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不足、技術壟斷、設備封鎖,中國「芯」難道沒希望了嗎?

經驗不足、技術壟斷、設備封鎖,中國“芯”難道沒希望了嗎?

芯片,又稱微電路(microcircuit)、微芯片(microchip)、集成電路(英語:integrated circuit, IC)。是指內含集成電路硅片,體積很小,常常是計算機或其他電子設備的一部分。

而近一段時間人們熱議的是“手機芯片”,據統計,截止2016年,中國的手機普及率達到了驚人的96%!也就是說每一百人中就有96人擁有一部手機甚至更多。國內手機普及率從2002年開始暴漲直到2016年才開始趨於平穩,據美國Zenith最新研究報告,到2018年中國的手機用戶數量將達到13億人次!在如此龐大用戶基數下,中國又將面臨一個嚴重的問題——手機的“大腦”嚴重依賴國外進口。

經驗不足、技術壟斷、設備封鎖,中國“芯”難道沒希望了嗎?

而在2018年3月28日,國家就公佈了一項《關於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有關所得稅政策》的政策,其中指出:國內半導體企業將在未來的6年內全部免稅!這表明國家已經著手扶持“中國芯”,而中國芯片行業也勢必掀起新的一波創業潮流,在政策的幫助下國有企業對芯片的研發力度將會加大,同時關於此行業的職位空缺也將加大,藉此能增加工作崗位已解決“就業難”的問題。

但是扶持歸扶持,要做好中國“芯”還要面臨哪些問題?


生產經驗不足、起步較晚

在集成電路產業領域,一般分為設計、製造和封裝三個環節。在世界範圍內,芯片的生產工藝從最初的60nm逐步演變到45nm、28nm、10nm,甚至是7nm!全球芯片製造領域裡的領先企業如三星、臺積電都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而中國的起步較晚,從現在的28nm一躍至7nm顯然是不現實的。當前我國的芯片產業、芯片設計水平與國際水準相當,但是封裝技術上就有4至5年的差距,製造工藝的差距則是3年左右,高端芯片的製造上與國際頂尖水平尚存差距,但低端芯片已經做到自給自足。

經驗不足、技術壟斷、設備封鎖,中國“芯”難道沒希望了嗎?

相關人才缺失

在芯片製造上,“工藝是個門檻”,這需要很有經驗的製造團隊,有的國內芯片企業不惜花大價錢從國外引進人才團隊,就是希望借用他們的經驗提高工藝製程水平以及芯片製造良率水平,但就目前情況而言,國內相關的技術人才應該算不上“缺失”,缺的應該是經驗,國內開發芯片的時間比較短、經驗積累較少,而芯片製造需要的是充足的經驗積累,並且研發需要連續性的幾十年幾百年的積累才行,所以這也是目前中國“芯”研發道路上的一顆“堵路石”,只有將它移除才能“一路順風”。

製造設備的進口限制

根據上世紀簽訂的《瓦森納協定》,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設備出口是有限制的,這很大程度上影響國內企業在芯片製造設備上的先進程度。製造高端芯片需要更加精密的製造器材,但是目前國內的製造器材還達不到世界領先水平只能依靠進口。即使中國向西方一些發達國家進行購買,它們也只是將它們不使用或者是對它們來說已經過時的設備進行售賣,所以國內進口的設備可能是一些二手的或者是已經達不到國際領先標準的設備,這也就間接的造成國內芯片製造工藝不如西方發達國家的製造水平。

經驗不足、技術壟斷、設備封鎖,中國“芯”難道沒希望了嗎?

難以突破技術堡壘

“芯片說難不難,說簡單不簡單。”但在一些關鍵技術上,國內企業起步晚,在發展過程中,很容易觸及國外企業已有的知識產權。比如在存儲器芯片領域,目前國內一些企業都在發展存儲器芯片,但未來很有可能會涉及到一些知識產權的問題。

資金投入巨大,普通企業難以支撐

芯片行業的發展遵循著“摩爾定律”,技術更新非常快。而每一次更新,都是一次巨大的投資。這種投入大、回報週期相對較長的行業特點,使得芯片產業成為高風險產業,一般社會資本都不願進入。這種高風險,又使得芯片行業產生所謂“大者恆大”的行業特徵,很容易形成自然壟斷,後來者發展難度極大。這也就意味著,中國的“強芯”之路必然是一場持久戰。


此生不悔入華夏,來生還在種花家。 願我能在有生年,得見你君臨天下!——摘選自QQ音樂

經驗不足、技術壟斷、設備封鎖,中國“芯”難道沒希望了嗎?

以上是《一碳科技》得到的所有信息,如果有誤請指正!

更多精彩資訊盡在《一碳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