人士看到這些口號基本一笑而過,但對於大眾來說,這樣的營銷效果還是很有殺傷力的。

由於不關注電視有幾年,因此在我決定最後購買型號之前也上網看了看一些評測文章,其中一些描述很是讓我心動,不過雖然我對最新技術確實沒有那麼瞭解,但其中一些言論也著實讓我覺得匪夷所思。

比如“因為搭配了最新的XX ARM架構處理器,因此畫質更好”。額...決定電視畫質的好像是面板和ISP吧?再比如"色域覆蓋廣因此顏色更加真實”,額...好像色準跟顏色真實關係更大一些吧?

求互聯網公司放過

其實在研究具體買哪個品牌之前,我確實考慮過國產互聯網品牌,因為我知道液晶電視的生命週期已進入末期,再過2、3年還得換。而另一方面就像我之前那臺電視,雖然畫質和音效讓我不滿意,但當初不到1800的價格足以讓我感到心理平衡,更何況萬一這三年來互聯網電視畫質有了質的飛躍,那不正好?

顯然,我想多了。在我去賣場轉了一圈以後,讓我明白跟國產互聯網電視緣分已盡。儘管大法電視的系統流暢度實在讓我覺得有點頭痛,但我依然覺得這8000塊錢花的非常滿意——畢竟電視最重要的畫質對的起這個價格。

國產電視真的不好麼?其實不是,實話實說,現在的國產電視畫質表現應該能超過我們家十年前花一萬多買的那臺東芝,而一些傳統的國產電視廠商也依然將精力放在提升畫質音質上。但互聯網品牌的精力好像都放在了智能語音、操作系統甚至遊戲等電視非核心功能上。

實際上這並不是電視行業所獨有的問題,為了爭奪更多的流量入口,互聯網企業和科技產品製造公司的界限正變得越來越模糊。競爭變多對消費者固然是好事,但每一個行業都有自身特別的屬性。就像電視,拼的就是畫質和音質。索尼之所以可以擊敗三星、LG、夏普等一票對手霸佔高端市場一哥的寶座靠的就是其在畫質領域的深厚功力。但也別忘了,十多年前剛從特麗瓏時代轉向液晶時的索尼電視曾是業內最大的笑話。

筆者希望進入傳統制造行業的互聯網公司可以踏下心來去適應這個行業的規則,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固然沒錯,但在路都還沒走穩的情況下就跑,就去談顛覆是不是有點兒太扯了?特別是是抱著撈一票蹭熱度的互聯網公司還是請放過這個行業。畢竟劣幣驅逐良幣,所以還請高抬貴手、留給這個行業中那些踏實做產品的公司一條活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