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絲綢之路—蓬萊到羅馬》:四個人帶著我們穿越15座古城

15座古絲綢之路沿線的大都已灰飛煙滅的古城,給我們演繹出的是怎樣過往的輝煌

當中國“一帶一路”的倡議在哈薩克斯坦首次提出後,褪去了鉛華的“古絲綢之路”以一種嶄新的時代內涵重新走入了世界歷史的舞臺,續寫她千年之前的矚目。《絲綢之路——蓬萊到羅馬》,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運時而生的一部中國人眼中的絲綢之路大歷史。

《絲綢之路—蓬萊到羅馬》:四個人帶著我們穿越15座古城


遠古悠揚又清亮的駝鈴聲,讓我不由自主的緊隨著高洪雷的步伐,一頭扎進了他所設置的《絲綢之路——蓬萊到羅馬》的里程:從中國的蓬萊出發,途徑洛陽、長安、敦煌、高昌、碎葉鎮、怛邏斯、撒馬爾罕、大夏、木鹿、泰西封、巴格達、安條克、君士坦丁堡,到達終點——羅馬。費時5天,用眼丈量完這條唐代絲路及沿線的這些個城鎮。躍然紙上的一座座曾有著顯赫過往的古城,散發出耀眼的光芒驚豔了我的視野,刻骨了我對古絲路的新認知。我只能驚歎:去暢遊被歲月湮沒了的恢宏古蹟,需要非凡的勇氣和幡悟的智慧——它是殘垣斷壁上的霓裳,是不可計屍骨堆砌上的輝煌………,一切人類征服大自然的不朽壯舉,都是在自我野心、慾望和貪婪的驅使下完成的。

用眼在地圖上去看世界,只須費時半個鍾。但今天的我們要走的這15座古城,是為去尋找絲路沿線遠古的駝鈴聲。這腳步的厚重,意義的非凡,須我們緊隨著作者所設置的210天的路程,一足一印的去丈量,方能咀嚼出其中味。這210天,將同他一起喜,一起悲,一起沉浮,一起感悟……,讓這道道刻轢在人類歷史上的烙痕識盈虛之有數。

《絲綢之路—蓬萊到羅馬》:四個人帶著我們穿越15座古城


《絲綢之路》重點講述的是唐代絲路這條主幹線,兼顧了漢代和其他時期的絲路。作者將整個絲綢之路起起伏伏、繁榮衰退的“大歷史”,著筆於由絲路沿線的這15座城鎮各自的興衰沉浮歷史來呈現,城城連貫交融,時空穿梭,恢弘的烘托出古絲綢之路在歷史長河中的光榮與榮耀,屈辱與落幕。這種立異標新的歷史文學作品,堪稱一部精品藝術。讓讀者耳目一新,不再是窠臼的、枯燥無味的傳統報告性文學。閱讀衝擊感極強。作者在後記中的文字,就很好的補充了他的寫作思想:

“我所書寫的15座絲路古城,再也不復曾經的輝煌,而且接近半數被戰火摧毀了,被歲月湮沒了,被人類遺棄了,現代讀者對它們知之甚少,有的甚至聞所未聞。但無一例外,它們都有著顯赫的身世,跌宕的過往,驚豔的傳奇;都是遠古民族遷徙的福地,稀缺商品交易的平臺,各大文明交匯的天堂;部分城市還曾經是世界文明的偉大中心,引領過數百年的風騷,左右過人類文明的進程,決定過世界歷史的走向。因此,我們有必要再次走近它們,重新審視它們,永遠記住它們,起碼也應該知道它們。”

《絲綢之路—蓬萊到羅馬》:四個人帶著我們穿越15座古城


將絲路的起點定為“蓬萊”(古稱登州),這確實是刷新了一般讀者對這條絲綢之路的認知。蓬萊——人間仙境,這個可與長生掛鉤的城鎮,貪生的我們從來就不曾陌生過。是八仙之首呂洞賓的別館,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傳奇故事的輸出地,這裡多次留下了秦始皇、漢武帝求仙的足跡。但要將長安抑或是洛陽為起點的固有絲路概念置換給“蓬萊”,信服他人,需鏗鏘有力的論據支持。講述者將卷帙浩繁的歷史資料搬入,逐理逐據的夯實論證,強有力的推證出絲綢的源發地——蓬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絲路起點。這個起點的更名,讓我們更全面的瞭解絲綢原料的起源,對絲綢之路的定位有深遠的經濟價值。

一路向西,徜徉在洛陽花團錦簇的牡丹叢中;流連忘返在繁華似錦、歌舞昇平的長安街;血淚盈襟的佇立在敦煌16窟的門洞,目睹著王圓籙把一卷卷字畫、經書傳遞在斯坦因、伯希和等人的手中裝上駝車,目睹著華爾納把美輪絕世的飛天壁畫剝離的面目全非,直到藏經洞中空無一物。凝望著漸行漸遠帶走了敦煌璀璨文明的駝隊,蝕骨剜心,淚水漣漣;………

歲月的車輪從不因人的喜悲而止步不前。一路繼續沿著絲路西行:見證了絲路沿線的亞歷山大帝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羅馬帝國等大帝國的強悍與衰落;仰視了氣宇軒昂、傲視天下凱撒大帝的英姿,;傾慕了埃及豔后絕世無雙的美貌;在蔥嶺(今新疆帕米爾高原的古稱)的雪峰遇見了踽踽獨行,虔誠西行取經的玄奘;在茫茫戈壁荒漠上,看見了手持大漢旌節,兩鬢斑白、目光堅毅牧羊的張騫;聽見了站在西海邊向東而望,無緣抵達羅馬的漢使甘英的聲聲嘆息………。

《絲綢之路—蓬萊到羅馬》:四個人帶著我們穿越15座古城


一步一印的走在古絲路的道上,不曾有一絲的孤獨,一路伴隨著我的是一個個勇敢而又智慧的人:玄奘、張騫、甘英、班超、法顯、宋雲、杜環、哈倫、凱撒、居魯士、亞歷山大、馬可·波羅……。210天,到達絲路的終點——羅馬。這條直線距離12000公里,通過絲綢搭建,聯通中國腹地與歐洲諸國的絲綢之路,即是一條商品貿易通道,也是東西方政治、文化交流融合的溝通渠道,在當時對推進人類文明進程發揮了巨大作用。隨著一座座已變成廢墟的城,一個個遠世了的巨人,一段段己消遁了的遠古文明,古絲綢之路也完成了它跌宕歷史使命,華麗的轉身為人類文明史上一曼妙的詞彙。

在東西方文化與歷史對比的大課題中,倫敦經濟學院LSE亞洲研究中心IDEAS的高級客座研究員馬丁·雅克,有一段最精彩的演講:“西方,在古代也曾出現過很多強大帝國,如羅馬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奧斯曼帝國等等,無論它們曾有多輝煌燦爛的歷史,一旦衰弱後基本上後世很難再崛起,甚至很多灰飛煙滅在歷史洪流中不復存在。而古東方几千年,出現的幾乎所有強大帝國,如秦帝國、漢帝國、唐帝國、元帝國、明帝國、清帝國都來自於中國。近代100多年的衰弱,到現在又重新復甦。這在世界範圍內可謂是獨一無二的。中國其實是一個“文明”,但是他卻“偽裝”成一個國家存在。

”這段話很好的詮釋了中國——這個東方巨龍永存的根源:文明不曾有過斷層的國家,興衰只不過是一次短暫的休眠。

《絲綢之路—蓬萊到羅馬》:四個人帶著我們穿越15座古城


2016年,新中國的領導人重現站在了絲綢之路的起點——蓬萊的土地上,被賦予了新內涵的新絲綢之路隨著中華的又一次崛起,光彩奪目的,再次鏈接上了絲路終點的羅馬,她華麗綻放,將重啟她的過往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