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战机和80%装甲车辆毁于己方误炸:高科技战争下的敌我识别

对军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都对依靠高科技武器装备对对手进行碾压感到热血沸腾,如海湾战争、巴拿马战争、以色列各场经典战争等等。但是,大家知道吗?在这些热血沸腾的高技术碾压背后,还有着一段血淋淋的悲剧:装备优势方死于自己人之手的概率远高于对敌方。

78%战机和80%装甲车辆毁于己方误炸:高科技战争下的敌我识别

为了让大家信服,我们先看一组数据。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军队击落以色列战机89架,但是同样的击落自己战机69架。海湾战争中,美国击落自己战机19架,击落伊拉克战机1架。这还不算,在这场战争中,美军25%战死的士兵是因为己方的误炸,80%战毁的装甲车死于自己人之手。

78%战机和80%装甲车辆毁于己方误炸:高科技战争下的敌我识别

是不是被这组数据惊呆了?从这些数据可知,埃及军队没击落100架对手战机,就要击落自己战机78架。美国海湾战争击毁自己战机的更是高出对手将近20倍(当然,这和伊拉克战机都埋到了沙土里不敢升空作战有很大关系)。但是,不管怎说,这么高的误伤概率也太惊人了!

78%战机和80%装甲车辆毁于己方误炸:高科技战争下的敌我识别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奇怪,怎么会发生这么多的误伤事件呢?敌我识别不是雷达系统已经完成了吗?还真不是这样!机载雷达虽然是一种有效的目标探测的手段,但是它并具备目标识别的功能。机载雷达获得目标信息仅仅是一个一维相,也就是雷达屏幕上的一个点。而且,这个目标信号的强弱和目标的飞行角度、速度等影响很大。仅仅依靠这些信息连飞鸟和战机都分辨不清楚。

78%战机和80%装甲车辆毁于己方误炸:高科技战争下的敌我识别

随着雷达技术的进步,有源相控阵全相参体制雷达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普及和应用。这种雷达可以使用合成孔径雷达模式对实现目标二维成像。虽然这种成相画质相当模糊,但好歹可以看到大致轮廓,比以前的一维成像要容易识别的多。但是,这种工作模式需要雷达接收到足够多的扫描波束,容易暴露自己的目标。而且,识别概率也仅仅达到了95%。这样的识别概率高强度战争来说也是致命的。要知道,海湾战争中美国及其盟友投入的战机就高达5000架,按照现在的识别水平也要是有250架己方战机对击落。

78%战机和80%装甲车辆毁于己方误炸:高科技战争下的敌我识别

因此,战场上的敌我识别主要依靠敌我识别器。敌我识别器是一种L波段的二次雷达,是经典的电子应答工作模式。当雷达发现目标后,询问机会向目标发送一串特定频率的的询问信号。对方接收到该询问信号后,另一个特定的频率的加密信号进行应答,从而完成敌我识别。

78%战机和80%装甲车辆毁于己方误炸:高科技战争下的敌我识别

但是,在负责的战场环境中,敌我识别器并不一定完全可靠。因此,还需要多种传感器联合识别。这些识别传感器包括雷达、红外辐射、声音信号、光信号、GPS信息等,但是这些识别手段从采集信息到信息处理需要经过大量的计算,而且不确定性因素也很多。

78%战机和80%装甲车辆毁于己方误炸:高科技战争下的敌我识别

虽然有了多种识别手段,但是作战中依然十分小心。美军规定,空中战机攻击目标前,必须经过除敌我识别器外再获取一种以上证据方可对敌方目标实施攻击;如敌我识别器失效,则必须获取两个以上其他证据才可以发起进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