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攜程的“焦慮”:業績虧損、增速下滑,又陷“大數據殺熟”漩渦


攜程的“焦慮”:業績虧損、增速下滑,又陷“大數據殺熟”漩渦


攜程OTA“王者”的地位岌岌可危。

根據攜程(Nasdaq:CTRP) 發佈的最新財報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歸屬公司股東的淨虧損12億元人民幣(約合1.76億美元),公司解釋主要是由於權益性證券投資中公允價值變動造成的損失。實際上,這已經是連續第二個季度公司淨利潤虧損。2018年第三季度,攜程淨虧損11億元人民幣,為2016年第二季度以來首次出現季度虧損。

行業分析師認為,自2018年年初機票附加產品被重點監管後,攜程在機票上面的盈利能力迅速下降,機票業務最終拖累攜程增速。在國內業務上,也面臨著美團等勁敵的強勢追趕甚至反超;國際化業務方面,儘管已收購或投資多家海外公司,但其規模與海外巨頭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年3月,攜程又因“大數據殺熟”事件陷入輿論漩渦,儘管作出了及時解釋和澄清,攜程的品牌形象和用戶信任度再度受到打擊。

兩個季度虧損21億元,核心業務增速下滑

2018年第四季度,攜程歸屬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為12億元人民幣,加上前一季度淨虧損11億元,兩個季度攜程淨虧損已達到21億元人民幣。對於出現虧損的原因,攜程表示主要因權益性證券投資中公允價值變動造成損失。

“攜程在2018年最後一個季度取得了出色的業績。”攜程旅行網CEO孫潔表示,“這一年儘管面臨了各種挑戰,我們仍專注於開發創新性的產品並加強對供應商的支持。”

與第三季度相比,攜程的核心業務機票、酒店預訂等營收環比增速明顯下滑。2018年Q4酒店預訂業務營收為人民幣27億元,同比增長22%,比上一季度下滑27%;交通票務營收為人民幣34億元,同比增長17%,比上一季度下滑6%;旅遊度假業務營收為人民幣7.21億元,同比增長31%,比上一季度下滑48%。

這使得攜程總體營收增速處於比較低迷的狀態,2018年全年上市公司淨營業收入為31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其中,2018年Q4淨營業收入為76億元,同比增長22%。而在2018年Q1之前,攜程已連續11個季度保持了40%以上的營收增速。

券商研究員劉樂文在接受《商學院》記者採訪中表示,自年初機票附加產品被重點監管後,攜程在機票上面的盈利能力迅速下降,而機票業務恰恰是攜程核心業務中毛利率比較高的部分。疊加國內宏觀經濟環境壓力,導致機票業務最終拖累攜程增速。

在國內酒旅業務上,攜程也正遭受競爭對手的強勁衝擊。“國內酒店間夜數”被視為衡量酒店業務實力的重要指標。美團在2018年財報中宣佈,其2018年國內酒店間夜數為2.8億,同比增長38.5%。按預定間夜量衡量,2017年美團的市場佔有率已接近攜程;2018年3月,美團酒店以2270萬的單月間夜量首次超過攜程、去哪兒、同程藝龍的總和。而在攜程2018年財報中,“國內酒店間夜數”未作透露,對於《商學院》的詢問也未作回覆。

近年來,美團、阿里飛豬等平臺依靠綜合流量平臺和生活服務平臺的優勢迅速切入到OTA領域。易觀國際分析師刑曉亮對《商學院》表示,美團的MAU(月活躍用戶人數)接近攜程的三倍,美團流量成本和獲客成本要比攜程要低很多,其次,美團主打中低端酒店,這是攜程的一大弱勢,後者若要提高市場佔有率就必然要降低毛利率,投入更多的運營成本。

刑曉亮認為:“隨著機票酒店等主要業務的增長疲軟,對攜程來說,當務之急是儘快找到一個新的高速增長點。”

攜程的“第二增長曲線”在哪裡?它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並在近年大舉收購了Skyscanner、Trip等公司,進一步擴大海外業務。但與Booking、Airbnb、Expedia等國際巨頭相比,攜程的國際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018年Booking市值超過700億美元,Airbnb估值310億美元,而攜程市值僅為200多億美元。

再陷“大數據殺熟”風波

除了業績增長上陷入瓶頸,攜程近日涉嫌“大數據殺熟”問題陷入輿論風波當中。3月10日,有網友在新浪微博發帖稱,自己在攜程上本打算購買一張價格為17548元的機票,二次支付時顯示“無票”狀態。但退出再次搜索時,竟發現價格猛漲到18987元,貴了近1500元,而同樣的航班在航空公司官網只需16890元,疑似“大數據殺熟”的事件使得攜程再度被推上風口浪尖。

對此,攜程在3月11日的聲明中稱,絕不存在任何“大數據殺熟”行為。攜程方面表示,二次支付顯示無票是系統bug所致,已於3月10日23點緊急修復了此漏洞。此次系統漏洞還使其他1300名左右的用戶受到影響,攜程承諾賠償所有受損用戶,並表示後續將從技術層面加入更多的報警監控機制。

攜程解釋:全球訂票系統中,每一次點擊“支付”,即便沒有付款,都會暫時占上預訂的位子。如不付款,這個“佔位”將於40分鐘後釋放回系統。所以陳先生的第一張訂單雖沒有支付,但是“佔位”完成,這導致了陳先生再次搜索出現無票的情況,在無票情況下,系統自動推薦了更高艙位的機票。

攜程、滴滴、京東等平臺曾多次被爆出“大數據殺熟”,被質疑利用用戶的行為、喜好等數據,在同一產品上對不同用戶區別定價。2018年5月,攜程官方發佈頭條文章《攜程“大數據殺熟”了嗎?並沒有》的文章,對外界質疑作出解答和回應。攜程認為,之所以會引發用戶的質疑,說明自家的產品設計過於複雜,將會優化產品頁面,提升用戶體驗。

但近一年過去了,類似事件又再次發生,攜程“優化用戶體驗”的承諾做到了嗎?至少從結果上並沒有看到。

電商行業研究員曹磊指出,所謂大數據“殺熟”,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不同平臺針對不同的消費者制定出了不同的價格。由於我國大部分商品和服務都是實行的市場調節價,對於不同平臺設定不同的價格,其不涉及法律,因此消費者維權的意義不大。第二種情況是同一平臺針對不同的消費者制定了不同的價格。這種方式的大數據“殺熟”屬於違法行為,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規定公平誠實信用原則,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有可能還涉嫌一個價格欺詐。

曹磊認為,大數據“殺熟”暴露出大數據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非對稱以及不透明。平臺根據大數據來殺熟,背後的技術來源是電商銷售“千人千面”的技術,其源頭在於平臺根據蒐集用戶的個人資料、流量軌跡、購買習慣等行為信息通過平臺大數據模型建立用戶畫像,然後根據這個畫像來給用戶推薦相應的產品、服務和相應定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