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照相館 西單的紅色基因

解放戰爭時期,北平的和平解放不僅順利解放了華北地區,而且由此創造的“北平方式”成為後來解放湖南、四川、新疆、雲南的範例。北平的和平解放,少不了活躍在北平城裡的城工部地下黨同志們的工作,也少不了那一個個的電臺據點和電報交換站。

當時,福壽商場等幾家商場統稱西單商場。福壽商場二樓的九九照相館就是北平地下黨的一個電報交換站,一條條電報信息在這裡進行交換,才完成了歷史上和平解放北平的壯舉。這期我們就來說說西單商場地界上原福壽商場裡九九照相館的那些事。

九九照相館

九九照相館,因開業時北平已經有98家照相館,到他這兒正好是第九十九家,由此得名。

九九照相館 西單的紅色基因

▲福壽商場二樓平面圖

▲福壽商場二樓平面圖

九九照相館在福壽商場二樓,好萊塢照相館的旁邊,只有一間小屋。這裡只照一英寸半身學生證像,業務不多,是個賠錢的買賣。原房主因此想倒出去,經人介紹李雪同志用六兩金子倒了過來。屋內所有的設備、鋪面、營業執照均包括在內。

九九照相館 西單的紅色基因

▲九九照相館電報交換站負責人李雪

當時想要倒過來有兩個原因,其一花錢不不太多;其二,商場里人來人往很熱鬧,環境適宜。根據這個地方的條件,1948年地下黨組織決定用它做據點——電報交換站李雪同志任九九照相館老闆,原“九九”留下一個姓李的老師傅是個群眾,負責照相,他對這個據點當然是一無所知。組織上派張彬同志任照相館會計,後來跑交通了。李雪同志介紹電車公司的一位老工人吳寬德作為自己的親戚住在這裡。老工人吳寬德白天在槐裡衚衕附近擺煙攤兒,晚上住在照相館看門。交通站開始傳電報就在煙攤上,把電報放在煙盒裡,以買菸方式掩護取走。

九九照相館做了據點後,經常停電,這裡有充電機為電池蓄電。表面上充電為照相館停電時照相用,實際是為電臺停電時供電

電臺籌備

北平地下電臺由華北城工部部長劉仁從1942年就著手籌建。首先調來了八路軍冀中軍區的報務員李雪一邊擔任報務員,一邊負責化裝工作。1943年春,又從冀中軍分區調來報務員趙振民。同年7月,趙振民被秘密派往天津,天天抄收新華社的明碼電報,但不和根據地通信,旨在熟悉敵佔區大城市的情況,為以後的地下電臺工作作“練兵”。1945年3月,劉仁又送艾山、何剛、周健、勉思、方亭5人去軍區無線電大隊學習,準備到北平搞地下電臺。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城工部決定在北平秘密建立地下電臺,以便加強解放區與北平地下黨之間的通訊聯絡。

在國民黨統治下的北平建立電臺,首先遇到的困難就是收、發報機屬於違禁品,不得非法買賣,只能買到一些通信器材。於是李雪、趙振民就在西四北大街開設了一家龍雲電料行,地下黨學委委員崔月犁給他們介紹了一個掩護人劉志義(劉貫支),出任電料行的經理。李雪當電料行的股東,趙振民當夥計。晚上,

李雪、趙振民利用電料行收集來的材料,暗地裡組裝了四部發電報機,其中三部留在北平,另一部設法運到天津,供天津地下電臺使用。1947年5月,北平地下電臺開始和城工部電臺互相發報。

九九照相館 西單的紅色基因

▲電報機

1948年,為了配合解放平津,中共中央華北局城工部長劉仁同志又先後派了三人進城,即報務員艾山同志、譯電員何釗同志和方亭同志

。此時,電臺活動的一切條件都已具備:三臺收發報機及龍雲電料行、九九照相館兩個據點。

地下電臺由地下學委秘書長崔月犁領導,李雪負責技術指導和日常管理。舊鼓樓大街118號(老門牌)、帽兒衚衕12號、西交民巷兵部窪91號、洋溢衚衕36號、牛街沙欄衚衕、宣武門外西草場12條等地都曾經是地下電臺的掩護地點。

九九照相館 西單的紅色基因

▲1949年洋溢衚衕 左起:艾山、方亭、王超向、張彬

組織紀律

除了安頓好“家”,作為地下黨的核心機要部門,劉仁還為地下電臺的同志制訂了嚴格的紀律。

1.一律停止黨的組織生活;

2.杜絕一切社會關係,不許和親友往來;

3.不允許到公共場所活動,不許上電影院;

4.不許讀進步書籍;

5.“安分守己”,深居簡出。

城工部系統的三部地下電臺,始終沒有被敵人發現,創造了一個奇蹟。實際上這個奇蹟是經過地下電臺的同志們周密策劃實現的。

發報量不大時,三部電臺輪換使用,收、發報時間錯開,來往的電文也都很短。這樣,敵人很難發現電臺的活動規律,即使偵測到可疑信號,也會很快消失,再也找不到了。

為了避免敵人破獲電報內容,城工部地下電臺一律使用密碼,劉仁親自參與編制密碼。

從1946年起,他們先後蒐集了若干個版本的字典,苦心研究幾套密碼,不斷變換。進城以後,譯電員方亭在西單買了兩套言情小說《惜分飛》,自己留一套,送組織一套。把小說當作密碼底,雙方商量好怎麼譯,實際上就是自創了一套密碼。

為了安全,組織規定電報一律密寫。當時秘寫的方法就是用稀米湯或麵湯寫在白紙上,幹後不露痕跡,收電人只要用碘酒一擦,字跡就顯現出來了。實踐證明這個方法非常好,交通員在取送電報的路上,幾次碰到軍警臨時檢查都平安無事。

每一部地下電臺工作人員由報務員、譯電員、交通員組成。電碼只是一組組的阿拉伯數字,報務員根據電碼收、發電報,但根本不知道電報的內容,只是將一組組的電碼抄在小而薄的紙上,在預定的時間和地點與交通員交接。交通員只是負責傳遞,根本不懂得電碼,即使遇到情況,也不會發生問題。譯電員負責將情報譯成電碼或將電碼譯成情報,也是在預定的時間和地點與交通員交接。

因此,不會出現一個人看著情報直接發報的情況。城工部地下電臺只是在北平解放前夕,由於電報業務量太大,形勢變化太快,報務員艾山、王超向和譯電員方亭曾經短時間住在一起,這屬於特例。

配合校正,封鎖東單飛機場

1948年12月,隨著我軍的節節勝利,北平城裡的形勢也越來越緊張,交通斷絕、戒嚴,給地下工作者跑交通的同志帶來很大困難。這時電報就成為解放區有關領導機關與北平地下黨聯繫的重要手段。

北平已被我軍重重包圍,敵人走投無路,在東單廣場修了一個臨時飛機場,企圖從空中逃跑,我軍向東單廣場打炮,開始命中率不高,後來通過電臺把每發炮彈的落點位置及時間向我軍前線指揮部報告,在地下工作者的配合校正下,我軍終於用炮火封鎖了這個短命的飛機場,斷絕了敵人的逃跑之路。

九九照相館 西單的紅色基因

電臺還發過一份電報,把有關北平所有城門的位置、高度、城牆的厚度,都介紹得詳細而具體。

爭取傅作義,和平解放北平

1948年12月初,我軍與傅作義的和談開始啟動。這一年的上半年,在劉仁同志的部署下,地下工作者對傅作義周圍的關係開展了工作,聯繫了傅作義的一些親近人物,如傅的老師劉厚同、傅的老同事“華北剿總”副司令鄧寶珊,傅的聯絡處處長李騰九等,還有傅的女兒中共黨員傅冬(又名傅冬菊),他們在和談中起了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傅冬,對傅作義在和談期間的動態、情緒變化,具體到徘徊觀望、怎麼睡不好覺,如何在屋內焦慮地踱步,甚至急得把火柴棍放在嘴裡咬等等細節,都及時作了彙報,這些都由電報傳遞了出去。

聶榮臻司令員每天都到城工部看電報。他說:“ 在戰場上,像這樣迅速、準確地瞭解敵軍最高指揮官的動態乃至情緒變化,在戰爭史上是罕見的,它對我軍作出正確判斷,下定決心,進行正確部署是有重要作用的。”

九九照相館 西單的紅色基因

天津解放不久,電臺交通員送來了一份不同尋常的電報:懾於我軍的強大攻勢,又通過曲折談判,大量爭取工作,傅作義將軍終於接受了我方條件,同意和平解放北平。這份電報就是傅作義將軍於1月22日發表的有關和平解放北平的文告。這是影響深遠的重大勝利,北平二百萬人民的生命財產得到了保障,文明古城免於炮火。

完成使命,退還房主

1949年1月29日,北平地下電臺收到了劉仁同志發來的一份電報,內容是:1月31日下午1點,我軍由西直門鳴禮炮入城,要組織群眾夾道歡迎……第二天下午,劉仁同志、周榮鑫同志乘坐吉普車,風塵僕僕進城來了。進城以後,劉仁同志看見地下電臺的負責人李雪同志,第一句話就問:電臺出事沒有?接著又高興的對李雪說:“通知電臺,停止聯絡。”華北局城市工作部的地下電臺勝利完成了歷史任務,作為電報交換站的西單商場九九照相館也完成了它的光榮使命。

九九照相館 西單的紅色基因

1949年2月初,在北平地下黨黨員大會上,聶榮臻同志講話時提到了北平地下黨做了很多工作,城內的許多消息我們都及時知道了。領導的獎勵當然也包括了西單商場九九照相館電報交換站同志的勞動。解放後,李雪同志將九九照相館送還給原房主。

九九照相館 西單的紅色基因

參考書籍:

《舊日西單商場》 王岫雯主編 104頁 九九照相館——地下黨電報交換站

《西單》 段柄仁主編 196頁 九九照相館——地下電臺情報交通站

《憶在北平地下電臺工作:電報“封鎖”敵東單機場》北京晚報

《戰鬥在第二條戰線上——懷念劉仁同志》聶榮臻 《人民日報》1979.01.24 第4版

九九照相館 西單的紅色基因

如果您再閱讀過程中發現了不足或者錯誤,還請不吝賜教,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也歡迎您在評論區留下您有關西單商場或者九九照相館的珍貴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