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俄國打敗拿破崙的庫圖佐夫和文豪普希金爲何終生說法語?

那神聖的話語,

“莫斯科就在身後!”

我們自博羅季諾時就銘記在心

——前蘇聯軍歌《我們是人民的軍隊》

這是前蘇聯軍歌裡的著名段落,而那句“莫斯科就在身後!”不知道讓多少人聽的熱血沸騰。

這句歌詞的出處是拿破崙遠征俄國時,當時俄羅斯總司令庫圖佐夫元帥慷慨陳詞。

19世紀俄國打敗拿破崙的庫圖佐夫和文豪普希金為何終生說法語?

庫圖佐夫元帥在博羅季諾會戰時面對俄軍萎靡不振的士氣,以及軍隊裡廣泛流行的避戰言論高聲怒斥“你們還想往哪兒退?莫斯科就在身後!”

此話一出,立成經典!

兩百多年的時間裡不知道激勵了多少俄羅斯青年,前蘇聯甚至把這句話寫進了軍歌裡。

然而當我們回到歷史本身就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俄羅斯帝國陸軍總司令庫圖佐夫元帥說這話時使用的不是俄語,而是法語。

而說話的對象也不是正要面對拿破崙遠征軍的俄軍士兵,而是他司令部裡同樣是貴族出身,通曉法語的參謀們。

為什麼庫圖佐夫元帥在與拿破崙決戰的關鍵時刻會用法語演講呢?是庫圖佐夫元帥特別崇洋媚外嗎?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俄羅斯上流社會(主要指貴族圈子)在葉卡捷琳娜女皇時代開始就開始親法,而葉卡捷琳娜女皇親法的原因除了當時法國宮廷是歐洲各國宮廷模仿典範以外,更重要的是葉凱捷琳娜二世的丈夫彼得三世親德,葉凱捷琳娜是推翻自己丈夫執政的,因此她選擇親法來表示自己與丈夫截然不同。

有趣的是葉卡捷琳娜女皇的兒子保羅一世繼位後為了表明自己確實是彼得三世的兒子,於是又改親法路線為親德路線,而他的兒子,也就是靠政變上臺的亞歷山大一世為了表明自己和父親的不同,又把自己父親保羅一世親德路線改為親法。

19世紀俄國打敗拿破崙的庫圖佐夫和文豪普希金為何終生說法語?

從此,法國文化在俄國上層社會算是紮根了;當然了,俄國上層社會法國化也不完全是因為沙皇的提倡,這和彼得大帝確定了學習歐洲先進文化的基調也有關係,從彼得大帝開始,俄國貴族階層從沙皇到普通貴族都具有兩面性,一方面為自己國家自豪,一方面又對自己國家文化很自卑,特別怕被歐洲貴族社會看不起,所以努力模仿、學習歐洲最先進的貴族潮流和文化,而誰最代表歐洲貴族文化?法國。

所以俄羅斯貴族階層上上下下才會以講法語為榮。

其實以講法語為榮並不僅僅是俄羅斯,當時德意志地區的貴族也是以說法語為榮,當然,沒有變態到俄羅斯這種程度,事實上整個歐洲貴族社會,除了英國以外,都多多少少在模仿法國。

當然,俄羅斯貴族是走的最遠的。

遠到什麼程度呢?

作為一個自詡有文化的俄羅斯貴族,能講法語就絕不講俄語,至少在社交場合絕對不講;

如果法語程度不好,那也必須在俄語中參雜大量法語詞彙;

如果連法語詞彙都掌握不了多少,那也必須學會講不好俄語,或者說不好好說俄語,在和人談話時要經常性的說:請您等一等,讓我想一想這個詞用俄語該怎麼說。

所以俄國當時才會出現大文豪普希金、托爾斯泰雖然用俄語寫作,但是在社交場合絕對不說一個俄語單詞,都操一口流利的法語。

19世紀俄國打敗拿破崙的庫圖佐夫和文豪普希金為何終生說法語?

甚至發展到最後,越是等級偏低的俄羅斯貴族越是要表現出在文化上無限親法,如果是一個俄羅斯公爵或者親王,反而可以表現出“我就是一個法語單詞不認識,我就是沒文化,哪又怎麼樣的”的氣概,但是中下等級的貴族卻要時時刻刻表現出自己有文化,自己說法語的樣子。

正如今天馬雲、喬布斯可以穿T恤,但他們公司裡的總監,尤其是商務、廣告總監必須西裝革履一個意思。

回到最開始庫圖佐夫元帥的故事,正因為庫圖佐夫元帥是中低等貴族出身,法語程度其實一般,所以他才更要在重要時刻說法語。

其實仔細想想,真實的歷史比電影還好玩,在拿破崙和他的遠征軍與俄羅斯軍隊在博羅季諾小鎮對峙,法俄兩國準備展開命運的大決戰時,不光法國人說法語,就連俄軍總司令也用法語進行最後的總動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