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網絡)詐騙花樣多,公安教你如何來保密!

明天6.29是全國反欺詐宣傳日,為進一步加大防範宣傳力度,努力提升人民群眾防範通訊(網絡)新型違法犯罪的能力和水平,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湖州市公安局於今日上午召開了打擊治理通訊(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情況專題新聞通報會。

通訊(網絡)詐騙花樣多,公安教你如何來保密!

一、今年以來我市打擊治理通訊(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情況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市以推進打擊治理通訊(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專項行動為載體,以市反詐騙中心建設為抓手,著力推進縣區反詐工作組建設,建立市縣兩級反詐防範聯動架構,以聯席會議辦公室職能發揮為切入點,著力形成成員單位齊抓共管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的打擊治理新模式,提升打擊、防控、治理、宣傳工作的綜合績效。一方面抓強力打擊震懾;另一方面抓全力止損反制。

二、我市多發通訊(網絡)詐騙案件類型及新的特點

(一)多發通訊(網絡)詐騙案件類型。根據今年以來的報警統計及發案大數據分析,我市多發通訊(網絡)詐騙案件主要有十大類,分別是:

第一類:辦貸款詐騙,佔比14.69%;

第二類:購物詐騙,佔比11.00%;第三類:刷單刷信譽詐騙,佔比10.68%;第四類:退款退貨詐騙,佔比8.12%;第五類:投資詐騙,佔比8.07%;第六類:冒充熟人詐騙,佔比8.01%;第七類:買賣遊戲裝備詐騙,佔比7.32%;第八類:冒充客服詐騙,佔比6.73%;第九類:交友和招嫖詐騙,佔比4.81%;第十類:冒充司法機關詐騙,佔比4.06%。

(二)當前通訊(網絡)詐騙案件新特點

目前,常見手段的通訊詐騙得到極大遏制後,通過網絡改號的詐騙電話增多。從反詐騙中心今年以來處理的號碼來看,僅“00”、“+”開頭的境外電話佔比40%以上。在通訊詐騙中要求被騙人登陸詐騙網站、加對方QQ、微信等通訊與網絡詐騙手段交織的形式開始趨於普遍化,尤其在冒充公檢法詐騙中多發,甚至有通過微信視頻做所謂“筆錄”的。各種社交軟件和即時通訊工具被職業犯罪分子廣泛且交替運用。詐騙劇本和詐騙手段更新快,更具迷惑性、更易受騙。如退款退貨詐騙中新出現針對網購一族、趁事主還未收到快遞前,冒充快遞公司,謊稱快遞丟失可以雙倍賠付,要求事主加其微信後按其提示操作,一般要求事主掃碼、點擊其發送的鏈接,填寫個人信息、銀行卡、支付寶信息等,通過騙取驗證碼,直接進支付寶取錢或謊稱財務退款時轉錯了金額等等理由,誘導事主從微粒*****、螞蟻借唄借款轉到餘額寶再轉到本人銀行卡,最後轉到對方賬戶。有的甚至直接發送付款二維碼,讓事主掃碼。如利用支付寶花唄借唄功能詐騙,雖然發案不多,但詐騙手法新穎,騙子通過微信朋友圈、QQ或鏈接,發佈可以幫助開通螞蟻借唄、提升花唄額度的信息,引誘手頭資金緊張的事主上鉤,通過加微信方式聯繫後,騙子以開通螞蟻借唄、提升花唄額度需要手續費、保證金、激活或解除資金異常風險費用等各種理由讓事主掃碼付款、或掃碼時輸入所謂的“驗證碼”來詐騙。

三、堅定不移抓實打擊治理通訊(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

我市公安機關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始終堅持“防為主、防為上”工作方針,堅定踐行“愛黨、愛民、愛警”的“三愛”文化,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繼續將人民群眾反響強烈的通訊(網絡)詐騙列入湖州公安“十大惠民行動”常抓不懈,以公安隊伍的強大行動力、執行力抓實打擊治理通訊(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確保取得實效。同時主動接受群眾評議,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是繼續強力發聲“鄭重聲明”;二是繼續強力推進反制工作;三是繼續嚴打通訊(網絡)詐騙犯罪;四是繼續強化防範宣傳。

接下來是湖州公安對發生在我市的通訊(網絡)詐騙案件作了大數據分析和統計,歸納了常見多發的以下十大類的通訊(網絡)詐騙類型,分別是:

第一類:辦貸款詐騙。嫌疑人主動聯繫事主或事主搜索網貸網站,嫌疑人常常以無抵押、放款及時等理由誘使事主上鉤。然後以提升信用度、貸款需要事主做流水、驗資(看事主還款能力)、交保險費、保證金、激活賬號等各種理由讓事主轉賬。

第二類:購物詐騙。嫌疑人在互聯網上發佈虛假的貨品信息,受害人因自身需要主動聯繫嫌疑人時,嫌疑人會以較低的價格引誘受害人先行轉賬,再以海關扣押、物流繳費、稅費等各種名義要求受害人轉賬。

第三類:刷單刷信譽詐騙。嫌疑人利用短信、微信、QQ等方式發佈刷信譽賺佣金的信息,受害人主動進行聯繫後,嫌疑人將購物鏈接發送給受害人併發送付款二維碼,受害人掃碼後就將錢支付到了嫌疑人的賬戶。若受害人要求返還佣金時,嫌疑人會以需要連刷幾單才能返利為由繼續詐騙受害人。

第四類:退款退貨詐騙。嫌疑人冒充購物網站客服稱受害人購買的商品出現質量問題要退款給其,或是冒充快遞公司快遞員稱將受害人快遞遺失要進行退款,讓受害人根據提示進行操作,誘導受害人將銀行卡中錢或借貸軟件中的貸款轉入嫌疑人賬戶。

第五類:投資詐騙。以網上各種投資平臺及APP為主,用高利率來吸引投資人群,等投資人群達到一定量時,平臺關閉客服聯繫不上,賬戶內資金無法取出而造成損失。另外還有以微信、QQ為主的返利詐騙,以“轉1返10”、“立轉立賺”等方式引誘被害人轉賬。

第六類:冒充熟人詐騙。嫌疑人通過網絡電話、短信、微信、QQ等方式冒充受害人公司老總、親屬、同學、家人主治醫生、孩子學校老師等身份主動聯繫受害人,以公司業務轉賬、借錢週轉、幫忙購買機票、學校醫院繳費或收取紅包等名義要求受害人轉賬。

第七類是買賣遊戲裝備詐騙。嫌疑人在網上發佈低價出售遊戲裝備、遊戲幣、遊戲賬號的信息,吸引受害人主動聯繫對方,在受害人轉賬後將其拉黑,或在正規平臺交易成功後將賬號找回,使受害人無法使用購買的遊戲賬號的方式詐騙。

第八類是冒充客服詐騙。嫌疑人通過短信、電話聯繫受害人,以銀行卡凍結需要配合操作解凍,或者網絡購物賬號被錯誤設置成VIP賬戶需要配合解除等理由要求受害人根據提示進行操作,引導受害人將銀行卡中錢以及支付寶借唄等借貸軟件中的貸款轉入嫌疑人賬戶。也有受害人百度客服電話時搜索到虛假客服號碼,受害人主動聯繫對方後被以相同的手段詐騙。

第九類是交友和招嫖詐騙。嫌疑人在微信上以提供上門按摩、色情服務為誘餌,設置性感頭像,受害人添加對方後,嫌疑人以服務費、打的費、保險費等名義讓受害人先行轉賬匯款,受害人轉賬後又以其他理由繼續要求轉賬。或嫌疑人通過微信、QQ、陌陌等網絡社交軟件加受害人為好友,將自己偽裝成“高富帥”或“白富美”,在騙取了受害人的感情和信任後,再以資金緊張、家人有難、路費等各種理由騙取錢財。

第十類是冒充司法機關詐騙。嫌疑人通過灰色渠道購買特定地區的公民個人信息,通過個人信息中的手機號碼用網絡電話聯繫受害人,自稱是運營商公司客服、銀行客服、社保局人員等的身份,稱被害人電話卡惡意欠費、銀行卡涉及案件、社保賬戶被封等名義需聯繫警方進一步處理;或者直接冒充司法機關工作人員,稱其涉嫌案件,需要做電話(視頻)筆錄,在受害人被洗腦後以清查資產、自證清白等名義讓受害人把所有的錢轉移到其提供的卡號,甚至以資產不足等原因讓其在網上貸款後再轉賬到。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從公安機關破獲的詐騙案件來看,詐騙分子無論怎麼花言巧語,手法無論如何變化,指向就是四個方面:轉帳匯款、帳號密碼、銀行卡密碼和手機驗證碼,最後都落到一個點上,就是要錢。所以,防範受騙,就是要做到不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短信,不輕易透露自己的身份和銀行卡信息。就是要堅持做到:不輕信、不上當、不轉帳、不匯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