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美國憑實力也能打敗日本,爲何還要用原子彈?

美國不用原子彈,憑藉美軍的實力,依然可以打敗日本,但美國最終還是決定使用原子彈,根本原因在於,單憑實力戰勝日本的代價實在是太大。

二戰時,美國憑實力也能打敗日本,為何還要用原子彈?

1945年5月,納粹德國滅亡,盟國把主要的精力開始全面集中於日本法西斯。雖然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推進,對日本步步緊逼,但是,每前進一步的代價都是非常巨大的。

1944年底,美國海軍陸戰隊經過浴血苦戰,付出重大的代價,攻陷塞班島。在這場戰役之後,日陸、海軍傷亡4.1萬餘人,被俘近2000人,而美軍傷亡1.6萬餘人。

二戰時,美國憑實力也能打敗日本,為何還要用原子彈?

1945年2月,盟軍又發動了硫磺島戰役,在付出6871人陣亡、21865人受傷的沉重代價後,美軍才佔領了硫磺島。1945年4月,盟軍發動沖繩戰役,盟軍付出傷亡7萬餘人的代價,才取得勝利。

此時,美軍已經制訂了在日本九州登陸的“冠冕”行動和在關東登陸的“奧林匹克”行動計劃。在硫磺島和沖繩戰役結束後,使得美軍對日軍的抵抗能力和己方可能的傷亡重新做出評估。美軍方估計,盟軍方面傷亡在100萬人以上,才能在日本島登陸、作戰直至獲勝,但這是盟軍難以承受的。所以,美軍最終決定使用原子彈來減少傷亡。

二戰時,美國憑實力也能打敗日本,為何還要用原子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