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運河是一類典型的線性文化遺產。它貫通南北,通航長達八朝,漕運惠及全國,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高效和最有影響力的南北經濟文化資源交互傳播線路。它的價值構成是多元與多層次的:既有作為線路整體的文化價值,又有承載該線路的自然生態價值;既包括其內部的建築和其他單體遺產自身的價值,也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蘊涵的人文價 值……從這些基本的界定看,在時間上自春秋時代至今一直使用,在空間上一直作為中國南北地區聯繫的重要樞紐,無疑是世界文化遺產中一條重要的“文化線路” 。隋唐大運河與“一帶一路”都是一個促進各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舉措與優勢互補的平臺,有相通之處。洛陽作為該項戰略規劃的重要區域,區位交通優勢突出,隋唐運河的發展與保護與“一帶一路”相關產業合作基礎良好,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 開放平臺逐步完善,人文交流日益密切,歷史文化旅遊以及文化傳播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一、隋唐大運河的重要特徵
(一)選線貫通南北
隋唐大運河北起涿郡(今北京),南至餘杭(今杭州),以洛陽為轉折點,向東南、東北成扇形展開,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選線利用黃河水源為主水源,巧妙利用原有河道,控制自然落差高度,扇形展開溝通五大水系及其支流,形成了南北貫通的水運網絡大動脈,是人類改造自然的一項壯舉,對中國古代的全國統一和經濟、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
(二)漕運惠及全國
漕運在中國封建社會具有一種獨特的政治功能,運糧看上去是一種經濟行為,但實際上卻有著濃重的政治色彩,因為古代的漕糧就是中央的財政調撥。尤其是多事之秋,漕糧便成為穩定大局的先決條件。隋唐運河肩負著南糧北運、水利灌溉以及軍資調配的重要職責,成為隋、唐、宋等時期江山社稷賴以存續的漕運命脈。
隋唐大運河的選線具有開創性,它首次由北向南綴連了五大水系,而且貫穿了華北平原、淮海平原和杭嘉湖平原,並且帶動了運河沿線與支線附近城鎮的興旺,為中國東部和中部地區的社會發展開闢了一種新格局,形成運河沿線獨有的自然景觀風貌和歷史文化遺蹟。
(三)文化交流頻繁
隋唐大運河在歷史上成為溝通多個文化地帶的文化交流路線,融會貫通著沿線不同地域的建築、文學、大眾文化、習俗、儀式、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這個線形文化帶串聯了多個當時極為重要的文化城市, 長安、洛陽(隋唐),開封(北宋),杭州(南宋)等都曾一度成為國家的政治經濟樞紐。大運河可以被定義為中國文化的交融之路和統一之路,突出體現了 “代表一定時間內國家、地區內部或國家、地區之間人們的交往, 代表多維度的商品、思想、知識和價值的互惠和不斷的交流,並代表因此產生的文化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交流與相互滋養”的線性文化遺產特質。
(四)資源溝通高效
隋唐大運河在歷史上成為最高效和最有影響力的南北經濟文化資源交互傳播線路。隋、唐、北宋年間的大運河,已不是單一的因戰爭而修的運輸線,而成為溝通經濟重心與政治中心的國家交通大動脈,成為維護國家統一的生命線。
隋唐後,運河通航促進了南北方農業的技術交流和作物品種的改良,農業經濟的“商品化流通”覆蓋了運河流域和流域之外的廣大的中國村莊。北宋年間大運河運輸的繁忙達到了 “漕引江湖半天下財賦,並山澤百貨悉由此路而進”的程度。所以大運河在隋唐水道交通上比江河等水運要居較高的地位,已成為“中央政府的支柱”。在北宋年間,大運河也成為建國之本。運河地區從古到今都是全國工商業和農業最發達的帶狀區,也是人口稠密、物資集中、流通活躍、交通便捷的區域。
大運河是展示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的一條長廊,是古代名勝古蹟薈萃的博物館,是古人運用水利工程、地理科學和相關內河航運技術的資料庫。大運河與“一帶一路”在國家戰略上有著重要的意義,洛陽是隋唐大運河的東起點,同時也是一帶一路在中原地區一個重要的樞紐。河南省政府更將洛陽看作是河南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助推器和第二中心。
二、洛陽“一帶一路”建設發展的優勢條件
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洛陽具有不可替代的區位優勢、基礎條件和資源優勢,這為河南融入全球價值鏈和全球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區位交通優勢突出
洛陽地處歐亞大陸橋東端,具有“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交通區位優勢。洛陽可以憑藉隋唐大運河向東承接揚州、蘇州或杭州等東部沿海發達區域,可以通過連雲港直面太平洋,涵蓋沿海各省份,連接海上絲綢之路;向西有直到西安、蘭州、成都或重慶的高鐵,貫通廣大西部內陸地區, 通向亞歐大陸;向北對接京津冀等北方經濟;向南有鐵路連接珠三角和長江中、上游地區等南方經濟。河南省是國家最新城鎮化戰略格局中陸橋通 道橫軸和京哈京廣通道縱軸的交匯處,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發達地區輸歐產品的匯集點,也是中亞、歐洲輸入貨物的分撥地。河南通往歐洲的鄭歐班列優勢明顯,班次密度、貨重貨值、服務區域均居中歐班列首位。
(二)能源和產業合作基礎良好
洛陽處於西電東送、西油東調、北油南下、西氣東輸的樞紐位置,是中亞、俄羅斯等境外資源能源進入我國中東部地區的必經之地。河南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具有較強的產業互補性,高度契合中亞、中東歐、東盟等地區的市場需求。河南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大省、畜產品生產大省和第一糧食加工大省,擁有6個全國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11家全國農產品加工示範企業。洛陽作為鉬礦開採量比較大的市,作為全國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和能源原材料基地,洛陽在有色金屬、裝備製造等行業優勢突出。近年來,與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克蘭等國家在良種繁育、畜禽養殖等領域建立了合作關係;與烏茲別克斯坦、孟加拉、 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國家在紡織、機械製造、採礦、鋼鐵等領域積極開展合作,建立了一批加工貿易基地。
(三)開放平臺逐步完善
近年來,洛陽加快推進內陸開放高地建設,設立了全國首個以航空港經濟為主題的洛陽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中部地區首個綜合保稅區,擁有14家國家級高新區、經開區,總量居中部地區首位,擁有洛陽航空口岸、洛陽鐵路東站貨運口岸、洛陽航空口岸3個一類口岸,河南進口肉類指定口岸獲批籌建。初步形成了以國家級綜合實驗區、綜合保稅區、國家級開發區和各類口岸為支撐的全方位、多層次開放平臺體系,具備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深化合作的便利條件,特別是洛陽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窗口平臺作用日益凸顯,已成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戰略高地。
(四)人文交流日益密切
洛陽文化底蘊深厚,與沿線國家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文物保護科技研發、博物館建設、藝術創作、文化人才培養等領域全面開展合作,聯合舉辦了一批雜技、歌舞、豫劇、文物、少林功夫等展演活動,初步搭建了多元化文化交流平臺。與中亞、中東歐和東盟國家在中外合作辦學、國際學生教育培養、孔子學院建設、漢語教師志願者派遣、職業教育培訓、學 術交流等方面開展了廣泛的雙邊交流活動。與俄羅斯、白俄羅斯在光學、 有色金屬綜合回收、環境工程、道路養護等方面開展了合作,建立了白俄羅斯國家科委-河南省政府科技合作指導委員會。與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在玉米、棉花種植,肉牛育肥等農業科技領域不斷深化合作,建立了吉-中農牧業科技示範中心。這些都為河南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積極作為、發揮更大作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 產業外投、海外併購取得進展
洛陽抓住全球經濟復甦乏力、海外併購持續升溫的機遇,大力支持產業外投、海外併購。近年來,舉行了支持企業走出去服務銀企對接會、“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推介會”等活動,推動河南優勢企業和富餘產能“走出國門”。洛陽在前面成功了收購了巴西最大的鉬礦加工企業,積極幫助龍頭企業解決海外工程招標、法律諮詢、設備回運等問題,支持龍頭企業拓展海外市場。
三、隋唐大運河對洛陽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的對策
(一)城市化是洛陽經濟增長的充分條件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隴海蘭新沿線經過17個重要城市,研究發現基礎設施建設對本地經濟增長產生不同的空間溢出效應,促進了經濟帶的快速發展。 而城鎮化進程需要大量基礎設施的支撐,因此,城鎮化成為推動經濟帶經濟發展的動力之一。河南省是新興產業大省,洛陽的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是河南省協調發展的典型代表。隨著河南省城鎮化率的逐步提高,城鎮人口增加的目標逐漸實現,而新型城鎮化的提出使“以人為本”上升為城鎮化進程的重中之重。人的發展將繼續成為洛陽市“十三五”規劃的重點之一。人的城鎮化包含三個方面:首先,遷移流動人口市民化後的社會融合;其次,滿足社會群體需求與提升人民福利;最後,人的發展與城市化建設尤其是就業是城鎮化經濟效益可持續的保證。從洛陽市近10年的縣域城鎮化水平變化上看,洛陽市的縣域城鎮化率整體上呈上升趨勢, 並且表現出城鎮化率高的地區經濟增長緩慢、城鎮化率低的地區經濟增長迅速的趨勢,縣域間城鎮化水平差距逐漸縮小。洛陽市鄉鎮工業化已經進入穩定發展階段,城鎮化的基本目標已經實現。完成了城鎮化的基本目標鄉鎮工業化,後期的城市化才能對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發展人力資本、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等發揮促進作用。
(二)擴大能源資源合作
洛陽要深化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西部省份的能源合作,堅持 “內增”和“外引”並舉,構築聯通“一帶一路”的能源戰略大通道。一是西向強化與中亞能源資源合作。規劃研究商丘-洛陽-西安-蘭州原油管道,連接西北(中哈)陸路原油進口通道,增強以洛陽、商丘、南陽、 濮陽為核心的中原煉化基地油品供應保障能力。支持省內骨幹企業參與煤炭開採合作區塊建設,以及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和黃金、銅等礦產資源勘探開發。積極鼓勵中原油田等能源企業走出去開發能源資源,依託襥陽等城市發達的油氣管網優勢,建設集原油、天然氣等綜合能源物流中心和儲運交易中心。二是西南向強化與東盟能源資源合作。規劃研究洛陽-南陽 -重慶原油管道,連接經重慶-昆明-西南(中緬)陸路原油進口通道。 規劃建設鄭州經重慶至昆明的天然氣管道,連接昆明-西南(中麵)進口通道。推進印度尼西亞鋁土礦和鎳鐵礦、老撾水電站等東南亞國家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建設。三是東向強化與海上能源進口通道聯繫,推進日照-濮陽-洛陽、日照-東明-商丘原油管道建設,推進海氣登陸連雲港-商丘管線、沿海進口 LNG進豫等項目建設,打通海上進口能源通道。支持河南資源和能源型企業利用“一帶一路”沿線資源能源、環境容量,把價值鏈放到全球範圍內進行更合理的配置和調整,提升國際競爭力。
(三)堅持改革開放,深化科技人文互動交流
隋唐大運河的發展繁榮時期,也正是中國與各鄰邦國家外交交流頻繁和文化繁榮時期。文化上的交流,經濟上的互惠互利,都有利於洛陽的發展。 洛陽應該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人文先行,密切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交流合作,彰顯洛陽文化實力。
1. 深化文化交流,圍繞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促進與沿線國家文化共振、共鳴和共享。
發揮洛陽曆史文化資源優勢,加快推進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以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開封、洛陽、鄭州為載體,建設“一帶一路”與中原文化、盛唐文化、 宋文化交流中心。舉辦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原文化大型宣傳活動,重點推廣禪武文化、太極文化,塑造“武林聖地、功夫搖籃”文化形象推進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
2. 深化教育合作。
啟動“留學洛陽計劃”,參與教育部“留學中國”計劃,爭取更多河南高校列入“中國政府獎學金”招收院校名錄,吸引學生來豫留學。支持 中醫、武術、農業等特色院校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合作辦學。
3. 深化科技合作。
吸引跨國公司和沿線國家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在豫設立分支機構、 國際科技園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創新孵化平臺,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節能環保、旱作農業等領域聯合開展研發活動。
4. 深化醫療合作。
發揮洛陽中醫藥大省優勢,率先實施中醫藥國際化戰略,推廣中藥、 中醫推拿、針灸、康復理療,開拓中醫中藥醫療保健服務市場。積極引進東南亞國家醫療觀光療養產業資本,加快中醫藥資源和觀光旅遊資源開發利用。探索與沿線國家合作建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重大傳染病聯防聯控機制。
5. 深化旅遊合作。
強化與沿線國家重要節點城市合作,推動資源共享、品牌共建、客源 互動,積極策劃開發絲綢之路自駕遊、絲綢之路文化尋根探秘之旅、青少年修學旅行、中國功夫研修之旅等一批獨具特色的系列旅遊產品,共同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
(四)大運河申遺對洛陽“一帶一路”的利益共存影響
中國大運河申遺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戰略機遇,同時又是情況複雜、 涉及面廣的一項重大社會系統工程。因此,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就必須由政府和社會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當前,大運河申遺工作已進入世界評審攻堅的最後關鍵階段,其中,河南洛陽段,因洛陽遺產豐富,保護良好,具有較強的申遺優勢。
四、結語
隋唐大運河歷史悠久、遺產豐富、底蘊深厚,是中國大運河申遺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藉助歷史戰略機遇,進一步深化其研究。促進中原經濟區、洛陽航空經濟綜合實驗區(國際航空樞紐港)與洛陽都市區建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旅遊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提供挖掘調查考證科研依據,則更具有特定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本文為“大運河沿線八省市社科聯+北京市網信辦”聯合主辦的“我身邊的運河故事”徵集發佈活動(河南段)來稿。)
閱讀更多 人文之光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