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的歷史大致進程是怎樣的?

兢山無盡

五代十國時期政權如走馬燈,的確頭緒多且亂,教大家一個簡單點的方法,看看能否捋清楚。

首先要記住幾個人

哪幾個?黃巢、朱溫、李克用。黃巢起義動搖了大唐根本,各地藩鎮以勤王為名擴充自己實力,本為黃巢部將的朱溫降唐後逐漸發展中原霸主,被封梁王。但是佔據河東地區的晉王李克用並不服氣,而且兩者之間有深仇大恨。於是,唐末期特別是黃巢起義被鎮壓後,中原主要是梁晉之爭。後來朱溫佔據上風,並代唐建立了後梁。

還要搞清楚幾對關係

那幾對?就是晉王和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代之間的傳承關係。後唐的建立者莊宗是晉王李克用之子,明宗李嗣源是其乾兒子;後晉的建立者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和部將;後漢的建立者劉知遠是石敬瑭的部將,後周的建立者郭威是劉知遠的部將,其繼承人柴榮是其養子,而大宋建立者趙匡胤又是柴榮部將。可以說,後面四個朝代都是從晉王這一系統發展起來的。

再要弄清楚幾個省的地盤

福建現在簡稱閩,五代十國十國之一割據福建也叫閩;吳越割據浙江,浙江古越國;楚割據湖南,湖南湖北本事楚地;前蜀後蜀先後割據四川,四川就是蜀地;南漢割據兩廣大部分;北漢割據山西一部分;荊南割據湖北荊州一帶;吳自己後繼者南唐割據江蘇、安徽的淮南部分,湖北浙江一部分,自己江西省全部,因為起家於古吳國一帶,所以稱吳,南唐取代它後,以李唐後裔自居,改國號唐,史稱南唐。後來迫於北宋壓力,還國號江南,李煜自稱江南國主。

最後,要記住幾個關鍵年份

875年黃巢起義爆發。

907年後梁建立,唐朝滅亡,陸續有割據政權建立,五代十國開始。

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大宋,五代結束。

979年北宋滅掉十國最後一個割據政權北漢,十國結束。

五代從907到960年,共53年。

十國從907到979年,共72年。


文綜史組

五代十國,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大動亂的時期,時間從907年—960年,持續了約50多年。要說“五代十國”這一稱謂的話,還是出自《新五代史》中對它們的稱呼,是五代與十國的合稱。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一直到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十國是指中原地區之外的幾個割據政權,即南吳、吳越、前蜀、後蜀、閩、南漢、南平、馬楚、南唐、北漢,有一個簡單記法:吳唐吳越前後蜀,南北兩漢閩平楚。

我們知道唐代在安史之亂之後開始由盛轉衰,逐漸出現藩鎮割據,到唐末黃巢起義之後,藩鎮割據大規模出現。朱溫滅唐朝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中原地區呈現五個政權一次更替的狀態,然而它們無法統一全國,其他地方的藩鎮便出現十個歷時比較長、稱王或稱帝的政權。中原方面,朱溫篡唐建立了後梁,而後在923年晉王之子李存勖滅掉後梁,建立了後唐。後唐在經歷一段強盛後被契丹軍滅,隨後是後晉。後晉又被契丹軍滅後,劉知遠在太原建立後漢,其後郭威篡後漢建後周,最後被趙匡胤篡位,建立了北宋。這五代,其實並不像之前的朝代一樣,是藩鎮共同認可的共主,而是像一個藩鎮型的小朝廷。十國中 ,除了北漢外,其他都割據在南方,江南地區被南吳、南唐、吳越國、閩國割據,湖廣地區是被荊南、南楚、南漢佔據,兩川地區是前蜀、後蜀。趙匡胤建立北宋後,相繼滅掉這十國,最後基本統一了全國。

五代十國政權更迭頻繁,雖然政治制度大體沿用唐朝,但各朝變化比較大,制度變遷快,大致有三省六部、三司盒樞密院,其中樞密院權力相對更大。在經濟方面,北方戰亂頻仍,所以許多人口遷移到南方,南方十國林立,社會較為安定,各國君主又比較重視生產,經濟快速發展。


國家人文歷史

要弄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五代十國”這個提法的來歷——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皇帝輪流坐,今年到我家。你方唱罷我登場。中國歷史處於大分裂時期。宋朝的歐陽修在總結唐朝到宋朝之間的這一段約五六十年曆史的時候,將這個時期紛紜複雜的歷史歸納總結為“五代十國”,並將這個提法寫進了史書《五代史記》之中。

確切的說,“五代”指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到了公元960年,後周的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奪後周政權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唐末和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還存在過十個割據政權: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在北宋建立之後,先後統一了尚存的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基本實現全國統一。這些割據政權被歐陽修和後世史學家歸納並統稱為“十國”。

歐陽修編撰的《五代史記》是一部私修正史。為區別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後世在編印時將此書的名字改為《新五代史》。《新五代史》提出“五代十國”的最初說法。

2、我們明白“五代十國”提法之後,就可進一步瞭解這段歷史大致“進程”了——

唐朝中後期,朝廷為保衛京城安全,在京城之外地區設置軍鎮,稱“藩鎮”(亦稱方鎮),這個制度埋下了唐朝分裂為“五代十國”的禍根。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皇帝已經沒有實力,控制不住軍權在握的各地藩鎮。黃巢起義後,藩鎮割據加劇,部分實力雄厚的藩鎮先後被封為王,所建立的封國實際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國。

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後梁,唐朝滅亡,這是五代十國的開始。公元923年,盤踞太原的晉王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滅掉後梁,建立後唐。後唐之後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發生內亂後,被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建立後晉。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時,劉知遠在太原建立後漢,收復中原。郭威篡後漢建後周,後周世宗柴榮苦心經營,使後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奪取後蜀四州、南唐十四州、遼兩州,但柴榮在北伐燕雲十六州時重病被迫班師回朝後不幸病亡。柴宗訓即位後不到半年,帝位被趙匡胤所篡,北宋建立,五代結束。五代依次為梁、唐、晉、漢、週五個朝代,亦即“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為區別歷史上相同名號的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也就是“五代”。

公元902年起,江南地區的割據政權有南吳、南唐、吳越國、閩國等;湖廣則被荊南、南楚、南漢等佔據。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最後敗於後周;兩川地區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然而耽於安樂,最後亡於中原。北漢是十國中惟一在北方的一國,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劉祟所建。因而,對於“十國”,後世也有順口溜一句:“吳唐吳越前後蜀,南北兩漢閩平楚”。

中國五代十國時期的內亂,帶給契丹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其間,定難軍逐漸獨立,成為後來的西夏;靜海軍(交趾)自此脫離中央統治分裂出去,成為後來越南的源頭。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取後周帝位,五代結束;趙匡胤旋即建立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趙光義相繼掃蕩群雄,最後於公元979年攻滅北漢,基本統一全國,十國亦結束。

3、最後的概括——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

五代:公元907年—960年。十國:公元902年—979年。

從唐朝到宋朝,之間的分裂亂象持續53-77年,之後中國終於又統一了。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懸疑大師


夜狼文史工作室

五代十國(公元907年~公元979年),前後七十多年的時間在中國歷史上不算很長,但卻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之一,它是唐朝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

一、

五代十國的命名最早見於《新五代史》,其中五代指的是佔據中原、代表中原的五個政權,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而十國則是除中原政權之外的十個政權,包括吳、南唐、吳越、前蜀、後蜀、南漢、北漢、閔、南平和楚。有個好記的方法是“吳唐吳越前後蜀,南北兩漢閔平楚”。

二、

唐末爆發了黃巢起義,起義將領中有一人叫朱溫,後來投靠了唐軍,被封為梁王,賜名朱全忠。因在鎮壓起義中表現出色,節節勝利,收復了周邊的藩鎮,成為了藩鎮中勢力最大的一脈。公元907年,朱溫廢了唐朝最後一任皇帝唐哀帝,建立後梁

梁王和另一個藩鎮勢力晉王李克用之間一直刀兵相向,李克用一直不承認後梁的正統地位,常年戰爭不斷。起先梁王佔據優勢,後李克用死後,兒子李存勖即位。李存勖是當時少有的帶兵打仗的統帥。幾次戰爭下來,消滅了梁王的主要力量。公元923年,李存勖滅後梁,建立(後)唐

後唐廢帝李從珂在位時期,節度使石敬瑭起兵造反,以割讓幽雲十六州,並向契丹稱兒皇帝為條件,從契丹處借的兵馬,推翻了後唐的統治,建立後晉

後晉出帝石重貴不滿在遼手下稱臣,和遼宣戰。公元947年,遼進攻中原,滅了後晉。時值中國動亂不堪,彼此之間戰亂不休。遼太宗耶律德光留下一句“不曾想中國人竟難治如斯”,隨後離開中原北上。正好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剛好在太原即位,從遼手中偷得勝利的果實,入主中原,建立後漢

後漢只維持了兩代,到了劉承乾(漢隱帝)即位時,因誅殺權臣,大將郭威造反,漢隱帝被殺,後漢滅亡,郭威建立後周


三、

除了代表中原的五個政權之外,還分佈著包括吳、南唐、吳越、前蜀、後蜀、南漢、北漢、閔、南平和楚等十幾個政權。除了北漢在中原以北之外,其他九個政權都在南方。五代十國之後,中國的經濟和文化中心開始由南向北轉移。

到了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後,完成了經濟、政治和文化的轉移過程。宋朝也達到了經濟高度發展,文化教育和科技創新的新高度。歷時三百年,趙宋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


文/奇點歷史 [傳承中國歷史,弘揚國學文化],感興趣的歡迎私信和我交流。


奇點歷史

其實也沒有啥難記的,其中有一些關係,理清了就好了。

五代,是指佔據中原,獲得名義上正統地位的五個朝代:梁唐晉漢周。

而十國其實在那個時代真正意義上並不止十個割據政權,而是選取了當中存在比較久的十個割據代表作為十國(前蜀、後蜀、南平、南楚、南唐、吳越、閩、南漢、南吳、北漢)。


整個時代並稱五代十國。


十國裡邊,只有北漢在北方,其餘的九國政權都在南方。經過幾十年的混戰後,北宋代周成為中央正朔後十國尚存南平、武平(不在十國之列南楚覆滅後在湖南的割據政權,存在12年,歷任3代節度使)、後蜀、南漢、吳越、北漢等政權。

五代十國時期,中央管轄邊境能力削弱,越南就是在此時開始獨立。


夢三七夜

我是戴你看歷史。這段歷史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大分裂大動亂時期。

先解釋一下五代十國的概念:唐朝滅亡後,在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史稱“五代”。五代歷時54年(907-960),先後更換了八姓十四帝。在南方和河東地區,則先後或同時並存著十個割據政權,有吳、南唐、吳越、前蜀、後蜀、楚、閩、南漢、南平、北漢(北方地區),史稱“十國”。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它們的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武將。

五代是五個政權更迭,比較清楚。

後梁的建立者朱溫,原始黃巢起義軍將領,後來降唐,被封為節度使,陸續兼併了許多割據勢力。907年朱溫廢掉唐哀帝,建立後梁政權,建都開封唐朝滅亡,從而揭開了五代十國的歷史。李存勖滅掉後梁,建立了後唐政權,遷都洛陽。後唐節度使石敬瑭為奪取帝位,割讓幽雲十六州給遼和任遼太宗為父皇代價,取得遼兵援助,推翻後唐,建立了後晉政權,遷都開封。石敬瑭後繼者不像遼稱臣,遼軍滅掉後晉。後晉節度使劉知遠稱帝,定都開封,建立後漢政權。後漢天雄節度使郭威建立後周政權,後來被北宋取代。五代結束。

十國政權是並存的割據勢力

相對於中原的五代更迭,戰事不斷,政局動盪不安。南方的十國相戰亂較少,政局相對穩定,經濟在原有基礎上有一定的發展。最後十國割據政權都被北宋滅掉了。

北宋建立後,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實行重文輕武政策,解決了武將專權的弊病。


戴你看歷史

中國的歷史有一個怪圈,大治大亂興衰交替,五代十國就處於唐宋之間,從公元907到公元960年,中原地區相繼出現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中原以外存在過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南平、北漢等十個小國,周邊還環繞了契丹、吐蕃、渤海、党項、南詔,于闐、東丹等少數民族政權,是謂五代十國。


先從唐末說起,強大的唐帝國滅亡經歷了三步。如果說盛唐像一部偉大的樂章,開元盛世無疑是最高潮。然而日中則昃,月滿則虧,盛世華音中已暗藏了禍根。一場安史之亂使帝國受到了重創,元氣大傷,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龐勳起義和黃巢起義。很多人說是龐勳起義敲響了唐帝國滅亡的喪鐘。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一千年前一群人因為被徵發戍守漁陽在大澤鄉起義,成為秦帝國崩塌的導火索。同樣,一千多年後,又是一群被徵發在廣西戍守的人因為朝廷失信,說好的三年調回原籍,卻遲遲不兌現,憤而譁變,只是這次帶頭人不叫陳勝吳廣,他叫龐勳。

龐勳起義歷時一年多。就像是唐帝國的肌體上生了個小瘡,貌似很快痊癒,其實表皮下已經股骨頭壞死。病因形成已久,早在安史之亂後,唐帝國最高權力就被宦官把持,前朝和內侍之間不停進行權力的角逐。朝庭失去了公信力,手握槍桿子的藩鎮勢力就不聽招呼,如走馬燈一樣頻繁地自行更換長官,頂多事情解決後再從中央要個任命。整個帝國烏煙瘴氣,上行下效,矛盾重重。龐勳起義不過是潛在矛盾一個小的爆發,接踵而來的王仙芝黃巢起義才是一個全面的大爆發。

王仙芝黃巢起義發生的廣明年,據說廣明的年號非常不好,因為廣字是唐去了醜口,預示天意讓黃接替唐。黃巢是鹽販出身,在科考落第後開始了王者之戰。前後時間長達七年,從山東打到福建廣西,涉及了大半帝國。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黃巢走上了人生巔峰,率領大軍攻入長安,在含元殿稱帝,國號大齊,年號金統。


其實,黃巢起義只是個煙霧彈,黃巢稱帝更是表象。煙霧彈和表象下面是在唐帝國鎮壓黃巢起義的過程中,更多的勢力在崛起,包括很多黃巢的部將。其中,就有帝國最後真正的終結者。

唐帝國被黃巢起義搞得狼狽不堪,最終表面的火焰被撲了下去,灰燼下的火種卻仍在。在之後過了二十三年,公元907年,唐帝國真正走到盡頭,終結者叫朱溫,國號梁。

梁太祖朱晃,本命叫朱溫,窮苦出身,單親家庭。如果不是唐末的社會大震盪,擾亂了固有的社會秩序,他可能還是個窮二代,很難有出頭之日,更不說玩到權力遊戲的最高級別。本著史書一貫的寫法,朱溫的出生也有異相,書中寫滿室紅光。最神奇的故事是說,少年時的朱三非常玩劣,但是母親幫傭家的太夫人卻對他寵愛有加,從不責怪,那家主人不解詢問原因,太夫人說這孩子絕非常人,因為她曾看到有龍盤在其身上。

朱溫趕上了黃巢起義的時機,靠著機警勇猛很快成長起來,但是卻受到排擠,無奈歸順官軍,受到唐僖宗的熱烈歡迎,並賜名全中。有人說,這個名字起錯了,全中就是人中王啊,是說姓朱的小子會稱帝啊!

朱溫與曹操有相似處,在於各方勢力的征戰周旋中抓住了天子這顆關鍵棋子,最後幹成了許多人想幹不敢幹的大事——代唐自立。但是,由此也激怒天下,給各方勢力以口舌,比如大對頭死冤家的李克用,就是打著復興大唐的旗號與後梁爭雄,到他的兒子才始建後唐。


朱溫終結了大唐,卻難以服眾,也無力統一天下,更是一石激起了千層浪,正式開啟了五王紛爭的時代。


俳語雜說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是對五代(907年-960年 )與十國(902年-979年 )的合稱。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

在這一時期中原地區之外存在的十多個割據政權,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等統稱十國。

簡單來說,就是中原有影響力的粱、唐、晉、漢、週五個短暫的政權簡稱五代,而中原外形成有影響的十多個政權,叫十國。

公元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並且組建統一了尚存的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基本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五代十國的形成與唐朝中後期實行的節度使制度密不可分,在唐玄宗時期設置了天寶十節度使,為以後的安史之亂和藩鎮割據埋下隱患。

安史之亂後,唐代後期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唐末黃巢起義後,藩鎮割據才普遍出現,部分實力雄厚的藩鎮先後被封為王,所建立的封國實際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國,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

朱全忠、李克用與李茂貞這三派藩鎮影響了唐朝後期、五代前期的政治,而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更成為五代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的君主。


五代十國雖然時間短暫,但是政權交替之十分頻繁,想要了解五代十國,我個人認為還是應該看更多的圖片,立體化,動態化的去看這一時間段。


史論縱橫

五代十國是指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建立為止,中國歷史上一段眾多割據政權的時期。

五代依次為梁、唐、晉、漢、週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後梁,這是五代十國的開始。到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大體上是這樣發展而來的,唐朝末年,朱溫、李克用與李茂貞三個藩鎮幾乎影響了唐朝後期的政治。唐昭宗時期,宰相崔胤與宦官韓全誨爭權,崔胤召朱溫入援,韓全誨強迫唐昭宗投靠李茂貞,隨後李茂貞被朱溫率軍圍困,第二年,李茂貞糧草耗盡,只好殺了宦官韓全誨等人,與朱溫和解。朱溫趁機掌控了朝中大權,隨後他又派兵控制了長安,沒過多久朱溫又殺了宰相崔胤,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同年唐昭宗被朱溫弒殺,立昭宗兒子李柷為帝,即唐哀帝。907年朱溫逼迫唐哀帝禪讓,不久又將他殺死,唐朝自此滅亡。朱溫稱帝建立梁,五代十國時期正式開始。之後,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又滅了後梁,他的子孫與部屬,分別成為五代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的君主。

這五個依次更替的中原政權雖然實力強大,但都無力控制整個國家,只是藩鎮型的朝廷。大約在同一時期,存在於中原地區以外的許多割據政權,其中歷時較長且稱王或稱帝的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


歷史微享匯

用不了這麼複雜,看下面這兩張圖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