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战场,日军武士道精神的白刃战,在“绝对力量”面前不堪一击

二战期间,日军认为白刃战为最能表现军人血性的作战方式,所以日本孩童上学时就开始练习拼刺技术,从体力、心里素质及白刃战技巧的打法上,到成年入伍都已十分成熟。日军在二战期间非常自信的流行战法是——在推进到对方阵地二、三百米时,便下令使用军刀和步枪装上刺刀,并以嚣张的武士道气焰,近距离向敌方阵地发起冲锋。促使对方阵地战士心理崩溃,减弱抵抗战斗能力。从而达到夺取战斗胜利的目的。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两军经常发生肉搏战,其中二战史上规模最大的,最著名的白刃战就是发生在抗战的石牌战役,我方将士和日军血拚刺刀整整三个小时。我军将士在武器落后,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以保家卫国的男儿血性、视死如归的信仰,以弱胜强,一战成名,完胜日寇。被西方军事家誉为"东方斯大格林保卫战"。
亚洲战场,日军武士道精神的白刃战,在“绝对力量”面前不堪一击

日本军国主义教材《陆军读本》指出:“即在科学战时代,两军冲突的最后,还是必演一次的肉搏战。这时候,籍各人的腕力以行刺刀的突刺,就是唯一的战斗方法。”所以,以“肉搏战制胜”的观点在日本的陆军上下得到共识。但是,在亚洲战场面对苏军、美军的的先进自动武器,仍然持这样“白刃突击”战术的日军,被消灭的不堪一击,打得日军一片心里阴影。

1939年5月至9月间,苏军与日军的诺门罕战役中,日军延续教科书的宝典——采用近距离冲锋的白刃战战法,可是没想到。苏联军队根本就没有给日军表演白刃战的机会,苏军的步兵、坦克协同作战配合自如,再加上苏联士兵普遍配备冲锋枪,在密集的子弹及炮火下,冲锋的日本士兵成片的倒在苏联阵地前。打得日本兵从此在无武士道精神的白刃战。
亚洲战场,日军武士道精神的白刃战,在“绝对力量”面前不堪一击

在对美军作战中,刚开始美军士兵被其冲锋的气势吓得不知所措,伤亡较重。随后,美军经过缜密的研究分析与实战。决定用手枪来对付日军的白刃战,近距离白刃战中,美军三个士兵编为一组,成品字形,如果其中一名士兵子弹打空的情况下,其他两名士兵可以掩护,另一名士兵装子弹,一次可以装七发子弹,背靠背360度无死角轮流交替。子弹的威力远远超过刺刀,而且也不易贯穿击伤后面的自己人。往往冲锋的日军还没靠近美军,便被击毙美军脚下……此战法一出,日军再也不敢随随便便找美军拼刺刀送死了。所谓的武士道精神白刃战从此也就“烟消云散”。
亚洲战场,日军武士道精神的白刃战,在“绝对力量”面前不堪一击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