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的父亲观察了年羹尧之后,为什么警告儿子一定要远离他?

因为有热播电视剧的原因,张廷玉的知名度甚至比他的父亲还高,其实张廷玉的父亲张英一生廉俭礼让,“终生让路,不失尺寸”,乃是一代楷模。很多人都知道有关“六尺巷”的故事,那首著名的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不少人也能朗朗上口。这件事就真实发生在张英的身上,安徽桐城至今还有六尺巷,被传为美谈。

张廷玉的父亲观察了年羹尧之后,为什么警告儿子一定要远离他?

六尺巷

张英、张廷玉“父子双宰相”,有人说清代不设宰相,但张英和儿子张廷玉都担任过大学士之职,张廷玉还出任军机大臣,相当于宰相,所以这么说也不为过。

张英是清康熙六年(1667年)进士,历任侍郎、经筵讲官、翰林院掌院学士等职,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先后任纂修《大清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著有《笃素堂文集》、《存诚堂诗集》、《聪训斋语》、《恒产琐言》等。

张廷玉的父亲观察了年羹尧之后,为什么警告儿子一定要远离他?

父子宰相

张廷玉是张英的次子,历任文渊阁、文华殿、保和殿大学士及户部、吏部尚书。曾先后纂《康熙字典》、《雍正实录》,并充《明史》、《国史馆》、《清会典》总纂官。著有《传经堂集》、《澄怀园语》等。因为家学渊源,张廷玉平和儒雅,学问优长,立身唯谨,理政以慎,刑尚宽平,所以为官长达50年,经历三朝,是清代最强盛时期的太平宰相。

张英不仅学问品行为后世楷模,还有超凡的识人之明。康熙三十九年,张廷玉和年羹尧同中进士,年羹尧改庶吉士,被授职为翰林院检讨,巧的是张廷玉也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

张廷玉的父亲观察了年羹尧之后,为什么警告儿子一定要远离他?

张廷玉画像及书法

28岁的张廷玉和年仅21岁的年羹尧意气风发,很是投机,过从甚密。

张英在一旁默默地观察年羹尧之后,警告自己的儿子:“是儿音洪而厉,目炯而怒,纵使功名显达,亦难免祸,汝其远之!”

意思是这个年轻人声音洪亮但尖厉,目光有神而易怒,纵然将来可以显达,但不会有好结果,你还是远离他以策安全。

张廷玉的父亲观察了年羹尧之后,为什么警告儿子一定要远离他?

杜志国版年羹尧

张廷玉遵循了父亲的教导,渐渐抽身,与年羹尧保持了不即不离的距离。

事情后来的走势果然正如张英所说。1726年,年羹尧事发被逼自尽,此时张英已经长眠于地下18年了,张廷玉再想起父亲当年的警告,怎能不对父亲的远见卓识由衷地叹服呢?

记载此事的清人许奉恩赞叹道:“先达观人于微,亦何神哉!”

张廷玉的父亲观察了年羹尧之后,为什么警告儿子一定要远离他?

杜雨露版张廷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