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們阻攔嘉靖帝認親爹爲父親,皇帝非常氣憤,一口氣打死16人

文/格瓦拉同志

明朝皇帝對羞辱官員有特殊的癖好,證據之一便是公然在朝堂上打他們的屁股,此即“廷杖”。在明武宗、世宗兩朝,不僅廷杖使用的頻次和規模遠超之前,而且還出現打死人的現象,尤其是在左順門那次著名的廷杖中,竟然有十六名大臣被世宗下令打死,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一切還要從著名的“大禮儀”事件說起。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駕崩,由於沒有兒子,張太后經與內閣首輔楊廷和商議後,便頒佈懿旨,命令興王朱厚熜進京繼承皇位。朱厚熜是明孝宗的侄兒,武宗的堂弟,興獻王朱祐杬的次子,奉命入京繼位時,還是個年僅14歲的少年王爺。朱厚熜接到命令後,便興沖沖的趕往京城,結果在郊外便被兜頭澆了一盆“涼水”。

大臣們阻攔嘉靖帝認親爹為父親,皇帝非常氣憤,一口氣打死16人

朱厚熜本是藩王,後繼承堂兄明武宗的皇位

原來,奉命迎接朱厚熜入城的禮部尚書毛澄,根據楊廷和的授意,要求他必須以孝宗之子的身份入城即位。楊廷和之所以這樣做,是出於維護宗法的考慮,認為朱厚熜既然由小宗(藩王)入繼大宗(皇帝),就應該效法漢哀帝、宋英宗,尊奉大宗為正統,也即要認伯父孝宗為父親。他的這套理論雖然看似荒謬,但卻代表著文官集團的整體意識。

然而在朱厚熜看來,楊廷和的建議簡直是荒唐透頂,況且在武宗遺詔和張太后的懿旨中,也沒有這種說法,而是簡單地提到“嗣皇帝位”四個字。所以針對楊廷和等人的建議,朱厚熜堅決不予配合。在僵持不下的情況下,張太后命令擱置爭議,讓朱厚熜從大明門入城,隨即在奉天殿即位,朱厚熜即是世宗嘉靖帝。

大臣們阻攔嘉靖帝認親爹為父親,皇帝非常氣憤,一口氣打死16人

楊廷和等人執意要求嘉靖帝認孝宗為皇考

嘉靖帝甫一即位,便下令群臣議定武宗的諡號及生父的封號,此時楊廷和等人再度發難,堅決要求皇帝尊孝宗為皇考,而稱呼生父為皇叔考,並且揚言朝臣中敢有異議者即為奸邪之徒,其罪當誅。對於此議,嘉靖帝當然不肯就範,幾次下詔要求尊加生父徽號,但每每都被楊廷和等人封還,讓他乾瞪眼也沒有辦法。

正當嘉靖帝一籌莫展之際,新科進士張璁上疏支持皇帝,認為他的即位是繼承皇統,而非繼承皇嗣,即所謂“繼統不繼嗣” 。按照這套理論,皇統不一定非得由父子相繼,況且漢哀帝、宋英宗在即位前,都是首先被立為太子然後才即位的,但嘉靖帝明顯不屬於此例,所以尊興獻王為生父無可厚非。

大臣們阻攔嘉靖帝認親爹為父親,皇帝非常氣憤,一口氣打死16人

張璁提出“ 繼統不繼嗣 ”的觀點,為皇帝解圍

嘉靖帝看到奏疏後龍顏大悅,隨即將其交由廷議。可楊廷和、毛澄等人仍頑固堅持前議,並仗著人數上的優勢,對皇帝進行夾擊。最終的結果是雙方各退讓一步,嘉靖帝違心地尊孝宗為皇考,但同時也給生父爭得一個“本生父興獻帝”的稱號。但對於張璁,楊廷和等人卻沒有客氣,把他外放到南京擔任刑部主事,形同將他閒置起來。

張璁心裡很清楚,皇帝“服軟”不過是暫時的,以後終將進行反擊。所以到了南京沒多久,張璁便和同僚桂萼等上疏重提舊事。嘉靖帝也有心推翻前議,便將兩人召進京城做翰林學士,專門負責追尊生父徽號、祭祀等禮儀事項。

此時的楊廷和已是年近七十的老翁,跟少年天子齟齬多年,漸漸地也產生了恐懼、厭倦的情緒,眼見著皇帝不廢除前議不罷休,知道如果再阻止下去,自己和家族恐怕都有滅頂之災。所以在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楊廷和請求致仕,並很快便得到皇帝的批准。

大臣們阻攔嘉靖帝認親爹為父親,皇帝非常氣憤,一口氣打死16人

楊廷和下臺後,嘉靖帝執意要追尊生父

楊廷和下臺後,文官集團雖然陷入“群龍無首”的境地,但出於對前議的堅持,便又集結在禮部尚書汪俊、吏部尚書喬宇的周圍,再次對皇帝進行“圍堵”,人數近兩百五十人。可嘉靖帝如今已坐穩皇位,再也不肯受文官集團的挾持,所以在當年七月,便命禮部為其父母上冊文,並祭告天地、宗廟、社稷,正式將生父尊為皇考。

文官集團見嘉靖帝一意孤行,便在楊廷和之子、狀元楊慎的領導下,抱團在左順門下跪痛哭,懇請皇帝收回成命。嘉靖帝倒也不廢話,命令錦衣衛將這批人全部抓捕,除四品以上官員停俸外,其餘五品以下官員134人則於數日後在左順門外集體處以廷杖之刑。

大臣們阻攔嘉靖帝認親爹為父親,皇帝非常氣憤,一口氣打死16人

在左順門外,十六名大臣被活活打死

廷杖本來是羞辱大臣的刑罰,可嘉靖帝實在是痛恨這批人,便下令“用心打”,結果有十六位大臣在當場竟被活活打死(“癸未,杖馬理等於廷,死者十有六人。”見《明史·卷十七·世宗本紀一》)。左順門廷杖後,反對派官員紛紛緘口,再不敢提出非議,為時三年的“大禮議”事件終以嘉靖帝的獲勝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