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還在紫禁城的溥儀吃些什麼

溥儀進宮到被馮玉祥逐出宮的16年帝王生涯裡,清朝衰敗的命運並未影響到他的吃穿用度。正當小皇帝漸漸厭倦宮中生活時,在他14歲那年,宮裡來了一位外國人,對他產生了重大影響。這個人就是英國人莊士敦。在莊士敦的影響下,溥儀的生活開始西化。

清朝滅亡後,還在紫禁城的溥儀吃些什麼

迷戀西式生活的溥儀將宮中耗資巨大、令他食而無味的御膳房裁撤。然後,將儲秀宮後殿麗景軒改為番菜房。麗景軒裡,有西式餐桌、西式高背椅、西餐具等,還配有咖啡桌椅、日本銀質茶具,以及鋼琴等。溥儀招進四位廚師,專做西餐。包括麵包、水、咖啡、奶油冰激凌、麥片、牛奶等。每日早膳,溥儀要吃番菜三份,晚膳要吃番菜三份。溥儀習慣的西餐菜譜是兩菜一湯,一份點心,再加上若干麵包、水果。有時候,他會連續半個月都吃西餐,少的時候一個月也要吃上十天八天。有時,即使正餐不吃西餐,也讓廚師給他做一個湯。溥儀最愛吃的是羅宋湯。將牛肉煮熟,土豆、胡蘿蔔、西紅柿去皮,油熱後將奶油、蔬菜一同翻炒就可以出鍋了。羅宋湯可以就著全麥麵包食用,在當時的紫禁城是時髦又前衛的吃法。這些菜品在如今的尋常百姓家仍然廣受喜愛。

清朝滅亡後,還在紫禁城的溥儀吃些什麼

溥儀曾親自算過總賬,不算一年到頭不斷的點心、果品、糖食、飲料,僅一個月消耗的豬肉、豬油、雞鴨、魚蝦蛋品就上萬只,花銷14794兩白銀。顯而易見,這些銀子除了貪汙中飽之外,差不多全為了表示帝王之尊而糟蹋了。

清朝滅亡後,還在紫禁城的溥儀吃些什麼

在此之前,雖然溥儀曾撤銷御膳房,設立野意膳房與番菜房,僅飲食一項每月已經比之前節省八萬多元,但仍入不敷出。溥儀不得不把膳費定為每月四千元,減少每餐種類。儘管這樣,還是維持不下去。1924年,溥儀不得不撤去番菜坊。

清朝滅亡後,還在紫禁城的溥儀吃些什麼

就在溥儀撤銷象徵著西化生活的番菜坊不久,紫禁城就匆匆地與它的最後一任主人告別,末代皇帝溥儀的宮廷生涯就此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