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鲁智深因不懂这个道理,被人嫌弃

鲁达打死镇关西之后,慌不择路地来到代州雁门县,运气不错,遇到了被他搭救的金老汉,金老汉与女儿金翠莲也是知恩图报的人,并将鲁达引荐给了赵员外。此时金翠莲刚被赵员外养做外宅不久,金老汉父女在雁门县显然立足未稳,如果是凉薄之人,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装个糊涂,不跟鲁达相认了。

《水浒传》鲁智深因不懂这个道理,被人嫌弃

没想到赵员外更是一个厚道之人,平时也爱刺枪使棒,结交豪杰,他从金翠莲,也把鲁达当恩人对待,当鲁达表示不好意思时,赵员外说了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话听着耳熟,在陈达攻打华阴县,接道史家村时,陈达对史进也说过这句话。可见赵员外也是道上的人,也是一条好汉,不知为何在后文书中再未出现,可能是作者给写忘了吧。

鲁达在赵员外庄上待了五七日,金老汉突然跑来,说这几天有公人四处打探鲁达消息,这话未必可信,鲁达在渭州打死人,这代州的公人何苦这么追得紧?可能是怕鲁达在赵员外庄上待太久,引起赵员外的厌烦,毕竟鲁达救助金老汉父女,是一次性救助,没什么后顾之忧,而鲁达长期无缘无故待在赵员外庄上,是永久性避难,时间长了不仅容易闹矛盾,而且可能起祸端,所以金老汉才想出这一招,想把鲁达支走。

《水浒传》鲁智深因不懂这个道理,被人嫌弃

这也可以理解,钱多位尊的柴进,尚做不到永远热情待客(武松和宋江在柴进庄上都没待多久就走了),何况金老汉和赵员外呢?

恩情是有限度的,人情也是有限度的。在金老汉看来,他将鲁达请到家里(实际上是救了鲁达一命),又让他结识赵员外,在赵员外庄上盘旋五七日,恩情已经报了,现在用一种客气的方式,让鲁达离开,也是可以理解的。

刚才说赵员外更厚道,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他大有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的决心,将鲁达送到五台山出家,还经常给鲁达送钱送衣,对鲁达已算仁至义尽。

《水浒传》鲁智深因不懂这个道理,被人嫌弃

可是,赵员外的人情也是有限度的。

鲁达成为鲁智深之后,自己不争气,两次喝酒,大闹五台山,搞得涵养极深的智真长老都没办法,准备将鲁智深打发到大相国寺去。在打发智深之前,智真长老还给赵员外去了一封信,征询他的意见,赵员外看了书信,“好生不然”,这下面子丢大了,于是给智真长老回信,打坏的塑像啥的我来陪,“智深任从长老发遣”。至此,鲁智深将赵员外的人情,也用完了。

《水浒传》鲁智深因不懂这个道理,被人嫌弃

“好生不然”这句多少透露着赵员外对鲁智深的埋怨、嫌弃,甚至厌恶,所以他决定不管智深了,智深告别五台山时,赵员外也没来送他。赵员外居住的七宝村,离五台山不过三十余里路,走路一两个时辰也到了,骑马更快,况且智深并不是说走就走,在山下客店还住了几日,等他找铁匠打造的禅杖和戒刀呢,但赵员外没有来送智深,说明他对智深已经没有人情了。恩情、人情都是有限的,得省着点用,很明显,智深不懂得这个道理。

《水浒传》鲁智深因不懂这个道理,被人嫌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