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鼎盛时期有多富有?

太原晚报

刀叔导读:在距今约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已有人类活动。从这里走出去的历史名人,更是传奇。欢迎您来到山西晋中,今天让我讲讲它的故事。

在距今约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晋中地区就已有人类活动。在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汉以后属太原郡、太原府管辖。后设立榆次专区,又改称晋中专区、改为晋中地区。临近千禧之年,改为地级晋中市。这座城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山,西临汾河,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南与长治市、临汾市相交,东北与阳泉市相连,西南与吕梁市接壤,是山西省的铁路、公路枢纽之一,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古老而活跃的现代化城市。

拨开这座城市的年轮,在历史文化层面最引人注目的标签便是“晋商”。

在中国明清以来的近代经济发展史上,驰骋欧亚的晋商举世瞩目。山西特别是以太谷、祁县、榆次、平遥等为代表的晋中盆地商人前辈。举商贸之大业,经营范围包罗万象,夺金融之先声,钱庄票号汇通天下,称雄五百余年,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世纪性繁荣,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了灿烂的商业文化。从历史根由上讲,晋商最早并不产生于晋中。它有一个从晋南向北的依次推进。到清初,晋中商帮取代了晋南、晋东南商人在晋商中的主导地位,成为晋商最杰出的代表。

同时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态和山西各地区商行实力、经营方向以及经营思想的不同,经营票号的多系平遥、祁县、太谷、介体商帮,经营商业的多为泽、潞、绛、太(平)、临等地商人。因此形成了以晋中渠、乔、王、曹等家族为代表的票号金融资本集团,以上党、晋南而又以绛、临、太为主的商业资本集团。连西方学者都说,晋商就是西方的犹太人!

因此,才有了如今承载着晋商文化的“四城”(太谷城,平遥古城、祁县历史文化名城和榆次老城)“六院”(榆次常家庄园、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太谷孔祥熙宅院)。

晋商为何如此享誉海内外?主要是还是“口碑”!山西人受孔孟之道影响,崇尚信义,在其重商立业的创业思想指导下,在“义”和“利”的问题上,有其独特的理解和行为规范。

古代中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孔庙、关庙,很多关庙由山西商人所建。关庙作为祀奉关云长的地方,之所以被山西人百般信崇,均在于“信”、“义”二字。

榆次常家天亨玉掌柜王盛林曾因濒临破产向大盛魁借银三四万两,后改组为天亨永,照常营业,未发生倒闭。

1929年大盛魁发生危机时,王掌柜派人送去两万银元,好友认为此款无法归还,劝其三思,王正色道:“假如20年前没有大盛魁的雪中送炭,天亨玉早完了,那里还有天亨永呢?”票号经理李宏龄著书说:“区区商号如一叶扁舟,浮沉于惊涛骇浪之中,稍一不慎倾覆随之………必须同心以共济。”

今天的“城市年轮”就到这里,寥寥千字对解读城市来说,实难讲透。

故此,针对每一个城市,我们将其最大的特色做深度剖析,也欢迎您在评论区进行补充。“刀墓手札工作室”将在未来持续为大家推出城市文化系列内容,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刀墓手札

晋商崛起于明代,鼎盛于清代,是明清时期中国最大的商邦之一。一个国家的排名要看GDP,看一个商帮最重要的就是他们创造的财富了。那么晋商到底多有钱呢?

我们来看一个票号大掌柜一年的收入,可达到千两以上,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当时一个县太爷的月收入是40两,足够一个普通5口之家的开销,可见在票号工作收入之丰。

在清人徐珂所著《清稗类钞》中有记载,光绪时期资产在白银七八百万两到三十万两的山西商人就有40户,仅这些富商的总资产就有3000余万两银子。而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4000万两,换句话说,这40家山西商人的财富就相当于大清帝国一年的财政收入。如果把当时的一两银子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有200-300元,晋商手中的财富,就不难估算了。

现在想体验晋商的富有,一定要去晋式大院看看。

位于祁县的乔家大院占地面积8724平米,整个建筑群历时百年才建成。大院四周为全封闭式高3丈多的砖墙。院内设计精巧,高低错落有序,木雕、砖雕精美绝伦。被誉为是“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民宅修建的如此豪气,晋商财力可见一斑。


太原晚报

晋商真正的崛起是从明朝开始的。

明朝时,中央政府和北方的少数民族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此在战争期间需要从后方向前线输送大量的粮草和武器。

在古代的皇权专制社会中,如果由政府来组织这些运送的工作,就会存在,监管不力和任人唯亲的情况。具体的说跟现在的国有企业差不多,存在大量的浪费情况,同时效率很低,经常出现大面积的腐败现象。

为了提升效率,就把运送粮草的工作外包给了晋商。因为明朝的财政收入并不高,为了节省开支,政府就把北方盐场的盐折成报酬,发放给晋商。盐在历史上是比较紧俏的商品,一旦运到内地就能赚到不少的钱财。

到了清朝,伴随着中国国土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商业贸易的三位,也随之扩张。

晋商也随之把生意扩展到了全国,他们经营的范围有茶叶、绸缎、刺绣、木材、食盐、布匹等,紧俏商品。

如果你喜欢旅游,还能在全国各地看到不少的山陕会馆。仅在北京就有四十多家。会馆作为一个物资贸易中心和商务谈判场所,为同乡的商人提供一些帮助。鼎盛时期的山陕会馆遍布全国,由此可见,晋商渗透在中国商业中间的范围之广和深度。

伴随着全球贸易的出现,晋商落后的模式逐渐走向衰败,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鸦片战争前后,山西晋商的贸易也达到了历史的峰值。尤其是山西的票号生意公司做的风生水起。

1847年,苏州的一家山西票号就有存款36000两白银元,当年放贷八万两。

当时,清政府出现了财政危机,就不得不想向晋商票号贷款,晋商也进入了外汇汇兑等国际业务。

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慈禧太后逃亡西安。在西安的花费以及回北京的路费,全部由晋商承担。

晋商分号的掌柜每年的工资加上分红,从几百两到上千两不等,和当时,清政府中间的高级官员的收入相当甚至还要多一点。

晋商当时每年的流动资金,约有数千万两,总数和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也基本相当。因此说晋商富可敌国,其实也并不夸张。

就算是现在我们到山西平遥和祁县去,看一看当地现成的那些晋商的大院,就能想象得到,当年的晋商有多富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