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背後的 救命藥 格列衛

由文牧野執導,徐崢、王傳君、週一圍等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於2018年7月5日上映。該片講述了一位藥店店主從印度代購治療慢粒白血病的藥獲得極大利潤,開始販藥斂財之道後良心發現的故事。電影電影上映以來好評如潮,徐崢、王傳君、週一圍等演員都貢獻了教科書一樣的演技。

《我不是藥神》背後的 救命藥 格列衛

但是看完電影的各位是否會有疑問。什麼是慢粒白血病?為什麼印度藥廠的藥會便宜這麼多而國產藥卻上萬一瓶還不一定能買到?電影據說根據真實事件改變,那男主角的原型又是何許人也?

在電影裡出現的疾病是慢性髓性白血病,也就是慢粒白血病。顧名思義,這是一個慢性病。不用四處找配型移植,慢性髓性白血病(慢粒)患者只要每天口服藥片就能有效控制病情,從外表上看完全不像“病人”,可以正常工作、生活、結婚,從事自己喜歡的運動,這樣的狀態可維持十多年甚至更久,因此也被稱為最為幸運的癌症。但是因為口服藥片的驚人價格,依然有很多的患者選擇骨髓移植和保守治療。

《我不是藥神》背後的 救命藥 格列衛

格列衛就是治療這一疾病的藥物。自2001年首次被引入我國後,價格此前是23500元/盒,服用療程約合一月/盒,被視為天價藥。而經過一系列的調價措施後,目前價格下調至11000元至12000元左右/盒,一年費用需要13萬至14萬左右。這樣的價格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

影片中所談及的故事原型是三年前引起轟動的 “陸勇案”,原型的主人公陸勇是位慢粒白血病患者,在高藥價的逼迫下,走上了印度代購國外仿製藥的道路,他也通過網購的信用卡為很多病友代購了這種藥物,被稱為抗癌藥“代購第一人”。也正因為代購仿製藥,他涉嫌“妨礙信用卡管理罪”和“銷售假藥罪”被抓獲。2015年1月27日,沅江市檢察院向法院請求撤回起訴。檢察官在決定不起訴的釋法說理書中解釋道:“如果認定陸某某的行為構成犯罪,將背離刑事司法應有的價值觀”。

《我不是藥神》背後的 救命藥 格列衛

故事原型 陸勇

大家也許會奇怪,為什麼國內藥會這麼昂貴而印度藥這麼便宜。印度仿製格列衛價格約980元/盒而陸勇此前代購的“印度格列衛”價格甚至一度低至200元/盒。印度為何能夠出現大量便宜的仿製藥?理論上,在專利保護期的藥物,只允許持有專利的藥廠生產,其他的醫藥企業是不能生產的。不過,印度是一個例外。印度1970年的《專利法》放棄了對藥品化合物的知識產權保護,本國企業開始大量生產仿製藥,並迅速發展成為支柱產業。一種藥在美國上市後幾個月,就能在印度找到價格低廉的仿製藥。正因為不需要研發費用,又可以繞過專利,所以印度有了大量廉價的仿製藥。新藥的研發投入動輒幾十億上百億美元,過程非常艱辛,甚至有可能前功盡棄。如果沒有專利保護,創新藥一面世,大量的低價仿製藥一哄而上,那麼藥企研發新藥的動力就會被極大削弱,更多的疾病可能面臨無藥可用的局面。對於印度仿製藥的質量與療效,不少醫生也表達了擔憂。因為這些藥物沒有經過臨床驗證。“來路不靠譜,過程不可控,容易出現造假。”

時至今日,海外代購藥品的灰色產業鏈仍然在地下活躍。並且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市場

好消息是,格列衛在中國的專利期已滿,本土藥企已經開始生產仿製藥。包括格列衛等進口抗癌藥亦收到要降價的信號。6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再次強調,必須多措並舉打通中間環節,督促推動抗癌藥加快降價,“進口抗癌藥是救命藥,不能稅降了價不降。”同時,格列衛被列為國家基本醫保目錄中的乙類藥品,而在隨後的各地醫保目錄中,該藥亦被列入地方醫保目錄內,以廣東為例,格列衛醫保報銷比例約80%,按此換算,患者每盒格列衛自費部分約2200元。

相信在可預見的以後, 患者將不必因為價格而放棄治療或者購買非正規渠道的藥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