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精锐部队军服图册

二战德国精锐部队军服图册

A:大德意志师

A1:列兵,“大德意志”师步兵团,1939年

这名士兵穿特殊的战前阅兵制服。这种服装从来没有普遍装备,它的大量库存是基于对战争将胜利结束的预期。注意特别的袖口设计完全不同于制式阅兵服,独一无二的领章则采用长条绞绳式银带设计。肩章上团的缩写“GD”采用代表步兵的白色兵种色丝线绣制,右袖子上则装饰第一版机缝银色哥特字体“Grossdeutsehland”(大德意志)字样的深绿色袖带。石头灰色的裤子则带有白色的裤边。

A2:中士,“大德意志”师宪兵团,1941年

师属军事警察部队的这名士官穿带有军事警察橙色肩章滚边和浅色领章的标准M1936式上衣,橙色的警察式环形鹰徽装饰在左上臂上。高级士官的印戳式“GD”字样白色金属扣钉在肩章上的两颗纵向排列的军衔扣之间,此外,肩章和领章都带有银灰色的编花滚边装饰。机缝的Feldgendarmerie字样(宪兵)袖带位于左袖袖口上方,第3版的萨特林字体“Grossdeutsehland”(大德意志)字样的袖带在右袖口上方出现。非常有意思的是这支部队使用独特的护胸牌,戴它是一种非正式的但受到默许的虚荣做法。这种标准的野战宪兵式胸牌发黑的背板上带有这支部队的缩写“GD”。士官的装备包括了装在手鎗套里的P08手鎗,一支地图包和一支野战用手电筒。

A3:下士,大德意志师高射炮兵,1943年-44年

这幅图展示了战争后半期青年班长的典型形象。这名下士穿带纯野地灰色领子和纯灰色绞绳式领边的M1943式上衣,戴的M1942式钢盔上用亮漆涂得粗糙不平,短靴则搭配帆布护腿。在他的右袖子上装饰最后版本的印刷字体“Grossdeutsehland”(大德意志)字样的袖带;肩章上带有高射炮兵兵种色红色的师的缩写徽章,右上臂上红色的带飞翼的弹壳图案的徽章是这支部队所特有的。反坦克部队的军人正在作防止步兵袭击炮位的准备,所以这名士官配备了全套的步兵装备以及掖在腰带里的挖壕铁铲和Seitengewehr 84/98刺刀固定器。

小图介绍A4:高级士官用印戳式大德意志师缩写的白色金属肩章扣。

二战德国精锐部队军服图册

B:“统帅堂”师

B1:上尉,“统帅堂”师的装甲掷弹团,1943年

1943年以第271步兵团为核心成立了这支装甲掷弹师的装甲步兵团。该团的这名上尉穿着野战常服,上衣是私人裁剪具军官品质的M1936式上衣,但其他的基本风貌则都是义务兵式样的。肩章、领章和帽子都带有装甲掷弹兵的草绿色滚边,肩章上带有钉上的该师狼钩图案(Kampfrune)的镀金金属徽章。左袖上的棕色织物底面袖带上绣着银色金属色的“Feldhermhalle”(统帅堂)字样。军官身上的装饰物包括一级和二级铁十字勋章、装甲掷弹兵的铜质坦克战斗章和负伤章。

B2:通信兵,“统帅堂”装甲掷弹师,1943年-44年

“统帅堂”师司令部连的这名义务役信号兵穿战争晚期用粗糙质地以次充好的野地灰色毛料M1943式上衣。他的肩章带有柠檬黄色信号兵兵种色滚边;虽然也有兵种色的古北欧字母徽章绣在肩章上的例子,但照片显示许多低级别军人只是在空白的肩章扣上简单地钉上士官用白色金属徽章。“BeVo”式棕底黑色丝线缝制的“Feldhermhalle”(统帅堂)字样的袖带出现在左臂上。士兵的M1942式钢盔带有外翻的边缘,上面没有徽章蜡贴,野战迷彩则使用糊上泥浆的做法。另外,他的全套步鎗装备包括了几支Stielhandgranate24式手榴弹和一只250发装机鎗子弹箱;在俄国的前线环境中,所有人员都需要像步兵一样参加战斗,即便是像他这样执行通信任务的士兵也不例外。

B3:下士,“统帅堂”师装甲营,1943年

作为这支新成立的装甲掷弹师中坦克营的下级士官,他穿标准的战争早期黑色装甲车辆人员制服。人造丝缝制的 “Feldnermhalle”(统帅堂)字样的袖带装饰在左袖子上,黑色毛料肩章上的刺绣的狼钩徽章采用装甲兵的玫瑰粉色兵种色。袖带和肩部的字母组合徽章的使用概率相比大德意志师来说小的多。

小图介绍:

B4:冲锋队标准的行政用军旗,陆军部队也使用它。

B5:高级士官佩戴的印戳式狼钩图案加字母缩写的白色金属章。由于刺绣肩章的短缺,很多低级士官也使用它。

B6:“统帅堂”师部队使用的特别的冲锋队式标准护胸甲。

二战德国精锐部队军服图册

C1:上尉,第57“里斯特”步兵师,1943年

除了左袖子上带刺绣的印刷字体的袖带外,这名“里斯特”步兵团的上尉展现了战争后半期相当典型的步兵军官风貌。他改穿义务役军人上衣,这比军官制服上衣更适应野战的实际要求,而他的帽子则是本应与常服搭配的大盖帽,其他的装束则包括马裤和制式军官靴。作为一种较高级的装饰,他的脖子上挂着带橡叶的骑士十字勋章。

C2:少校,“勃兰登堡”装甲掷弹师,1944年末

最稀有的精华徽章之一是“Brandenburg”(勃兰登堡)字样的袖带。这种袖带在战争尾声时被勃兰登堡装甲掷弹师下辖的两个步兵团中其中一个团的一名军官所使用。右上臂的布臂章上带有橡树树枝图案,这是轻步兵的传统标志。战争的这一阶段勃兰登堡师一直扮演着传统步兵的角色,虽然在早期的突击行动中他们还有相当比例的老兵(比如图中这名军官)。他身上日益增多的装饰包括了一级铁十字勋章、金质德国十字勋章和带橡叶的骑士十字勋章,此外还要加上黑色负伤章和步兵突击章。

C3:下士,第44“最高条顿骑士”帝国掷弹师第134掷弹团,1944年

作为经验丰富的东线老兵,这名士官正在清理一支MG34班用轻机鎗。他穿的战争末期的战斗制服包括M1943式上衣、短靴和帆布护腿。战争前半段生产的大多数高质量的皮制装备在这一阶段被功利主义的织物装备取代,但我们的主人公还是设法保留了一条黑色皮腰带。他的肩章扣上装饰彩色的“斯大林格勒十字”金属徽章以纪念在那次战役中被歼灭的第44步兵师。左袖袖口上的黑色袖带带有灰色哥特字体的“Hoch- und Deutschmeister”(最高条顿骑士)字样。我们只是推测性地描绘这种袖带,因为还没有照片证据证明它被老兵们佩戴。

小图介绍C4:斯大林格勒十字章。

二战德国精锐部队军服图册

D1:突击炮炮兵少尉,第116装甲师,1944年

诺曼底战役中,第116装甲师其中一支装甲突击炮部队的这名指挥官穿装备给突击炮乘员的野地灰色版本的特种装甲兵制服。他的帽子是流行的“老式军官野战帽”,也被称为“(帽顶被)碾压帽”。帽墙左侧的“灰猎狗”图案的标志代表他所在的师。另外,他的肩章、领章和帽子滚边都带有炮兵的兵种色猩红色。

D2:下士,第21装甲师第22装甲团,1944年

身为北非战役老兵的这名士官作为坦克车车长穿戴着标准版黑色装甲兵裤子和他自己保留的受欢迎的M1938式黑色装甲兵野战帽。当然黑色的装甲兵夹克已经被带有巨大外部口袋的轻便的野地灰色粗斜纹棉工作服所取代——炎热的夏季,许多部队都会采取这种手段。左袖上的非洲战役袖带能在装甲兵夹克上出现非常少见,因为大多数参加过非洲战役的老兵1943年5月都已经在突尼斯被送进了监狱,据推测图中人物在当时可能在偏远孤立基地执行任务或者正在休假,之后才加入了重建的这个师。

D3:下士,装甲教导师第901装甲掷弹教导团,1944年

这支部队以穿着掷弹兵用野地灰色装甲兵式制服而闻名。图中士兵的钢盔用拉绳收口的迷彩布料包裹,迷彩的样式则是常见的“Zeltbahn”式。上衣肩章上的L字母徽章代表教导(Lehr)部队,类似的徽章也被其他兵种所使用,比如装甲狙击教导部队(Panzerjager-Lehr)就采用PL字母组合的徽章,但是这个师只带单体L字母。除了这种刺绣的字母徽章,他的肩章和领章的外缘还配有装甲掷弹兵的草绿色滚边。他所获得的二级铁十字勋章(纽扣别上别着它的绶带)、黑色负伤章以及铜质装甲掷弹兵版坦克战斗章也展示在他的身上。作为一名班长他还携带了一支9毫米口径的Erma MP40冲锋鎗和与之对应的三联装弹夹包。

小图介绍

D4:第116“灰猎犬”装甲师。

D5:装甲教导师的字母L(代表Lehr,教导之意)白色金属徽章。

二战德国精锐部队军服图册

E1:中士,第503重装甲营,1944年

整幅图中间的这名人物典型地表现了1944年虎式坦克乘员的形象。他的制服由标准黑色装甲兵制服和M1943式通用野战帽组成。帽子一侧的小的白色金属徽章是这个营的虎式坦克乘员专用的。他的肩章上展示着代表他所在营番号的白色金属数字徽章,虽然这类徽章已经被弃用很长时间了,但个别单位仍然在使用它直到战争结束,数字500就是虎式坦克营的荣誉代号。

这幅图的其他人物展现了虎式坦克部队人员的一些不同风貌:

E2:本土展示了一款空军式样的但缺乏前脸的“扇贝型”下拉帽边(陆军部队的所有这类帽子都是如此)和国家的三色帽徽的黑色野战帽。三色帽徽是来自第502重型装甲营的虎式战车的“王牌”奥托·卡尔尤斯少尉所特许佩戴的。

E3:一款不同寻常版本的M1943式军官野战帽被第507重装甲营的一些人员使用,它只有帽冠和下拉帽边前缘的位置带有金属灰色的滚边。这幅展现埃里克·施密特少校形象的图画中国家的圆形帽章同样被省略了,或者是藏在了两颗扣紧下拉帽边的纽扣下面。

E4:虎式坦克部队的一些成员在东线的冬天会穿着夹克式羊皮外套。第502重装甲营营长Willi Jahde少校所留下的照片就验证了这一点,照片中他的外套上没有配肩章,但佩戴了1942年开始采用的各种服装通用的黑底绿色图案军衔徽章。

二战德国精锐部队军服图册

F1:少尉,“冯·马肯森元帅”师第5骑兵团,1945年

少尉戴着大盖帽,穿标准军官版M1936式上衣、带加厚内裆的马裤和标准的骑兵马靴。他的帽子和上衣上带有骑兵兵种识别色黄色的装饰。在大盖帽上陆军帽徽和国徽之间配有传统的金属骷髅头帽徽(起源自旧普鲁士军队中的近卫轻步兵),同样的徽章也出现在肩章上。右前臂上的带Feldmarschall v Mackensen(冯·马肯森元帅)字样的团的袖带和上臂上的黄色臂章也在图中得到表现,后者是第4骑兵师的部分成员在1945年开始使用的。

F2:骑兵一等列兵,“冯·马肯森元帅”师第5骑兵团,1945年骑兵团

骑着一辆NSU摩托车的这名义务役士兵穿M1943式野战服以及短靴和帆布护腿。战争末期仍然骑着马的那些骑兵部队的照片显示老式的M1938式军帽仍然和M1943式大盖帽一起被使用,骷髅头徽章(比规定的款式稍大,有可能是私人获得的)则钉在鹰徽和国徽之间。同样的主题图案的金黄色刺绣版本还出现在肩章上,这与士兵保留使用的团的袖带做工都很好,他们都是奥地利当地的“乡村工厂”制造的。

F3:中士,第24装甲师第24装甲团,1943年

根植于骑兵的这支部队,其发源通过这名士官级坦克指挥官制服上的肩章和领章上的金黄色骑兵兵种色滚边得到体现,黑色装甲兵野战帽的国家圆形帽章上方的倒V字形滚边也是同样的颜色。

二战德国精锐部队军服图册

G1:装甲部队中士,元首护卫旅,1944年

在元首司令部服役的这名士官佩戴独一无二的一组徽章。作为装甲部队的一名成员他穿黑色装甲兵制服,但肩章、领子和领章以及野战帽上的滚边采用白色装饰而不是粉色。“GD”字母组合的白色金属徽章出现在肩章上,右袖子上展示着带“Grossdeutschland”(大德意志)字样的袖带,左袖子上则展示着带“Fuhrerhauptquartier”(元首司令部)字样的袖带,这代表他曾在希特勒的司令部中服过役。在这种夹克上出现上述的组合相当少见,有少量珍贵的战时照片显示了这种情况的存在。

G2:装甲掷弹兵,元首掷弹师,1945年

乍看起来这名士兵穿的是战争末期装甲掷弹兵相当典型的短版M1944式“战斗服”上衣和裤腿渐细的裤子以及短靴和帆布护腿。上衣肩章上刺绣草绿色的“FG”字母组合,右袖带上则装饰着带有“Grossdeutschland”(大德意志)字样的袖带,这两样组合在一起成为这名士兵作为短命的元首掷弹师成员的标志。另外,元首掷弹师的专用皮带只在短时期内使用所以极端的稀少。我们的主人公还携带了一支半自动Kar 43步鎗以及固定在战争晚期织物装备上的装它的弹夹的帆布弹药包,而他的M1942式头盔则将就地附上鸡笼网用以插伪装用植物。

G3:中士,柏林警卫营,约1943年

“大德意志”师的这名步兵士官被轮换到柏林警卫营执行任务。他的基本型M1936式常服是其作为“大德意志”师士官时得到的,但在他的肩章上代替了原来普通的“GD”字母组合的是哥特字体的字母“W”(德语Wache的缩写,警卫之意),用以代表他在这支帝国首都警卫部队服役的经历。即便是离开这支部队,这一装饰仍被看作是一种公开的荣誉而不仅仅是为了激励其他士兵。

G4: 元首掷弹师的“FG”字母组合标志。

二战德国精锐部队军服图册

H1:中士,第3山地师第138山地步兵团,约1942年

这名经验丰富的山地步兵士官是参加过1940年4、5月间的纳尔维克战役的老兵。他一直保留着团的番号“138”在自己的肩章上,虽然在战争爆发后官方将它逐渐淘汰。肩章的滚边和M1936式上衣的“亮色”领章都采用山地部队的兵种色浅绿色。他的左臂上佩戴着纳尔维克战役盾形章,右臂上则是山地部队的雪绒花臂章,同样图案的黄白色金属帽徽则钉在山地帽的左侧。中士携带全套的步鎗用装备和几颗M1939式“鸡蛋型”手雷,他获得的二级铁十字勋章和步兵突击章都装饰在他的身上。

H2:爱德华·迪特尔上将,拉普兰地区总指挥官,1943年

山地步兵最具领袖魅力的人物无可争议应该是爱德华·迪特尔将军。在1940年作为第3山地师师长的他拥有高超的登山技术。图中珍贵的“Heeresbergfuhrer”(军队指挥官)徽章出现在他的右胸口袋上,手缝的暗色版山地部队雪绒花徽章则本来是应该出现在右上臂上的。身上佩戴纳尔维克盾形章、带橡树叶的骑士十字章和一战时期的装饰物的迪特尔还拥有帝国元帅格林授予他的带钻石附件的侦察机飞行员徽章。罕有的迪特尔的照片中的一张显示他佩戴了类似种类的装饰物,但有时他只佩戴带橡树叶骑士十字勋章和纳尔维克盾形章。将军的石头灰色马裤上带有将官用红色裤线滚边和装饰带。他通常选择穿山地靴和式样相当传统的一直绑到膝盖上的绑腿而不是马靴或短绑腿。迪特尔还配有版本独特的海军版短劒,这是海军赠与他的礼物以纪念在纳尔维克的那场军种间紧密的协同作战。短劒的剑鞘上装饰改良的缩小版驱逐舰战斗徽章和山地部队的雪绒花徽章,并以陆军而非海军的方式悬挂。战后多年,在1944年夏迪特尔飞机失事遇难的地点找到了遭到严重损坏的这支独一无二的短劒。

H3:三等兵,第5山地师,1943年

山地步兵的这名下级士官骄傲地展示了他左臂上的带“Kreta”(克里特)字样的袖带,这是用来纪念他参加1941年5月在克里特岛的艰苦战役的。山地帽左侧山地部队制式的雪绒花徽章前方是钉在上面的“Gams”(岩羚羊)徽章——这是第5山地师的半官方师徽,采用站在山尖上的小的白色岩羚羊图案。M1943式上衣带有全野地灰色领子和暗色的领章;兵种色仅体现在野地灰色肩章的滚边上。这名士兵还配备了黑色皮制装备以及98k步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