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00億美金估值到700再到500 流血也要上市 小米美團在急什麼?

2018互聯網公司上市潮,來得格外迅猛,一大批萬眾期待的獨角獸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在近期提交了上市申請書。

港股市場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資本盛宴,小米、美團、映客、同程藝龍、華興、鬥魚、騰訊音樂、獵聘、創夢天地等明星公司,即將IPO。

從1000億美金估值到700再到500 流血也要上市 小米美團在急什麼?

值得玩味的是,2016年3月,雷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曾經非常肯定的表示:小米5年之內不會上市,同年,雷軍又在另一次活動上將這個時間延長至2025年。無獨有偶,2017年10月美團完成40億美元融資時,王興也對外表示“如果我們想上市立刻就可以上市,但這不是最好的選擇”。

時過境遷,僅僅不到一年之後,這兩家獨角獸都分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而且,目前來看,從估值角度,現在確實並不是上市的最好時機,獨角獸們幾乎都是流血上市,均沒有實現預期中的估值。

曾經把上市看得雲淡風輕的獨角獸 如今流血也要上市

近期,安永公佈的一項新股調查報告也顯示,今年上半年香港證券交易所新股上市數量居全球首位。但引人反思的是,今年上半年有98只新股,比去年增加44%,IPO宗數創同期新高,集資額則為502億港幣,比去年跌了8%。

可以說,從市場行情來看,現在並不是上市最有利的時間,小米和美團的切實遭遇,也說明了這一點。

當面對公司估值的各種質疑時,雷軍是這樣表態的:“這次550億美元的定價,就是我也不想開價了,你們隨便開吧。總不至於連550億美元都不值吧?”

從1000億美金估值到700再到500 流血也要上市 小米美團在急什麼?

2014年,小米宣佈F輪融資11億美元的時候,公司估值就達到了450億美元。4年時間過去,小米從450億美元到如今的市值範圍,年化收益增長幅度實在不大。

港媒《香港信報》報道,小米首日只錄得45.52億元認購,以在港公開發售集資額23.98億元計,相當於超購僅約0.9倍,為自去年9月新經濟新股熱潮開展以來,首日招股反應最冷淡的一隻。

路透社援引知情人消息稱,美團港股上市目標籌集40億美元,由於港股至少出售10%的股份,這意味其估值最多為400億美元,比早前傳聞的600億美元縮水了三分之一。

從1000億美金估值到700再到500 流血也要上市 小米美團在急什麼?

畢竟,之前小米和美團的目標,是要打造和阿里、騰訊一個量級的公司,現在的估值還遠未達到目標。

於6月27日上市的優信二手車,實際發行價格最終定為9美元/ADS,低於之前的詢價區間10.5~12.5美元,比原定最高價縮水28%。發行規模從原定最高4370萬ADS縮至2500萬ADS,減少43%;募資總額約2.25億美元,與原定最高募資5.46億多美元相比,腰斬一半以上。

從1000億美金估值到700再到500 流血也要上市 小米美團在急什麼?

明知流血還要上市 獨角獸們到底在急什麼?

從這些流露出來的數據看,很顯然,市場並不樂觀。從小米到美團,他們都曾是一級市場的天之驕子,根本不缺融資渠道。那麼,是什麼因素讓他們集體加快了上市腳步,哪怕估值離預期還這麼遠?

>>可能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趁新一輪經濟“凜冬將至”

獨角獸公司紛紛加入IPO之列,更像是“凜冬將至”的忠告。至少,這些爭搶上市的互聯網公司們判斷,如果說現在時機不好,那未來兩年可能會更糟。

易凱資本CEO王冉指出:“與去年同期相比,我們判斷今年下半年流入一級市場的資金將會出現斷崖式下跌,至少減少50-60%,甚至可能減少70%-80%。受其影響,我們預計中國一級市場的估值水平半年內會普降30%,個別之前泡沫比較嚴重的領域甚至可能會下降50%以上。”

從1000億美金估值到700再到500 流血也要上市 小米美團在急什麼?

>>市場容量有限,獨角獸扎堆上市,早上總比晚上強

小米、美團們的IPO,是在與時間賽跑,同時也是在與同量級的競爭對手賽跑。

一方面,未來兩年資本市場並不樂觀,新一輪寒冬或許即將開始;另一方面,今年或明年螞蟻金服在港股市場上市,是大概率事件,二級市場總歸容量有限,趕在螞蟻金服前上市,肯定比螞蟻之後要好。

>>互聯網公司發展速度迎來拐點,指數級增速難再現

過去,新經濟公司引以為傲的是,指數級的市場增速。漂亮的增長數據,可以完全掩蓋盈利上的虧損數據。

然而,這種增速將很難再維繫。全球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去年達到頂峰後開始下滑,全球的互聯網普及率也即將突破50%,天花板抬頭就能看見。

618和雙11,已經從單日的狂歡變成長時間的拉鋸戰,這其實也指向,電商們流量已經遭遇瓶頸。

從1000億美金估值到700再到500 流血也要上市 小米美團在急什麼?

>>未盈利的問題,一直懸而未解,而且短期內依然看不到盈利跡象

如果市場整體樂觀向上,投資人們也不會管盈利不盈利,先把獨角獸養大再說。但是,在資本寒冬之際,不盈利將會成為獨角獸在估值上的“致命一擊”。畢竟,投資人們最終要賺的是“真金白銀”,而非一堆流水數據和概念模式。

雷軍在6月25日的招股記者會上指出:小米的盈利模式就是依靠高性價比的硬件,聚集大量的用戶,並以互聯網服務的模式實現變現。然而,根據公司提交的招股書顯示,智能手機銷售仍是小米收入的主要來源,過去三年,智能手機貢獻的總收入佔比分別達到80.4%、71.3%、70.3%。

從財報上看,美團2017年總營收339億,經營虧損38.2億,除了到店業務佔據超過70%份額的市場主導地位,其還在打車對標滴滴、酒旅對標、外賣對標餓了麼,甚至還有新零售的,漫長的戰線與形形色色的“敵人”。

市場人士指出,這些新經濟股票,由於缺乏實質的盈利支撐虛高的估值,“破發”在所難免。

>>港股的改革,同股不同權,直接觸發了這次IPO大潮

香港上市規則改革的落實,直接觸發了一大批新型公司紛紛奔赴香港資本市場。小米將成為港交所“同股不同權第一股”。小米後,美團有望成為繼小米後的同股不同權的又一隻新股。

“同股不同權”的股權架構,常見於互聯網科技企業、初創公司。原因是創辦人往往財力有限,要透過多輪融資引入財務投資者,才能令公司壯大,所以創辦人攤佔的財務股權往往會大幅攤薄。“同股不同權”的股權架構正好可以讓創辦人在持股較少情況下,繼續控制公司。

寫在最後:市場走向價值迴歸

在新的一輪經濟週期中,市場一定會走向價值迴歸階段。正如峰瑞資本的李豐指出,錢會慢慢地流向那些看起來估值合理,有確定的盈利預期,並且具有合理或較好增長性的公司。互聯網公司們,需要找到更加符合經濟結構的價值增長,關注企業內生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