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婚嫁習俗

傣族是我國雲南邊境的一個少數民族,她們和泰國人有著一些相同的習俗。那麼你知道傣族婚嫁習俗是有哪些嗎?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以下文章吧!

傣族婚嫁習俗

傣族婚嫁習俗

傣族結婚風俗有哪些

傣家青年男女社交戀愛,傣語稱為“約騷”。當地漢族稱為“串姑娘”。傣歷新年那一天,傣家竹樓裡到處可聞一片殺雞聲,雞燒好後,便見姑娘穿上盛裝,把雞肉拿到集市上去賣,等候自己喜歡的小夥子來買。興高采烈的小夥子紛紛前來問價,如果姑娘說:“吃了再稱。”吃後又加倍要錢,便是不喜歡了。若姑娘喜歡買雞肉的小夥子,姑娘便會遞給小夥子一個凳子,讓他坐到自己身邊。這時,小夥子說:“我們傣家有句俗話:‘一起吃才香,一起抬才輕’,來我倆一起吃,雞肉才會更香。”姑娘對說:“我們傣家也有句俗話:‘放開來吃才香,放開來才利索’,這裡人多嘴雜,乾脆我倆抬到林子裡去吃。”

男女青年相愛、定情之後,便由男方父母託媒人去女方家裡提親,女方父母一般是不會阻撓的。定婚之後,就選擇“良辰吉日”舉行婚禮。婚禮一般都在女方家裡舉行,主要儀式是拴線,傣語叫“樹歡”意為“拴魂”,即把新郎新娘的魂拴在一起,把兩顆心拴在一起。

結婚那天,人們把新郎(傣語叫“黑邁”)送新娘(傣語叫“擺邁”)家裡,舉行拴線儀式。在竹樓堂屋靠裡的一端擺上一張小桌子,用芭蕉葉把桌面鋪好,上面放上兩個用芭蕉葉做成圓錐形的帽子(傣語稱為“索累東”) 下面放著煮熟的雌雄雛雞各一隻, 桌上還放有紅布、白布、芭蕉、鹽巴、一杯酒以及盛著糯米飯和白線條的芭蕉葉盒子等。主婚人坐在果子的上首,親友們靠近主婚人圍桌而坐,新郎新娘男右女左地跪在主婚人的對面。拴線儀式開始時,先由主婚人致賀詞,在座的人均伸出右手搭在桌子上,低頭傾聽賀詞。主婚人致完賀詞,新郎新娘每人從桌子上揪起一坨糯米飯,在酒裡蘸一蘸,點祭雞、鹽等物,每人連續點三次,點完後放在桌子上。接著,主婚人從桌上拿起一根較長的白線,從左到右,繞過新郎新娘的肩,把線的兩端搭在桌上,表示把兩個人的“靈魂”拴在一起,讓他們白頭偕老,永不分離。然後,主婚人又拿起兩根較短的白線,分別拴在新婚夫婦的手腕上。接著,在座的其他老人也紛紛拿起白線,分別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祝福他們婚後幸福,生出兒子會犁田、蓋房,生出姑娘會織布、插秧……

關於拴線來歷的傳說很多。有的說,古時候,有個窮孩子在王宮裡當僕人,一天公主問他:“以後我會嫁給誰呢?”窮孩子直言不諱地說:“你會嫁給我的。”公主認為窮孩子是她家的僕人,竟敢說出這樣的話來侮辱她,真是膽大包天。一氣之下,拿起一把小刀向小僕人砍去。幾年之後,這個窮孩子經過許多周折,成了一個國家的國王。不久,兩個國家聯姻,那個國家的公主正好嫁給這個窮孩子。當公主發現夫君頭上的傷疤時,悔恨萬分,當即向丈夫道了歉。為了表達他們之間堅貞、純潔的愛情,就請老人用潔白的棉線把他倆的手腕拴起來,表示他們已把靈魂拴在一起,永遠不分離了。

有的說,古時候有個小和尚跟著大佛爺出遊,遇到一個正在鋤地的愛尼小姑娘,大佛爺告訴他:“她將來就是你的妻子”.一天,小和尚又看見那個愛尼小姑娘正在鋤地,小和尚看不起愛尼人,就把她的鋤頭奪過來,向她頭上猛砸過去,姑娘頓時倒在地上,鮮血直流。小和尚以為他死了,揚長而去。事後,姑娘被守菜園的傣族老夫婦救活,並收為養女。不久,那個和尚長大了,還俗了。一天,在趕集時他發現了穿著傣裝的一個姑娘,兩人一見鍾情,傾心相愛,結為夫妻,並生下了孩子。一次,孩子問母親頭上的傷疤是怎樣來的,母親照實說了。在一邊聽著的丈夫悔恨不已,立即向妻子承認了錯誤,妻子也原諒了他。為了表示真摯的愛情,他們用白線把兩人拴在一起,並相互在手腕上拴線,表示永不分離。為了紀念這對夫妻忠貞的愛情,後來人們舉行婚禮時,就用芭蕉葉做兩個圓錐形的帽子(代表當年愛尼姑娘戴的帽子),供在婚禮桌上,併為新郎新娘拴線。潔白的棉線象徵著純潔的愛情,拴線意味著白頭偕老,永不分開。

傣族婚嫁有哪些習俗

傣族在思茅全區均有分佈,以景谷、孟連、瀾滄、江城、普洱、墨江、思茅居多。景谷、孟連的為傣那支系,瀾滄芒景、芒那的為傣繃支系,江城土卡河的為傣社毫支系。景谷傣族多住平房,土木結構,以茅草或瓦覆蓋,進門為中廳,設煮飯、烹茶、取暖用的火塘,支有鐵三腳架,廳中鋪床,供待客用,中廳左右兩廂小房為主人寢室。房屋結構有落地式和幹欄式兩種,幹欄式的掌樓,樓上住人,樓下關牲畜,堆放柴禾和生產工具。幹欄式房屋冬暖夏涼,以竹木為建築材料,以雜木為主,多用紅毛樹、錐慄樹、黑荊樹當柱,以竹片或木片做椽.房頂蓋草排或板瓦不等,房屋分上下兩層,上層用木板或竹笆圍牆,樓後搭有曬臺,孟連、瀾滄、江城整董等地傣族居住幹欄式屋。江城土卡河傣社毫支系人居住落地式雞罩籠房。

景谷傣族的服飾,男子頭纏白頭巾,節日期間愛戴氈帽、身穿白布對襟衣,寬襠子。婦女穿統裙、上衣為寬袖敞領,領口上襯白布。多數人喜歡白、藍、黑三色,老年多穿深色,少女喜穿淺色。老幼均喜戴銀耳環、玉手鐲男子有紋身習俗,從四肢到胸部、背部都可紋,紋身圖案較多,有動物形態、花卉圖案,更多的則是刺些祈願祝福之類的傣文,或是佛經中一些有影響的名言。傣繃人服飾,婦女喜愛緊身短上衣,深色長統裙,系銀扣腰帶,耳墜小巧的銀耳環,喜歡白包頭,多數用自紡自織的橫幅紅花條紋包頭。新中國建立初期,也有以此花紋布為裙的,故被他族稱為“花腰傣”。傣繃男子服飾趨於漢化。老年人穿大擺襠土布褲子,對襟土布上衣,戴氈帽或包白布包頭。婦女留長髮,不編辮子,只是挽結在後腦上插上銀髮針,然後用花包頭蓋上,傣繃人普遍喜歡黑色服裝。傣社毫男子不紋身,不鑲牙,已流行時裝,婦女上身穿緊身白布衣服,兩襟對開,釘有12對銀質雙紐扣,下身穿青色統裙,墜耳環、頭包頭巾。

傣族人的婚嫁習俗

在西雙版納旅遊,傣族導遊玉金香(傣族人只有兩個姓,男的都姓巖,女的都姓玉)告訴我們,傣族青年男女以“趕擺黃燜雞”作為傳遞愛情的方式:未婚的姑娘(騷多麗)把黃燜雞拿到市場上出售,未婚男子(貓多麗)會去買雞,如果一見鍾情,姑娘就拿出凳子,讓其坐在身邊交談,若情投意合就端著雞、搬著凳子到林陰深處去傾訴衷情。如果不中意,姑娘就漫天要價,對方感到話不投機,便知趣地走開。男女相愛又得到女方家庭的同意,小夥子要到姑娘家中幹3年苦活,每天早上到寨子的水井挑水、到山上砍柴,以滿足全家人生活之需,夜間到膠林幫助割膠,並且要學習打製銀器手藝,結婚前要親手為姑娘打製一套銀首飾和銀腰帶作為婚禮。我們看到一根銀腰帶價值1萬多塊人民幣。沒有結婚的貓多麗每天晚上只能睡在女方家的客廳裡。這是一場嚴峻的考驗。3年熬下來,得到女方家人滿意,再由男方家庭請舅舅或姨媽出面提親成婚。玉金香告訴我們:“有一個男青年曾和我戀愛,結果到我家只幹了3個月就逃走了,他根本就是不愛我的!”

傣族實行一夫一妻制,傳統的婚嫁方式是女婚男嫁,像漢族人嫁女兒一樣,男方家裡也要為出嫁的兒子準備嫁妝,陪嫁多少根據家庭經濟狀況而定,玉金香的哥哥出嫁,陪了200棵成年的橡膠樹以及打製首飾的銀料,而她妹妹娶夫,男方家裡只陪了180棵橡膠樹,虧了20棵。也有些經濟條件好的人家陪到300棵以上的。我瞭解到,一棵成年橡膠樹有50年的收割期,每年純收入在100元以上,陪嫁200棵樹,的確也是一筆不匪的支出。所以傣族人生了女兒皆大歡喜,生了兒子全家掃興,他們蔑稱男孩是“賠錢的貨”。連生幾個兒子卻不生女兒的人家甚至在村裡抬不起頭,因為“賠錢的貨”多了會把家裡陪光。傣族出嫁的男子不承擔贍養父母的責任,沒有女兒的父母老了得靠寺廟裡的善款接濟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