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個稅第七次改革全面解讀 你想要的都在這裡

前言:

個稅改革將是中國稅制改革的重點,也是普通民眾關心的話題。提高個稅起徵點,增加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將是新一輪改革將要落實的方向。今日(6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三次會議審議,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臺以來第七次大修,也將迎來一次根本性變革。

個稅法再迎大修,五大關鍵點解讀

關鍵點一:提高起徵點,中等收入以下群體稅負下降

按照現行個人所得稅法,工資、薪金所得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為3500元/月,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減除20%的費用。草案將上述綜合所得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5000元/月(6萬元/年)。

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這一標準綜合考慮了人民群眾消費支出水平增長等各方面因素,並體現了一定前瞻性。按此標準並結合稅率結構調整測算,取得工資、薪金等綜合所得的納稅人,總體上稅負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特別是中等以下收入群體稅負下降明顯,有利於增加居民收入、增強消費能力。

該標準對於在中國境內無住所而在中國境內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人和在中國境內有住所而在中國境外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人統一適用,不再保留專門的附加減除費用(1300元/月)。

關鍵點二:優化稅率,差異化徵收

此次修訂從綜合所得稅率、經營所得稅率兩部分進行優化。

一是綜合所得稅率。

以現行工資、薪金所得稅率(3%至45%的7級超額累進稅率)為基礎,將按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調整為按年計算,並優化調整部分稅率的級距。

具體是: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具體如何理解呢?

3%稅率的級距擴大一倍,現行稅率為10%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3%;大幅擴大10%稅率的級距,現行稅率為20%的所得,以及現行稅率為25%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10%;現行稅率為25%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20%;相應縮小25%稅率的級距,30%、35%、45%這三檔較高稅率的級距保持不變。

重磅!個稅第七次改革全面解讀 你想要的都在這裡

* 注:原25%稅率部分將重新分為3檔,分別徵收10%、20%、25%的稅,目前暫未公佈劃分標準

二是經營所得稅率。

以現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稅率為基礎,保持5%至35%的5級稅率不變,適當調整各檔稅率的級距,其中最高檔稅率級距下限從10萬元提高至50萬元。

關鍵點三:扣除子女教育、大病醫療、房租房貸等

此次修訂在提高綜合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明確現行的個人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等專項扣除項目以及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項目繼續執行的同時,增加規定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專項附加扣除。

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專項附加扣除考慮了個人負擔的差異性,更符合個人所得稅基本原理,有利於稅制公平。

關鍵點四:綜合徵稅,按照實際情況規定

現行個人所得稅法採用分類徵稅方式,將應稅所得分為11類,實行不同徵稅辦法,此次修訂,草案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等4項勞動性所得(稱綜合所得)納入綜合徵稅範圍,適用統一的超額累進稅率,居民個人按年合併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

劉昆介紹,此舉主要是按照“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的要求,結合當前徵管能力和配套條件等實際情況進行的規定。

同時,此次修訂還適當簡併應稅所得分類,將“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調整為“經營所得”,不再保留“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該項所得根據具體情況,分別併入綜合所得或者經營所得。對經營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以及其他所得,仍採用分類徵稅方式,按照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關鍵點五:完善有關納稅人的規定

此次修訂借鑑國際慣例,明確引入了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的概念,並將在中國境內居住的時間這一判定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的標準,由現行的是否滿1年調整為是否滿183天。

個稅大修背後的原因分析

1.個稅改革的加快推進,與中央“擴內需”的要求直接相關,中央積極部署擴大內需的政策

今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首先要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同時要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注重引導預期,把加快調整結構與持續擴大內需結合起來,保持宏觀經濟平穩運行。

4月23日至24日,商務部召開貫徹落實“消費升級行動計劃”工作會議,安排2018年消費升級行動計劃重點工作,提出在中高端消費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等。

4月底,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陳因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將推動信息消費擴大升級,制定發佈信息消費發展指南等。

今年已經推出的進一步擴大進口的舉措,包括降低部分日用消費品、藥品、汽車等進口關稅等,無疑也將擴大內需。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這次擴內需有望顯現結構性特徵,重點可能在擴大製造業投資、提振消費,以及減輕企業負擔和增加居民收入。

5月25日,國務院全體會議上強調,個稅改革作為其中一環,國務院今年早有部署。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增加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合理減負,鼓勵人民群眾通過勞動增加收入、邁向富裕。

財政部時任副部長史耀斌還指出,今年還將改善個稅徵稅模式,將從現在的分類徵收的模式,轉化為“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未來可能將勞動所得,包括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等,實行按年彙總納稅。綜合收入後,再確定起徵點,這樣能更好地體現個稅調節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公平的積極效應。

2.個稅改革立項過久

從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的歷程來看,此項改革的目標已經提出22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歷次稅制改革中持續列入計劃、研究時間最長的項目,應當儘快“結項”為好,不宜繼續拖延。

3.我國個稅制度相比國外稅制差距較大,亟待改革

從國際視野來看,我國現行的分項徵收的個人所得稅徵收模式與目前外國普遍採用的綜合徵收和分類徵收相結合的稅制模式相比差距比較大,急需改進。

從我國現行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工資、薪金等扣除額來看,自2011年以來已經7年沒有調整,不能適應工資、物價逐年上漲,社會保險制度逐步完善、“二胎”已經放開等國家有關制度、政策調整的情況和進一步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的需要,急需調整。

個稅起徵點提高後,能省這麼多

將你的平均月薪扣除五險一金後,對照下表,可以計算出一個月可以省出多少錢。

重磅!個稅第七次改革全面解讀 你想要的都在這裡

重磅!個稅第七次改革全面解讀 你想要的都在這裡

假設你月薪6000多元

扣除五險一金後為5000元

一個月可省45元

每天早餐可以加個饅頭

假設你月薪10000元

扣除五險一金後為8000元

一個月可省255元

一年可省3060元

就是一趟小長假的國內遊

不過有幾點還要注意:

今後還將有新增加的專項附加扣除

包括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

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

除了五險一金不用交個稅

你勞動所得需要納稅的部分還可能減少

此外,今後將按年計算納稅額

且要算的是你的綜合所得

除以往適用的工資、薪金所得外

還包括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等勞動性所得

但不包括經營所得,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財產租賃所得,

財產轉讓所得,

偶然所得

以及其他所得

這些所得仍採用分類徵稅方式收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