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南京,甩掉“弱省會”焦慮

剛翻過2019年,南京迫不及待公開成績單。

據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2019 年預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 14050 億元、可比價增長 8%,增幅連續 11 個季度保持 8% 及以上。

儘管杭州、寧波等“萬億俱樂部”城市尚未公佈2019年GDP增速,但南京已迫不及待透露,其增速“位居東部地區GDP過萬億元城市和全省首位”,拔得頭籌的喜悅“溢於言表”。

近兩年,外界對於南京的討論,多集中於“弱省會”、“首位度”、“徽京”等爭議話題,並時常把“後G20前亞運”光環下的杭州拉出來對照一番。對於此次交出一把漂亮“答卷”的南京來說,是否正在迎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增速挺住

回顧去年初定下的2019年預計增長7.5%-8%的目標,南京達到了預期最佳水平。

與東部萬億級城市相比,南京8%的年增速的確難得。先不提逼近2萬億的蘇州以及體量更大的上海,在一萬億至一萬五千億區間,與南京體量相當的東部城市有杭州、寧波、無錫、青島四座。它們尚未完全公開2019年增速,但從前三季度增速看,與8%有明顯差距。

南京,甩掉“弱省会”焦虑

數據來源:各市統計局 製圖:城市進化論

拉遠視野,南京也是這5座城市中近五年唯一保持8%左右較高增速的城市。從2016年開始,無錫、寧波、青島增速一直波動在7%~7.9%區間,至2018年已低於7.5%。

南京,甩掉“弱省会”焦虑

數據來源:各市統計局 製圖:城市進化論

而南京最有力的對手杭州增速持續放緩,2015、2016年高於南京,2017年與南京持平,2018年,南京依舊保持8%,杭州則從8.1%放緩至6.7%。這個數據也與二者2019前三季度的表現一致。

南京和杭州作為蘇、浙兩省省會,常常被拿來相互比較。近年來,杭州首位度和省內輻射帶動能力更顯耀眼。2001年至2018年,南京GDP也一直略低於杭州,2018年排名全國城市第十一位。不過,隨著2019年南京從1.2萬億量級跨越到1.4萬億,也帶來一個猜想,南京能否在2019年超越杭州(杭州2018年GDP1.35萬億),躋身全國城市經濟總量前十?當然,即便不能,杭州也將面對追兵漸進的局面。

南京,甩掉“弱省会”焦虑

數據來源:Wind 製圖:城市進化論

再看南京另一個“對手&隊友”蘇州。南京之所以常常被詬病為“弱省會”,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這座地級市中的“戰鬥機”。

與隔壁省會杭州比,南京經濟總量少幾百億,但論地均GDP和人均GDP,南京反而高出一截,2018年人均GDP已達15.3萬元。可以說,不是南京自己太弱,而是隔壁鄰居太強。

儘管經濟總量要追上蘇州短期來看很難實現,但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南京五年來首次縮小與蘇州的GDP差距。2015年,雙方差距為4890億元,到2018持續擴大至5780億元,而2019年這一數字縮小為5250億元左右。實際上,這也是十年來南京二度拉近雙方距離。未來能否繼續“咬住”,還是個未知數。

南京,甩掉“弱省会”焦虑

數據來源:Wind 製圖:城市進化論

“唯一選擇”

能取得這樣的表現,南京是如何做到的?

今年元旦過後開工第一天,南京就拿出大動作,召開“2020年南京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匯聚近3000人參會。當地報道稱,“規模之大、規格之高,史無前例”。

會上宣佈,正式成立南京市委創新委員會,擔當本市優化科技創新治理體制機制、推進創新發展的“尖刀連”;同時發佈支持創新發展新一輪政策。

類似動作其實並非今年才有。從2018年開始,南京連續三年新年“第一會”主題均聚焦創新名城建設,每年發佈的“創新一號文”也逐步升級。

2018年:《關於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

2019年:《關於深化創新名城建設提升創新首位度的若干政策措施》

2020年:《關於進一步深化創新名城建設加快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的若干政策措施》

2018年初,南京舉行創新名城建設動員大會,正式按下“啟動”鍵。在當年的南京市兩會上,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首次提出,“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南京的唯一選擇”。

當時,南京日報發文進一步解讀:“南京已經到了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創新抓得不實更不行的發展階段。……從創新態勢來看,全國地區之間、城市之間呈現出你追我趕的白熱化競爭態勢。南京如果不高點定位、下決心打造創新名城,必將在創新大局中受擠壓,被邊緣化,淪為一座‘平庸的城市’。 ”

同時,一組對標深圳、自曝家短的數據廣為流傳。

目前(2018年初)全市的高新技術企業總數1850家左右,深圳僅去年上半年的新增量就接近我們的總量。我市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45%,遠低於深圳的90%……

如今,兩年時間過去,南京有何進步?

不久前,尚未“去代轉正”、還是南京市代市長的韓立明透露,“兩年淨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已遠遠超過多年積累的總和”。2017年底,南京全市高新技術企業1844家,到2019年底,這一數字已達4593家。同時,2019年南京PCT專利申請達到1400件,較上年增長89%;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有所提高,達3.28%,居江蘇省第一位。

南京,甩掉“弱省会”焦虑

盤活“資產”

眾所周知,南京是科教大市,擁有53所高校,還有中科院6個研究所以及14所、28所、55所等一批軍工科研和生產單位。 同時,南京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學科數量僅次於北京和上海;每萬人在校大學生、研究生數量均排在全國第二位;在寧“兩院”院士數量位居全國第三位。

可以說,這是南京最寶貴的一筆“資產”。那如何才能用好、盤活這筆“資產”?

此前,江蘇就要求南京著力提高創新首位度。當下,被南京視為推進創新名城建設的一個主抓手和突破口,則是新型研發機構。

科研人員雖然掌握有新技術和科研成果,但術業有專攻,讓科研人員去做市場轉化、創業並不容易,這也不是高校和研究院這類平臺的“主要業務”。而新型研發機構依託高校院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二次開發;提供技術、人才、研發平臺支撐,培育眾多科技型企業,也因此被視為研發型企業的“老母雞”。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2018年4月,圖靈獎唯一華人得主、時年72歲的姚期智院士到南京開始首次“創業”。由其率隊組建的新型研究機構——南京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成立。經過一年半時間發展,這個研究院已孵化出20個創業企業。

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底,南京已備案四批新型研發機構,累計備案數超過210家,南京也拿出真金白銀對“老母雞”們進行扶持。

例如,對於納入備案管理的新型研發機構,南京市財政一次性給予每家50萬元平臺資金補助。年底績效評估後,還會擇優發放最高500萬元獎補。

這些“老母雞”沒有讓南京失望。至2019年底,新型研發機構累計孵化引進企業3000多家,這正是南京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爆發式增長的重要來源。在此基礎上,2020年,南京是否還能有更多收穫?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