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歷千年絲綢之路重鎮——第三站:敦煌

河西四郡——敦煌郡


敦煌名稱的由來

“敦煌”一詞,最早見於《史記·大宛列傳》中張騫給漢武帝的報告,說“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間”,公元前111年,漢朝正式設敦煌郡。古代人一般用漢語字面意義來解釋“敦煌”地名,如東漢應邵注《漢書》中說“敦,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編的《元和郡縣圖志》進一步發揮道:“敦,大也。以其廣開西域,故以盛名。”

但現代大多數學者認為“敦煌”的詞源不是漢語。一般認為,《山海經》中記載的“敦薨”即是敦煌最早的稱呼,而“敦薨”或敦煌是當地少數民族語言的漢語音譯,至於是哪個民族,則是眾說紛紜。日本學者藤田豐八考證說,敦煌可能是都貨羅(Tokhara)譯音,而都貨羅也就是當時居住在敦煌、祁連間的月氏人;中國學者岑仲勉認為敦煌的詞源是“桃花石”(Taugas);王宗維認為“敦薨”或敦煌為“吐火羅”的音譯,並推斷敦煌為吐火羅人居住的故地;李得賢則認為敦煌為古羌人語言“朵航”(義為誦經地或誦經處)的對音。總之,“敦煌”地名的詞源為漢朝以前的當地少數民族語言之漢譯,這點應是沒有疑問的。

遊歷千年絲綢之路重鎮——第三站:敦煌

(敦煌縣級市地圖)


敦煌概況

敦煌位於古代中國通往西域、中亞和歐洲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上,曾經擁有繁榮的商貿活動。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聞名天下,是世界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玉門關、陽關的所在地。2012年,入選“2012年度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遊歷千年絲綢之路重鎮——第三站:敦煌

(敦煌特色景區一覽)


敦煌人文景觀

上一小節裡,我們提到敦煌是我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那麼接下來就請大家做好準備迎接接下來的一大波人文景觀。說起敦煌,大家首先想起的就是具有代表性和獨特性的莫高窟和月牙泉了,但作為一枚旅遊新媒體撰稿人,我要告訴你,too young, too naïve,我要介紹的肯定不止這些啦,下面進入正題。

  • 莫高窟

莫高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東方盧浮宮”,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莫高窟由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和莫高窟實體洞窟兩部分組成。

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近代以來又發現了藏經洞,內有5萬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盜竊,文物大量流失,其寶藏遭到嚴重破壞。1961年,莫高窟被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前往實體窟之前可在數字展示中心內觀賞主題數字電影《千年莫高》和球幕電影《夢幻佛宮》,兩部電影分別介紹了莫高窟的千年歷史,讓觀眾如臨窟內。

遊歷千年絲綢之路重鎮——第三站:敦煌

(莫高窟遠景)

遊歷千年絲綢之路重鎮——第三站:敦煌

(莫高窟臥佛)

遊歷千年絲綢之路重鎮——第三站:敦煌

(莫高窟內雕塑)

遊歷千年絲綢之路重鎮——第三站:敦煌

(莫高窟內壁畫)

  • 鳴沙山

鳴沙山位於敦煌市南6公里的沙鳴山北麓,因沙動有聲而得名。古稱“沙角山”、“神沙山”。

山由流沙積聚而成,東起莫高窟崖頂,西接黨河水庫,東西綿延40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最高海拔1715米。整個山體由紅、黃、綠、黑、白米粒狀沙粒堆積而成,五色沙粒細軟滑圓,隨足頹落,經宿風吹,輒復如舊。山形美觀,峰如刀刃,遠看連綿起伏,如虯龍蜿蜒。遇摩擦振動,便會殷殷發聲,輕若絲竹,重如雷鳴。故“沙嶺晴鳴”為敦煌“八景”之一。

自古歷來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難以共存,但在鳴沙山中,卻能看到沙漠與清泉相伴為鄰的奇景。月牙泉被鳴沙山環抱,長約150m,寬約50m,因水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這是鳴沙山景區最著名的地方,充滿了色彩和生機,宛如大漠羌笛聲中的一段江南牧笛聲,婉轉清揚,歡快靈動。

遊歷千年絲綢之路重鎮——第三站:敦煌

(鳴沙山—月牙泉全景)

遊歷千年絲綢之路重鎮——第三站:敦煌

(鳴沙山)

  • 月牙泉

月牙泉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的鳴沙山北麓。古往今來以“山泉共處,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觀著稱於世,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絕”,1994年被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月牙泉位於鳴沙山北麓,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東西長300餘米,南北寬50餘米,水深約5米,泉形酷似一彎新月,故名月牙泉。古稱“沙井”,又名“藥泉”,一度訛傳“渥窪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積0.88公頃,平均水深3米左右,水質甘冽,清澈如鏡。泉被鳴沙山四面環抱,但並不為流沙所掩,始終碧波盪漾,清澈見底,久雨不溢,久旱不涸,泉內星草含芒、鐵魚鼓浪,山色水光相映成趣,風光十分優美。它的神奇之處就是流沙永遠填埋不住清泉。

遊歷千年絲綢之路重鎮——第三站:敦煌

(月牙泉魚眼鏡頭取景)

遊歷千年絲綢之路重鎮——第三站:敦煌

(月牙泉航拍)

  •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也叫雅丹魔鬼城,位於敦煌市西北約108km處,玉門關西北約100km處。雅丹滿地有如“石頭巧克力糖”一般的磁石,指南針在此不起作用。

“雅丹”地貌是一種典型的風蝕性地貌,其壯麗、雄渾、怪異和神奇,不親臨其境,是無法領略的。公園內集中連片地分佈著各種各樣造型奇特的風蝕地貌,例如,“蒙古包”、“駱駝”、“石鳥”、“石人”、“石佛”、“石馬”等,千姿百態,惟妙惟肖。它宛如一座中世紀的古城,世界許多著名的建築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它的縮影,令世人瞠目。夜幕降臨之後,尖厲的勁風發出恐怖的嘯叫,猶如千萬只野獸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也因此得名“魔鬼城”。

遊歷千年絲綢之路重鎮——第三站:敦煌

(雅丹魔鬼城)

遊歷千年絲綢之路重鎮——第三站:敦煌

(雅丹蒙古包)

遊歷千年絲綢之路重鎮——第三站:敦煌

(風蝕地貌—風蝕蘑菇)

  • 西千佛洞

西千佛洞因位於敦煌莫高窟以西而得名,開鑿於黨河河岸的懸崖峭壁上,開鑿時間早於敦煌莫高窟,結構、彩塑、壁畫藝術風格均與莫高窟很相似。現存洞窟16個,只有其中9個窟可以觀賞,壁畫色澤豔麗,只是雕像基本全毀,其它窟因無法登臨只能在崖下仰望。因交通不便,到達此處欣賞的人遠少於莫高窟。北魏洞窟第六窟中心柱東面座下有佛門弟子曇藏為其亡祖父母及父母造像寫的發願文一篇,尚有70多字可以辨認,這一北魏時的手書真跡,極為珍貴,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遊歷千年絲綢之路重鎮——第三站:敦煌

(西千佛洞外部)

遊歷千年絲綢之路重鎮——第三站:敦煌

(西千佛洞壁畫)

遊歷千年絲綢之路重鎮——第三站:敦煌

(017號石窟內雕塑及壁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