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寶齋藝術館:「爐均釉」盛行於雍、乾年間,自稱一脈

爐鈞釉創於清雍正年間,盛行於雍正,乾隆二朝,因低溫爐內燒成仿宋鈞釉而得知其名。《南窯筆記》載;“爐均一種,乃爐中所燒,顏色流淌中有紅點者為佳,青點次之”。

珍寶齋藝術館:“爐均釉”盛行於雍、乾年間,自稱一脈

清雍正 爐鈞釉如意耳尊

歷代瓷都景德鎮所燒造的瓷器品種幾乎都是高溫釉,即拉坯後施釉,胎和釉入窯一次性燒成。青花、釉裡紅等釉上彩瓷器更是胎、釉、彩三者一次入窯高溫燒成。即使是五彩、粉彩等釉上彩瓷在胎和釉高溫燒成後,繪釉上彩第二次入爐低溫烘彩,而釉還是高溫燒成的。只有爐鈞釉瓷器是一個例外,實際上它是借鑑、學習了明代以來江蘇宜興宜鈞釉(即《景德鎮陶錄》中所說的“宜興掛釉”)的燒造方法,所不同的是宜鈞釉器使用的是紫砂陶胎,屬於陶器;而景德鎮爐鈞釉器則以高嶺土製胎,屬於瓷器。

爐鈞釉是仿鈞窯紫紅斑所作的低溫顏色釉。有“素爐均釉”與“渾爐均釉”兩種。素爐均釉面呈藍綠相間的麻點紋,在素坯上底噴翡翠,面噴廣翠。渾爐均釉面呈紅綠相間的麻點紋。800℃左右燒成。以清雍正、乾隆時期景德鎮製品最精。

珍寶齋藝術館:“爐均釉”盛行於雍、乾年間,自稱一脈

清雍正 孔雀翎爐鈞釉卷缸

釉中含有粉劑,故而釉厚不透明。釉面均開細小紋片,其結晶呈色多種,深淺不一有紅,蘭,紫,綠,月白等色(如同有鉛器表面的反射光澤)並熔於一體。在器物釉面上形成長短不一的垂流條紋,有的彎曲,有的垂直,還有的似山嵐雲氣與斑點交混在一起,佈滿器身。如同五彩繽紛的孔雀尾羽一樣,整齊美麗。釉中的紅色並不太豔,紅中泛紫,猶如剛成熟的高粱穗色。蘭釉則如水波狀,雍正年間的爐均釉基本上都保持這一特徵。

雍正年爐鈞釉紅藍相間,釉面流淌之大,色澤紅為主。除小型文房用具,渣鬥和各種洗之外,較多大件瓶.罐.缸.燈籠尊物件。物件裡外及底足均施爐鈞釉,是鑑識雍正時期重要特徵。官窯物有“雍正年制”四字篆書刻款。乾隆年間爐鈞釉,流淌小,以藍點多見,物外底足多暗刻“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

珍寶齋藝術館:“爐均釉”盛行於雍、乾年間,自稱一脈

清雍正 爐鈞釉衝耳爐

爐鈞釉紅色料很特別,並不鮮豔,紅中泛現紫色,彷彿是剛成熟高粱穗色,為此世人所稱“高梁紅”。清雍正與乾隆早期釉面相同,釉色中紅色斑點呈高梁紅色,是雍正和乾隆早期特有風格。

爐鈞之所以能自稱一脈,主要原因:作品造型端莊典雅,手拉坯成型,胎質細密,瓷化程度高。釉色古樸凝重,色彩豐富,豔而不俗,頗有高古之風。結晶與釉色渾然天成,絢麗多彩,精美絕倫。釉面紋路奇妙,亦真亦幻,令人遐思。

珍寶齋藝術館:“爐均釉”盛行於雍、乾年間,自稱一脈

珍寶齋藝術館徵集藏品啦

可在留言下方留言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