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印度汪精衛率軍與日本猛攻英軍,最終被中國遠征軍打回新加坡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為實現其“大東亞共榮圈”的侵略野心,在東亞和東南亞廣泛採取了培植親日勢力的策略。其中既有汪精衛之流的民族敗類和賣國賊,也有蘇巴斯·錢德拉·鮑斯這樣身份複雜的印度政治家。日本幫助鮑斯在新加坡擴建印度國民軍,建立印度臨時政府,1944年印度國民軍與日軍一起進攻印度。鮑斯稱頌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把日本說成是幫助印度人民從英國統治下獲得解放的救星。但印度人依然相信,鮑斯不是印度的汪精衛,而是一位真誠的愛國者,他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把印度從英國統治下解放出來。真相果然如此?

二戰印度汪精衛率軍與日本猛攻英軍,最終被中國遠征軍打回新加坡

二戰印度汪精衛率軍與日本猛攻英軍,最終被中國遠征軍打回新加坡

(蘇巴斯·錢德拉·鮑斯)

二戰印度汪精衛率軍與日本猛攻英軍,最終被中國遠征軍打回新加坡

(鮑斯與甘地)

二戰印度汪精衛率軍與日本猛攻英軍,最終被中國遠征軍打回新加坡

(鮑斯與大東亞會議)

當日本政府提出接鮑斯去東京時,他欣然同意。在日本的野心中,印度被包括在“大東亞共榮圈”之內。日本不斷宣傳,這是印度人解放自己千載難逢的良機。德國海軍和日本海軍的潛艇分段把鮑斯接送到馬來亞的檳城,鮑斯由那裡飛到日本東京。1943年6月14日,日本首相東條英機接見鮑斯,許諾“充分支持”印度爭取獨立的鬥爭。鮑斯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了在東京召開的大東亞會議,在會上盛讚“大東亞共榮圈”。會議結束返回新加坡途中,他還順訪了汪偽政權首都南京。

二戰印度汪精衛率軍與日本猛攻英軍,最終被中國遠征軍打回新加坡

二戰印度汪精衛率軍與日本猛攻英軍,最終被中國遠征軍打回新加坡

(鮑斯與納粹)

接下來,鮑斯開始打造此前已經在新加坡的印度戰俘中建立的印度國民軍。當時東南亞有200萬印度僑民,鮑斯的到來立即在東南亞印度人中掀起一股“鮑斯熱”。他在日本時,由於東南亞的印度獨立聯盟內部派系鬥爭激烈,國民軍已瀕臨瓦解。鮑斯徵得日本的同意,任命將領重新組建印度國民軍,自己擔任最高統帥,並把軍隊大大擴充,最多時有六七萬人。除在印度戰俘中招募外,還大量從印度僑民中招募。為發揮婦女的作用,印度國民軍專門成立了女兵團,以章西女王名字命名。整個印度國民軍除直屬部隊外,分成三個師,每個師下設三個旅,各自設立訓練營地進行軍事訓練。鮑斯經常視察部隊,鼓舞士氣。印度國民軍的裝備由日本供應。日本供給槍炮,但不供給較先進的武器。鮑斯則說,解放印度需要日軍幫助,但不是依賴日軍。

二戰印度汪精衛率軍與日本猛攻英軍,最終被中國遠征軍打回新加坡

(鮑斯檢閱印度國民軍女兵)

鮑斯利用一切形式在整個東南亞印度僑民中開展廣泛的反英宣傳。鮑斯的鼓動深得民心,很快在東亞印度人中湧起了愛國熱潮。青年人,包括年輕女子踴躍參軍,許多地方報名人數大大超過定額。募捐活動開展順利,有錢人捐幾萬、幾十萬盧比的事例很多。有穆斯林商人捐出全部資產一千多萬盧比。窮人也參加捐獻行列,一個衣衫檻樓的老婦人把3個盧比交給鮑斯說:“我就有這麼點財產,請一定收下”。鮑斯感動得熱淚盈眶。

二戰印度汪精衛率軍與日本猛攻英軍,最終被中國遠征軍打回新加坡

(印度國民軍女兵部隊與日本軍官)

鮑斯說:“印度國民軍有許多值得驕傲的地方,最突出的是把印度所有宗教、種姓的人集結在一面旗幟下,給他們灌注了團結和整體意識,完全排除了教派和等級觀念。”1943年10月21日,鮑斯宣佈印度臨時政府在新加坡成立,他擔任國家總理和戰爭與外交部長。10月23日,印度臨時政府向英美宣戰。日本將其佔領的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交給印度臨時政府,不過島上仍駐有日軍。鮑斯的臨時政府依然尊奉甘地、尼赫魯等印度獨立運動領袖,印度國民軍的一些旅以甘地、尼赫魯的名字命名。

二戰印度汪精衛率軍與日本猛攻英軍,最終被中國遠征軍打回新加坡

(1943年,鮑斯與日軍第15軍司令官牟田口廉也合影)

1943年下半年,東南亞戰局變得對日本不利。為了緩解緬北危局,截斷盟軍對華運輸線,日本需要進攻印度,把戰場擴大到印度內地。進攻印度也是鮑斯的急切願望,他已把臨時政府和國民軍總部遷到緬甸仰光。1944年2月,日軍和印度國民軍聯合在印緬邊境向英印軍隊發動進攻。3月,日軍和印度國民軍攻入邊境印度一側,一度取得優勢。但後來進攻英帕爾遭到慘敗,日軍和印度國民軍傷亡慘重,被迫撤回緬甸。

二戰印度汪精衛率軍與日本猛攻英軍,最終被中國遠征軍打回新加坡

(日軍與印度國民軍的旗幟一起飄揚)

二戰印度汪精衛率軍與日本猛攻英軍,最終被中國遠征軍打回新加坡

二戰印度汪精衛率軍與日本猛攻英軍,最終被中國遠征軍打回新加坡

(印度人紀念鮑斯的塑像和影視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