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高人講解一下《易經》講的是什麼?

紫薇花香sc999

簡單說一下答案

《易經》是一個以數為核心,以白茅、蓍草為工具,建立的關於天地萬物演化的象數模型,通過體現著天數的白茅和蓍草,帶入《易經》的象數模型,與天地相合相參驗,就可以推演一切時空中所發生的事,進而可以斷吉凶福禍。

群經之首——《易經》

  1. 我們現在解釋一下什麼是“易”。

《易經·繫辭上傳》第十一章: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 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

孔子解釋說:

易是開物者,成務者,冒道者。

白雲先生解釋說:

開物是什麼意思呢?

它說的是,天下萬物,都是從無生有,現在我們看到的一切,在過去都是不存在的。是什麼力量,讓本來不存在的事物,湧現出來的呢?是易。

成務說的是什麼呢?

既然天下開始有物,那麼萬物就會開始演化。如果宇宙中不存在任何事物,那麼顯然宇宙中,也就沒有任何的事件發生,也就不存在所謂的時間。有了物之後,所有事件在時間序列上的總和,萬物各成其所是,便是這裡所說的成務。

那什麼又是冒道呢?

推動萬物演化的力量,是道。道何以充萬物之體並推動它們生生不息進行演化的呢?

通過易的作用,為從道到萬物提供動力。冒天下之道,外透,外現,升揚,易的作用,用冒來形容的很貼切。

為什麼需要《易經》

正統的華夏文化,從伏羲觀天測地始,是錨定於這篇亙古不變的天地而來的。

通過觀察天地,古人建立了道易的宇宙觀,再將這樣的宇宙觀落實到具體的社會生活中,用於指導生產生活。

伏羲的《河圖》、《洛書》、八卦、二十四節氣,正是這樣宇宙觀下降到社會生產而來的產物。

《河圖》、《洛書》、八卦、二十四節氣就是基於天文觀測而來的最初的天地運行的象數模型,通過這樣的象數模型,用於指導農業生產。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天地模型研究的進一步深入,華夏先民以道易思維,發現了天地運行的更多的奧秘。

道生萬物,不同的物,載有不同的德,古人認為,白茅和蓍草,具有其他的草所不具備的天賦之德,他們合乎天數,所以就成了古代祭天驗天的神物。這裡的神,指的是天地造化之良能。

在古代,天文、曆法、道易理論、方法都是官方掌握,聖王所執,為的是治理天下,帶領華夏民族這個大家庭長治久安。

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

真正的華夏聖王,從來都是對百姓具有無限責任的大家長,所以說仁者愛人,只是後世跑偏了而已。

天下大業是什麼呢?

便是如何保證萬物生長繁衍。

萬物演化過程中,就難免會遇到吉凶福禍,有時候看起來福禍難料,往哪走是吉,往哪裡走是兇,這時候,聖人就要像一個舵手來進行判斷決策,好讓百姓趨福避禍。這便是斷天下之疑。

《易經》便是指導聖王斷天下之疑的工具書。

《易經》的操作方法

《易經·繫辭上傳》第十一章接著說:

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

這段話講的便是具體的卜卦原理。

通過蓍草建立一個數理模型,來合於天地之數,天地垂象示範,陰陽難測,通過卜卦,萬物由象而推導出來數,由數推導出來理,再由理推導出來可理解可利用的結論,每一爻,都對應著陰陽互推過程中,所展現出來在整體卦象中的狀態,都是易所外現出來的數理。

聖王以此斷吉凶,然後從未來的判斷中,退到當前的現實中來指導現實,至於未來到來後結果到底會怎樣,就交給時間的推移來驗證,而聖王,也不過是“吉凶與民同患”,與百姓患難與共罷了。


平凡2850

先說說書的體例

《易經》其實包括經《易經》和傳《易傳》兩部分。最初它是一本占筮之書,主要包括六十四卦卦象和卦爻辭。六十四卦卦象由八卦重疊而成。八卦由陰、陽三疊而成。六十四卦每卦六爻,陽爻以九代表,陰爻以六代表。每爻自下而上分六位,稱初、二、三、四、五、上。故各卦凡陽爻居此六位者,稱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凡陰爻居此六位者,稱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卦爻辭是在六十四卦符號下撰系的文辭,分別表明各卦各爻的寓意。據說是伏羲畫八卦,文王將八卦兩兩相重演變為六十四卦,並系以卦辭,周公作爻辭。

《易傳》是最早一部解釋《易經》的書。一般認為《易傳》由戰國時代的儒家所作。因其有十篇,故稱為“十翼”。通過對《易經》的註釋,《易傳》注入了很多哲學思想尤其是儒家的價值理念,所以解釋《易經》的過程其實是《易經》經典化的過程。

關於《易經》的精神

《易經》的精髓,不在於占卜,而在於理念,其中一句話尤為代表了《易經》的精華:“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蓄其德。”意思是,君子要多記取前賢的言論,往聖的事蹟,用來蓄聚美好的品德。在《易經》中,有很多吉凶得失的論斷,但其根據仍在於“德”的問題。在《易經》作者看來,經典的意義和價值在於確立起了一個德義化的世界,人們對經典和歷史的學習,宗旨在於把握“德”,借聖人之言行以修身蓄德。修身,而後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和《大學》中的家國天下的價值追求貫通起來了。所以在根本精神和價值取向上,《易經》和儒家是一致的。


雕刻歷史

《易經》講的是什麼?

《易經》作為群經之首是中國文化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我們元派學說中的核心。《易經》分為經、傳兩部分。由於元派是以卦象變化為基點解讀易經的,所以元派不怎麼說到《易傳》,常只講《周易》。

《周易》的六十四卦,都是萬物取象而成,也就是

六十四卦就包含了世間萬事萬物的各種現象。這六十四卦,每兩卦一組,互為陰陽,成一個太極。所以要了解《周易》還必須先了解太極陰陽的概念。

世間萬物起於“無極”,“無極”無極而太,是謂“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兩儀就是陰陽,“陰”的特質就是凝、縮、止、寒、靜……,“陽”就正好相反相對。太極是運動的變化態,其中的陰陽消長通常是以慣性發展的,但如果發展到一方強勢到了極點,這個狀態就會傾覆,也就是物極必反,陰(陽)極陽(陰)生。所以,太極的最佳狀態是維持一個相對狀態的平衡。

《周易》取象六十四,每一個卦象都是這個太極中的各種表現,有太過,有不及,有中孚,各種表現對應各種變化,在加以參照太極的基本運動規律。吉凶就出來了。

比如乾卦卦象亨通,如一片坦途,而姤卦暗生陰霾,所以乾之姤(乾卦初九爻)就是“潛龍勿用”。(各個卦象的具體含義可以看我以前發的《《周易》元派新說》

《周易》的整本書就是給人們說明,各種態勢下,環境的變化、以及自己的取捨與選擇、將會起到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如何才能趨吉避凶。而這一切都是屬於後天卦屬。

如果是先天卦做占卜之用,那麼陰陽五行卻是最重要的,反而《易經》的爻辭有時可以只做參考。



天衢

周易講故事

個人喜好星相學,從2000年就開始讀周易,跟別人喝茶聊天時,經常遇到的問題“易經看不懂”,準確點說應該是“周易”看不懂。

能這樣說的人,都是很誠實和坦率的,近代治易最精通的當屬於鄰國日本高島先生,憑藉治易之深,獲得“易聖”稱號。

當別人問他周易研究到啥程度的時候,高島先生很誠懇的說“鹹其拇”——周易是一個人,我研究一生不過是摸到了它的腳趾頭而已。

所以今天動輒協會,或者撤張虎皮變成大師的真該好好反思下,謙虛不會死人,真正深厚的人,才會真有謙虛的美德(個人也不是深厚之人)。

周易講什麼?個人認為,周易就是在講出/入兩個方面的故事,易經(上部)就是講六十四卦的故事,比如你展示的圖片是【屯】卦。

屯就是難,為什麼難?屯的原始含義是草(中間右折勾)破土(一橫)而出(要是在不理解,去查《說文解字》或者《古漢語源流詞典》)。

上卦是【坎】,下卦是【震】,【震】主動,動然後遇到險(上卦【坎】),整個【屯】卦,就是圍繞這個意思展開的。

然後對應到【屯】卦六個爻,每個爻也都是在講故事,如: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候”

故事:鋪設好石頭,在石頭上支撐起柱子,這樣做穩妥,別越權和躍。

上面的故事有啥用?

假如有一天,你來找我“問工作,能否變動?”筮得屯初九爻動,你是動還是不動?

按照上面說的故事,是不是不能動?為什麼?卦象告訴你,現在你的水平還不成,要打好基礎(磐),做好服務支持(桓),安於現在的工作(利居貞),別妄圖飛躍層級(利建候-讓你別去碰君王)。

故事沒有講完呢,求測者還會繼續完,“老師,我將來會很快升職不?”

平心靜氣的將屯卦六二爻擺上來“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十年才能有孩子,道理就很簡單了,你在這個崗位上要混很久,但是肯定有結果,現在踏實幹吧。

能流暢的將“故事”講出來,並且對應到“求問者的事上”,基本週易就入門了,別讀現代人的書,現代寫周易或者辦班的,沒有真的太讀懂周易的,都是渴飲江湖,小酌小飲,也就是小打小鬧而已,若是大家都承認——我水平也一般也成,怕就怕CTRL+C/V,然後穿上太極服,就變成大師了。

初學者建議,找《周易本義》讀讀,開始迷糊,慢慢就會明白,這本書,一定別想,讀3/5天或者3/5月就讀明白。



上面講了周易的“出”,關於“入”有時間在聊。


一緣民俗

讀懂易經需要以下條件,1,要有興趣。2,須要時間。3,須有高中以上的古課文基礎。4,須有鍥而不捨的毅力。

易經要學習它以下方面的知識。1,易經的語言,它華彩多姿,概括力強,所含哲理豐富,推理、引申極具邏輯,但也是最難體會的部分。2,易經是另一套哲學、思想、演化和文字系統。入門者剛接觸如墜五里霧中,找不到入門的方向。3,易經是集中國古典文化,哲學思想,神秘文化,是古人觀察宇宙、自然現象及其規律而集於一身的陰陽、象數之學。古人用象和數的概念去觀察、闡述宇宙自然變化的動態和其中的必然關係,其義大矣哉。4,易經是另一套文字系統,它是通過八卦和64卦的六爻變化,分層分柝和闡述,以揭示其變化關係耒反映自然、社會、思想動態變化的規律。易經的內容及目的即在於此。所以有人說,它是一部占筮書。沒錯,它是一部占筮書。但是在變化過程分析中,卻放射出了哲理的精華。同時其預測功能也是大多數人的興趣所在,是引人入門、入勝的藥餌。先知們有的為此窮其一生,研究其變化規律。5,讀易經要懂陰陽,懂陰陽變化和分析,它是與八卦既其象數揉在一起論述的。6,易經要將64卦符號演變,如背乘法歌訣一樣,才有可能入門和看懂它。易卦六爻六親六神的標記方法要正統,要一目瞭然。7,易經要讀國家原耒的正版的權威書籍或典籍。現代人沽名釣譽所寫的此類書識,將貽害無窮,不可取……。


好奇者70577607

俗話說:“學會《易經》會算卦。”是人們一談到《易經》便會與算命先生聯想起來,然後便會自然而然地想起一些算命先生們騙錢的案例,於是便會說出一句讓人心驚肉跳的話一一這是封建迷信!

對於傳統文化遺產,我們應當討論、研究,去其糟粕.留其精華,很好地繼承和發揚。

第一,掌握易學知識

人出於某種目的對這種知識的過度誇張,使易學蒙上了一層迷信色彩。這是較為普遍的一種現象。我們知道,易學起源於圭表,圭表原來是測日影確定四時八節的工具。當時誰懂得用測日影的方法確定四時八節,就會成為眾氏族部落的首領。因為四時八節對人們狩獵與種植有著重要作用。於是,圭表從第一次立起那天,就成了權利的象徵。漸漸的,這種天文曆法知識,便成為統治階級保持自己地位的一種工具。

統治階級通過自己掌握的天文曆法知識,讓人們覺得他是“受命於天’的天子,以得到眾氏族的擁護。於是易學在萌芽階段,便已披上了神秘色彩。而這種知識卻不含有任何迷信。因為受命於天的天子無法讓春天變為夏天,他們必須以更精確的歷法來向人們展示自己的正確性。

其次,對易學知識不瞭解的人因為感到神奇而為其賦予了過多的神化色彩。遠古時期的先民,自然極其相信帝王們是受命幹天的天子,不然當時不會出現伏羲、神農、黃帝等等這些可以統治眾多部落的聯盟首領。比如在古代文學作品中,我們經常會見到“呼風喚雨,撒豆成兵,遁土而去,御風而行”等精彩的描述,其實這往往是傳聞失實造成的。一些不懂易學的人,往往認為易學極其神奇,能夠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無所不能,於是便出現了被欺騙的事件。受騙的人,自然會認為易學知識都是騙人的把戲。這都是無知造成的。如果人們都懂得了易學究竟是一門什麼學問,就不會上當了。

第三,變不易為簡易的占卜方式使真正的易學蒙受了不白之冤。易學對於中古掌管天文觀象的人來說,也許學習起來容易些。但秦朝以後,人們學習易學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如果沒有名師指點,一般一生不會研究出什麼結果的。因為《易經》這本書全部的知識、甚至是主要的知識並沒有寫到書裡去。只有名師指點下才能走進人門階段,才能對《易經》有真正的理解。可是一些人在讀了很長時間《易經》後,明明沒弄懂,卻不懂裝懂,化“不易”為“簡易”,於是開發出一套自己研究的易學來,這種易學是一種假易學,自然經不起實踐的考驗。發生這種錯誤的不單是知識淺薄的人,也正是古代儒家與道家的弟子最容易犯的錯誤。比如儒家自以為得到了易學的真傳,而事實上卻不能用孔子所傳的《易經》進行淮確占卜,於是便有“善易者不卜”之說,認為真正懂得易學的人不用占卜,通過理論便可預知吉凶。哪個儒家能通過義理便準確地預測出吉凶呢?

當然,要想很好地繼承和發揚易學文化,光靠一些算命大師是不行的,而應當與科學接軌。比如搞樓盤設計的設計師結合當代環境學再吸收一下中國風水學的營養,將會有更完備的居住環境設計理論問世;考古工作者在歷史知識的墓礎上再學習一些易學知識,也會在考古工作中有更大的收m研究人體節律科學的科技人員在當前理論的基礎上,再參考一下中國的八字理論,也許會有更準確的人體節律表問世……

總之,無所不包的易學知識,可以和現在的各個學科產生聯繫,只要抱著研究的態度、客觀的態度、科學的態度,我想易學知識是不會助長人們的封建迷信思想的,因為它裡面沒有叫你信鬼神的內容,也沒有教你盲目崇拜的內容。


禹乾致道

《易經》是什麼?其實四個字就講完了:變化之道。

易,就是變異啊,經就是路徑啊方法啊。有人講易,是簡單容易的意思,差不多可以說的過去,不過變異發展之法,不止簡單容易哦,還有紛繁複雜呢。所以,易字,不僅是簡單容易的意思,還有紛繁複雜之意。

《易經》講變化之道,那就也是在講一些變化規律。因此,只要熟悉易經之法理,也就懂得預測之術了。古人把易經分為三部分,是象數理。所以預測之法也分象數理,用現象表現來預測,用數字模型來預測,用理法道理來預測。懂得其中一種方法,已經算很不錯了,懂得倆種方法,就更精準了,若是三種方法都能融會貫通,那就算非常高明的人了。

說到這裡,您會不會也想學習啊?或許您也會好奇我這麼講,那我又學到多少呢?我雖然是個算命先生,也算接觸過易經,不過我沒學到什麼,都是拾人牙慧而已,八八六十四卦我都背不齊全呢哈。

好了,就講到這裡吧,總結來說,《易經》講的就是很簡單的象數理的發展變化之道,也是宇宙萬物的發展變化之道。【本人緣福堂命理師陳一宏,汕頭人士,歡迎交流切磋】


命理師陳一宏

對於初學者來說《易經》這本書確實比較難以理解。因為裡面涉及到的比較專業的概念,非常多。所以想要理解《易經》需要先搞清這些概念。也就是一些《易經》專有的名詞。比如,進退得失、六爻、象、八卦等。我推薦先讀一些關於《易經》的入門類書籍。這類書籍給大家先講解了易經的形成歷史,以及,關於六爻、八卦等一些關係之類的知識。把這些概念和其中的關聯瞭解透徹了,對於我們深入學習易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周易分為《易經》《易傳》兩個部分。我認為如果想學習,應該先讀《易傳》;把《易傳》讀熟了之後才去深入瞭解《易經》會事倍功半。關於易經的現代讀本,我推薦金景芳和南懷謹兩位大師的作品,他們的作品深入淺出,相對來說易於理解。

《易經》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書,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對於中醫、武術等多個領域都有著很深的影響,中國的很多思想都是源自於《易經》。如果真的有興趣,可以去深入的品讀;但是《易經》本身比較深奧,想要學會並非一朝一夕之功效,需要有毅力,有恆心才能學好這本書。


沐月陽

易經給我的感覺是一本關於自然哲學的書籍,作用是能刷新人的三觀。

主要內容分三條。

1.天下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2.不按照自然規律的事物最終都是死路一條。

3.根據自然規律可以推斷出未來會發生的事情。

其餘大部分內容都是參考案例。

刷完了易經的我的理解是做人不要太得瑟,危險隨時就在身邊發生。處理事情要多想想這件事情可能會帶來怎樣的後果?以前喜歡在人前裝逼,現在喜歡在人前裝慫,以前是裝逼犯,現在像老狐狸(內心覺得裝慫其實也是另一種裝逼)。以前做事喜歡誇口,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現在做事情不求有功,能但求無過就很好了。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福禍相依,恩害相生。每個人看易經所得出的答案都不一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生活中無數的經典語錄都出自易經,只百姓日用而不自知,能夠完全理解易經中心觀念“道”的人太少。


“道”在我看來更像是一種靈活的思維方式,在不同的場景應用方式都不一樣。符合自然規律的就叫做道。所謂道法自然。比如天的“道”就是堅持誠信,就像天上的太陽每天都會從東邊升起,這樣的道給所有的生物帶來了安全感,叫做陽。



這種陽的誠信規律被人類掌握以後,人類就可以創造出很多的東西,比如古代“立木觀影”發明的最早古老時鐘,人們通過“陽”瞭解春夏秋冬和二十四節氣等。所以天用了靈活的思維方式結合自身特性,開創出了一種符合自己的發展方式的“天道”,作用是給天下萬物創造出了無數種可能性。雖然天的規律不變,但天氣又是隨時隨地都在變的,連現代的氣象局都測不準。但天又是不變的,就像我們知道太陽都是東昇西落不會改變一樣。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



“道”如果用在了大地身上就是另一種和天完全不同的方式了。地的“道”是順從,跟隨,包容,承載,一句話,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就是一個陰陽組合的卦象,象徵大地,64個不同的卦組成了天下事物的參考基礎。“地道”就是寬厚和包容,地裡種什麼就長什麼,從來無怨無悔,但是也要看天吃飯。而地也是包含陰陽變化的,地不會像天那樣經常有變動,否則萬物不能生長。但地球確是永遠轉動的,陰中也有陽。所以把陽稱為天,陰稱為地。陰和陽是一體的,天是動力,地是引力。一陰一陽之謂道,“道”只要對了,陰陽就會平衡,平衡的事情就會符合自然的規律,自然就會生生不息,這也是宇宙的規律。

易經把這種看一個事物+兩種特性的思維方式叫做陰陽,屬於同一件事物但分為兩個不同的思考方向。佛魔本一體,禍福倆相依。中國遠古時期的一個村長叫做伏羲,他根據天地陰陽的變化創造了八卦圖,用於記錄事物,傳播消息和預測天氣。

後人根據村長伏羲八卦圖的預測功能,漸漸演變成為算命的由來,算命在易經中大約佔比四分之一併不為主。而且擅長易經的人是不太需要卜卦的,因為“道”是靈活的,卦象只是參考意見。比如出現陽在陰下的卦像,就要參考是不是時機未到,或者事情還需要隱忍,如果出現都是陽的卦象,就是讓你參考前進或者開創會比較好。而參考意終究見只是參考意見,只要“道”是正確的,也可以不參考卦象的意見,姜子牙就經常不參考卦象的意見最終幫助武王推翻商朝的。

人也有人的“道”,人的道就比較複雜,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任何人都可以去都讀易經,但引發的後果各自不同,用一本書之力改變大千世界人們思想的走向,也是很神奇的一個事。小人讀完可能成為君子,君子讀完也有可能變小人。因為“道”是一種思維方式,應用在不同的場景出現的結果往往會完全不同。由“人道”發展出來的各種應用方法被人們記錄下來整理成冊供後人參考,被稱為“術”。

“術”是事物呈現的表像,道是事物產生的原理。如果道不正而術高,就會像傳銷那樣,以術欺道,好好的原理被曲解成了歪理,變成了損人利己的斂財之法。而這樣的方法卻不符合“道”,不按照自然規律的“道”遲早是一定會滅亡的。

根據易經中提出的“道”,後世許多人也總結出不同的道法,比如人道酬善,天道酬勤,商道酬誠,業道酬精等等。易經確實有一定的心裡暗示和心裡干涉作用,讓人看事物的感覺發生微妙的變化,從而影響人的行為,也是很奇妙的一件事。雖然易經講了很多的道理,但看完了又似乎什麼都沒有說。答主是野生易學愛好者一枚,說的只是自己的一番騙面之詞,如果你看了有收穫,也是一種“道”的傳播。


翡翠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