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50年前,1087名南京知識青年千里迢迢,帶著激情與夢想來到內蒙古大草原,為北疆的建設與開發奉獻了青春與才智。

今年是南京知青插隊鄂爾多斯草原50週年,也是南京與鄂爾多斯結為友好城市20週年。

歷史不會忘記,我們不會忘記,鄂爾多斯人民更不會忘記!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南京七中部分赴內蒙女知青臨行前與同學的合影。

這張照片有著強烈的時代烙印:拍照的所有人胸前均別偉人像章、照片上題有“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七中八一八支邊支農戰士臨別留念 1968.10”。

緣起:1087名南京知情踏上北上西進的列車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離開南京去內蒙古伊克昭盟大草原插隊時的南京知青。

“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1968年10月21日,南京火車站沉浸在一片熱鬧的海洋裡。1087名知識青年排著整齊的長隊從市區各地湧向南京火車站。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1968.10.21,1087名中學生從南京西火車站出發,帶著理想,帶著豪情,帶著笑聲,也帶著些許淚珠,來到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

這是當年南京二中76名學生在爾格圖公社的階梯上第一次合影。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南京站臺,歡送南京知青赴內蒙古伊克昭盟大草原插隊。

一襲軍裝將稚嫩的臉龐映襯得朝氣蓬勃,一路高歌把秀氣的眉宇激揚成壯志豪情。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告別家鄉親友,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北上西進的列車。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1968年10月21日,列車啟動徐徐開出南京火車站,駛向內蒙古伊克昭盟大草原。

列車穿越平原與溝谷,越過長江與黃河。

在歷經了1000多公里的長途跋涉後,知青們來到了內蒙古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在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和烏審旗,南京知青插隊落戶,與農牧民們同吃同住、同生活同勞動。

故事:鄂爾多斯⇌南京:永世難忘的愛

在這趟列車上,有一位南京十三中1967屆高中畢業生孫國光,他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待了20年,1988年調回南京。

1971年6月7日,發生了一件令他終生難忘的事。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孫國光所在鄂托克旗蘇米圖大隊十來個幹部騎馬到蘇米圖公社開三幹會,分給他騎的是一匹壯實的青馬。平時騎馬機會不多,孫國光情不自禁多抽了幾鞭,跑著跑著,青馬快跑到瑪沁布拉格了。

轉眼間跑上了坡頂,“不好,再跑就是下坡路了!”青馬仍是撒蹄大跑,全然不聽使喚。孫國光雙腳從馬蹬子裡猛地一抽,縱身一躍,剎時間被下衝的馬子掀出七、八尺遠,“咣”地一聲悶響,他眼前一黑,頓時什麼也不知道了……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在生產隊的藍球場。

當年,這6人中最小的16歲,最大的21歲,那個年代的青少年比現在的孩子老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伊克昭盟鄂托克旗珠和公社的南京知青,與公社軍管會、革委會主任和其他公社幹部的合影。

消息火速傳回大隊,牧民和知青“嘩啦”一聲丟下飯碗,紛紛奔向出事地。

蒙醫薩德利挎上藥包,飛身上馬,15分鐘跑了12裡趕來給他注射強心針;大隊幹部宗瑞、姬家才、根東扎木素、丹增、朗合岱等,找來倆小驢車送他去公社衛生院搶救;老支書扎哈岱趕來了,為減輕車輪震動,脫下皮衣給他鋪墊。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在伊克昭盟大草原的南京知青。

新月浮出彎鉤,銀輝瀉地,長長的馬隊簇擁著躺在小驢車上的孫國光緩緩駛向公社。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在伊克昭盟大草原的南京知青。

後來孫國光得知道,在搶救中為了不驚動他,平時粗胳膊高喉嚨慣了的牧馬人此時屏住了呼吸,惟恐發出一絲響聲;為了不嗆醒他(他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平時酷愛大團大團吞雲吐霧的阿都沁(蒙語:牧馬人)此時卻無心掏出羊骨煙具,裝上兩鍋辛辣的菸絲……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之後,孫國光創作了《白龍馬》一書,再現了蒙漢各族人民血肉相連、患難與共的真情……

歲月:艱苦環境粹煉青春,遼闊天地書寫芳華

房屋自蓋、用水自挑、土炕冰涼、抱羊取暖……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無論是惡劣的自然環境,還是落後的生產設施條件,“苦”都是當時伊克昭盟生產生活最直觀真實的寫照。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遠處是知青的家,院牆、羊圈都是知青親手建的。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打機井。

鑽孔用的“鍋”全靠人力推,連續作業10多天不休息。井打好了最令人興奮的是宰羊吃燉羊肉。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牧區大隊的水利隊,就是在草原中圈一塊地,打水井種莊稼,種點口糧和飼料。前排中間的是當地牧民。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你還記得那轟轟烈烈的歲月嗎?

你還記得那激情燃燒的場面嗎?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生產隊第一臺手扶拖拉機。

60年代末拖拉機在牧區是稀罕物件,專門挑了一個有文化的知青去公社培訓當拖拉機手。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在伊克昭盟大草原的南京知青在田間地頭學習。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在伊克昭盟大草原的南京知青騎著高頭大馬。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今天:割捨不斷的情、綿長永續的義

△知青上山下鄉50週年紀念相冊(上集)

△由南京知青作詞作曲的歌曲《夢迴草原》

△由南京知青作詞作曲的歌曲《鄂爾多斯南京知青的福緣》

50年後,“東勝發佈”、“鄂爾多斯發佈”推出系列作品,謹以紀念50年前支援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建設的南京知青們。

致敬!致敬激情燃燒的歲月!致敬!致敬砥礪奮進的南京知青們!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老照片中憶芳華,致敬50年前在鄂爾多斯插隊落戶的南京知青!

△2008年,南京知青重返草原

南京——鄂爾多斯,石頭城——現代名城

兩座相隔千里的城市

因你們而凝結起

永遠也割捨不斷的情、綿長永續的義!

素材來源 | 鄂爾多斯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