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的「焦慮」怨不得別人

美團的“焦慮”怨不得別人

【藍科技】水木

前邊忙著上市,後邊火燒屁股,美團的宏圖霸業註定是不可能一帆風順了。

想要上市、突破更大的估值,單靠外賣業務這一個“故事”是一定不會打動更多的投資人,美團王興也一定會選擇豐富自己的融資籌碼,讓這個“故事”顯得更加圓滿,所以在這個故事的基礎上多拍點續集、姊妹篇,並以此作為撬動更多資本的“支點”,成為美團上市之前必須要鋪設的開篇前序。

基於這樣的考慮,也就不難理解美團為何重複的將戰火燃向其他領域,別人吃的好好的,突然過來一個搶飯碗的,換做誰也不會答應,所以緊隨其後的就是搶地盤和守地盤的攻防大戰,在各領域輪番上演。

更要命的是美團不甘心只搶“一碗飯”。

近一年的時間,美團四面出擊,收購膜拜單車與OFO、哈羅單車形成正面對抗;手握流量入口叫板滴滴;在酒旅領域樹敵飛豬、去哪兒、攜程;踏入生鮮想和京東、盒馬、永輝一決雌雄;進軍大娛樂與阿里淘票票公開互撕……這節奏不免讓人覺得美團的飢渴程度確

實是一碗飯解決不了。

其中,美團最大的敵人當屬阿里巴巴,除了前仇舊怨還有哪些原因是導致這對昔日的好基友徹底決裂的呢?

在商言商,不可置否,利益最大化是商業規則裡面最重要的一條,互聯網經濟最看重的就是流量,誰能擁有更多流量誰就會擁有更多的商業話語權,誰就會收穫更多的利益,只有牢牢的把握住流量入口,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顯然,在這方面阿里巴巴是最深有體會的。

當然,美團也是有這個潛力的,所以面對威脅,阿里巴巴當然不會置若罔聞。因此,除了最初美團轉投騰訊的“往日冤”,對利益的追逐則是“阿美大戰”的“近日仇”。所以,其實這裡面並沒有摻雜所謂的私人恩怨。

有意思的是阿里巴巴和美團一樣,也在不斷擴張,但不一樣的是阿里巴巴似乎很少樹敵,且圈子裡的人緣也不錯。但反觀美團幾乎到了被“圍而聚殲”的地步。

阿里巴巴同樣是在搶飯碗,但人家似乎“搶”的很儒雅,在被搶的人看來似乎都挑不出毛病,而且人家還很配合。這個現象就值得分析一下了,因為這裡面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存在-格局。

同樣是在商言商,有的人主張共同富裕、有錢大家一起賺,馬雲說過“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通過阿里巴巴來幫你賺錢。但是有的人卻還停留在眼睛緊緊盯住自己的“小錢包。”

在零售領域阿里巴巴以28.8億美元入股高鑫零售同時與銀泰、蘇寧 、三江、百聯等零售企業陸續達成全面戰略合作,致力於將新零售的成功模式開放賦能給所有零售合作伙伴,推動線上線下融合和商業互聯網化全面提升。

在物流領域聯合圓通、百世匯通諸多行業內頂級物流強化基礎設施搭建,在中國及全球智能供應鏈倉儲佈局上,聯合了蘇寧物流並開設了智能倉儲機器人快倉。

在大娛樂領域阿里巴巴入股萬達影業雙方旨在共同發力國內電影市場。

在共享出行領域投資OFO與哈羅單車,共同佈局未來出行市場。

所以阿里巴巴馬雲和美團王興在格局上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阿里巴巴馬雲也有很多敵人,但大家卻都願意跟阿里合作,美團王興也有很多敵人,但大家卻都圍攻。

兩者的格局和視野不一樣。商業逐利,有對手是正常的。馬雲的策略是讓對手變成握手,合作共贏;美團的做法是讓對手變成更大的對手。除了商業模式不同,影響力不同,兩位商界名人之間的氣質明顯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