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地處魯蘇豫皖四省交界處,歷史文化名城

安徽省宿州市,地處魯蘇豫皖四省交界處,歷史文化名城

宿州,安徽省地級市,簡稱“蘄”,是安徽省的北大門。總面積9787平方千米,總人口560萬。宿州市是安徽省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智慧城市。

一、歷史沿革

1、秦置苻(符)離、蘄二縣,治所分別在今老苻離集和蘄縣集。唐元和四年(809年)置宿州,治埇橋(即今宿州)。宿州之名始此。

2、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曾設宿州防禦使。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苻(符)離、蘄二縣均廢入宿州。元屬歸德府,明、清屬鳳陽府。

3、1912年改宿州為宿縣。1914年屬淮泗道,1927年直屬安徽省。

4、1949年屬皖北行署區宿縣專區,專員公署駐此。1950年縣城曾設宿城市。1952年屬安徽省宿縣專區。1953年宿城市併入宿縣。1956年屬蚌埠專區。1961年復屬宿縣專區(1971年改地區)。1979年析宿縣城關鎮及城郊、城西之一部置宿州市(縣級),屬宿縣地區。1992年宿縣併入宿州市。1998年撤銷宿縣地區和縣級宿州市,設立地級宿州市;原縣級宿州市改設埇橋區;原宿縣地區所轄靈璧、碭山、蕭、泗四縣劃入宿州市。

二、地名來歷

東周時,宿國位於現山東濟寧市的東平、無鹽縣境內,屬宋國代管。公元前683年,宋國藉故把宿國“遷於畿內以為附庸”。從此這裡便有了“宿”這個地名。唐憲宗元和4年(公元809年),因墉橋“扼汴水咽喉,當南北要衝”,故置州以守。

三、風景名勝

安徽省宿州市,地處魯蘇豫皖四省交界處,歷史文化名城

1、宿州博物館。位於安徽省宿州市政務中心對面,佔地50畝,建築面積1萬平米,2010年10月建成開放。建築風格充分吸納了漢文化元素,仿漢式高臺大屋頂規制,大理石外牆,正立面鑲嵌著取自漢化像石圖案的浮雕,莊重古樸。

安徽省宿州市,地處魯蘇豫皖四省交界處,歷史文化名城

2、五柳風景名勝區。位於宿州市埇橋區北約30公里的夾溝鎮,五柳風景名勝區包括龍泉湖主景區、大芳寺林場、盆山溶洞及龍泉寺、閔子騫祠、段商文化遺址、古漢墓群等眾多名勝古蹟和人文景觀。

安徽省宿州市,地處魯蘇豫皖四省交界處,歷史文化名城

3、三角洲生態公園。位於宿州市汴河與沱河之間,人民路西側,為三角形用地,有文化長廊、音樂噴泉廣場、宿州歡樂世界、靈璧石園、湖心鳥島、兒童樂園、高山流水、家庭聚會區域、濱湖休閒等景點。

安徽省宿州市,地處魯蘇豫皖四省交界處,歷史文化名城

4、涉故臺。位於宿州市墉橋區西寺坡鎮涉故臺村,這裡古代是一片沼澤地,故名“大澤鄉”。中國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大澤鄉起義即發端於此。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率眾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築壇盟誓,誅伐暴秦。因陳勝字涉,後人遂將其盟誓之壇為“涉故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