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个税第七次改革全面解读 你想要的都在这里

前言:

个税改革将是中国税制改革的重点,也是普通民众关心的话题。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将是新一轮改革将要落实的方向。今日(6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会议审议,这是个税法自1980年出台以来第七次大修,也将迎来一次根本性变革。

个税法再迎大修,五大关键点解读

关键点一:提高起征点,中等收入以下群体税负下降

按照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工资、薪金所得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为3500元/月,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草案将上述综合所得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5000元/月(6万元/年)。

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这一标准综合考虑了人民群众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因素,并体现了一定前瞻性。按此标准并结合税率结构调整测算,取得工资、薪金等综合所得的纳税人,总体上税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特别是中等以下收入群体税负下降明显,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该标准对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统一适用,不再保留专门的附加减除费用(1300元/月)。

关键点二:优化税率,差异化征收

此次修订从综合所得税率、经营所得税率两部分进行优化。

一是综合所得税率。

以现行工资、薪金所得税率(3%至45%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为基础,将按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为按年计算,并优化调整部分税率的级距。

具体是: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具体如何理解呢?

3%税率的级距扩大一倍,现行税率为10%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3%;大幅扩大10%税率的级距,现行税率为20%的所得,以及现行税率为25%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10%;现行税率为25%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20%;相应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这三档较高税率的级距保持不变。

重磅!个税第七次改革全面解读 你想要的都在这里

* 注:原25%税率部分将重新分为3档,分别征收10%、20%、25%的税,目前暂未公布划分标准

二是经营所得税率。

以现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税率为基础,保持5%至35%的5级税率不变,适当调整各档税率的级距,其中最高档税率级距下限从10万元提高至50万元。

关键点三:扣除子女教育、大病医疗、房租房贷等

此次修订在提高综合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明确现行的个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专项扣除项目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项目继续执行的同时,增加规定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项附加扣除。

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专项附加扣除考虑了个人负担的差异性,更符合个人所得税基本原理,有利于税制公平。

关键点四:综合征税,按照实际情况规定

现行个人所得税法采用分类征税方式,将应税所得分为11类,实行不同征税办法,此次修订,草案将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4项劳动性所得(称综合所得)纳入综合征税范围,适用统一的超额累进税率,居民个人按年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

刘昆介绍,此举主要是按照“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的要求,结合当前征管能力和配套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的规定。

同时,此次修订还适当简并应税所得分类,将“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调整为“经营所得”,不再保留“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该项所得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并入综合所得或者经营所得。对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以及其他所得,仍采用分类征税方式,按照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关键点五:完善有关纳税人的规定

此次修订借鉴国际惯例,明确引入了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的概念,并将在中国境内居住的时间这一判定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的标准,由现行的是否满1年调整为是否满183天。

个税大修背后的原因分析

1.个税改革的加快推进,与中央“扩内需”的要求直接相关,中央积极部署扩大内需的政策

今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首先要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同时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注重引导预期,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

4月23日至24日,商务部召开贯彻落实“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工作会议,安排2018年消费升级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提出在中高端消费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等。

4月底,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陈因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推动信息消费扩大升级,制定发布信息消费发展指南等。

今年已经推出的进一步扩大进口的举措,包括降低部分日用消费品、药品、汽车等进口关税等,无疑也将扩大内需。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这次扩内需有望显现结构性特征,重点可能在扩大制造业投资、提振消费,以及减轻企业负担和增加居民收入。

5月2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上强调,个税改革作为其中一环,国务院今年早有部署。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

财政部时任副部长史耀斌还指出,今年还将改善个税征税模式,将从现在的分类征收的模式,转化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未来可能将劳动所得,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等,实行按年汇总纳税。综合收入后,再确定起征点,这样能更好地体现个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积极效应。

2.个税改革立项过久

从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历程来看,此项改革的目标已经提出22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税制改革中持续列入计划、研究时间最长的项目,应当尽快“结项”为好,不宜继续拖延。

3.我国个税制度相比国外税制差距较大,亟待改革

从国际视野来看,我国现行的分项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与目前外国普遍采用的综合征收和分类征收相结合的税制模式相比差距比较大,急需改进。

从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工资、薪金等扣除额来看,自2011年以来已经7年没有调整,不能适应工资、物价逐年上涨,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二胎”已经放开等国家有关制度、政策调整的情况和进一步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需要,急需调整。

个税起征点提高后,能省这么多

将你的平均月薪扣除五险一金后,对照下表,可以计算出一个月可以省出多少钱。

重磅!个税第七次改革全面解读 你想要的都在这里

重磅!个税第七次改革全面解读 你想要的都在这里

假设你月薪6000多元

扣除五险一金后为5000元

一个月可省45元

每天早餐可以加个馒头

假设你月薪10000元

扣除五险一金后为8000元

一个月可省255元

一年可省3060元

就是一趟小长假的国内游

不过有几点还要注意:

今后还将有新增加的专项附加扣除

包括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

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

除了五险一金不用交个税

你劳动所得需要纳税的部分还可能减少

此外,今后将按年计算纳税额

且要算的是你的综合所得

除以往适用的工资、薪金所得外

还包括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劳动性所得

但不包括经营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

偶然所得

以及其他所得

这些所得仍采用分类征税方式收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