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的建立,真實是周公打下來的,但是爲什麼他沒有進入封神榜

姬旦

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一輩子完成了幾件事:

周王朝的建立,真實是周公打下來的,但是為什麼他沒有進入封神榜

1、他寫了《易經》

2、建立了分封制

3、創立了禮教(儒學)

4、建立了洛陽城

5、還是魯國的開國國君

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

不過他沒有進《封神榜》。因為封神的是姜子牙。

十兄弟

周文王有十個兒子。

其中老大伯邑考,一直是世子嫡子。就是那個“面如冠玉”不受狐狸精妲己勾引的美男子。

他爸姬昌起義之前,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和商中央政府鬧得不愉快。姬昌本人在羑里被關了六年。伯邑考作為嫡長子,長期周旋在宮廷斡旋,最終犧牲在外交的最前線。

姬發作為老二,幸運地繼承了王位。也就是周武王。

牧野之戰後,姬發留下老三,老五,老九,組成三個軍團。駐守東方,防備商軍團主力東返。

他自己回到了鎬京,沒多久就死了。當時姬旦留守王庭,所以權利就落到姬旦的手裡了。

老三管叔一看,大哥死了轉二哥,二哥死了該輪到我老三了,怎麼跑到你老四姬旦手裡去了?

於是周族內亂。官署和姬旦打了三年仗。這些都是我們知道的。

挾天子以令諸侯

按照政治學的倫理,打天下的是真皇帝。軍功最重。

周王朝的建立,其實真正是姬旦打下來的。是他完成了對東方的征服,作為軍事領袖,他享有了巨大的威望和權力。

但正在姬旦征服三監,駐軍商都,威望達到頂峰時。

周成王宣佈關閉函谷關。屯重兵鎬京。並宣佈姬旦不用回中央了。

姬旦在外面拼死拼活好幾年。血流漂杵,總算打贏了。最後卻是因為他離開中樞太久。中樞反而換了人,權力落到別人手中了!

眾所周知,周成王登基時只有三歲,那站在幕後的那個人是誰呢。

是姜子牙。

“姜子牙八十遇文王”,這事估計也是封神榜。

只不過姜子牙這人壽命極長,換了三任皇帝都沒死。

當年姬發叫姜子牙叫仲父。估計他年齡也不輕。

姜是族姓。一般是神農氏後裔。子是尊稱,所以說,他的名字就一個字:牙

分析當時的周王庭實力派。分為三派。一是周成王,二是領兵在外的姬旦,三是姜尚,召奭之類的大臣。

按照中國古代的政治禮儀。一個大臣,無論你貢獻了多大的功勳。君與臣之間的距離仍然是不可逆的。

姜子牙為西周滅商,立下了汗馬功勳。但是帝王家事,封王封爵,吃香的喝辣的,還是沒他份的。武王死後,周族的核心武力,還是要牢牢掌握在姬家人手裡。

和小說裡一樣,姜子牙可不是吃素的。

姬旦離朝三年。洛陽和長安相隔五百里。朝廷的事,他遙控不了這麼多。宮廷的實權,就漸漸地落到了姜尚,召奭的手裡。

臣子干預帝王事,這是實打實的謀反!

召奭也姓姬。他是姬昌的同族。但沒有血緣關係。相當於陝西帶出來的老部下,老幹部。召奭最後建立了燕國。

但只要沒有太祖的血脈,都是臣子。

召公和姜尚控制朝廷。周朝從一創立,皇帝就變成了傀儡。

當時,姜尚和召公發了一個文給姬旦。說我陝西你河南,您也別回來了,咱們把天下對半分了吧。

經過了一系列的外交協議。最終,姬旦在河南腹地駐留了下來。

在原本朝歌附近,他尋找了一塊風水絕佳之處。“洛水之北”謂陽。這個新建的城市,九朝古都,掌握中國二千年,就是洛陽城。

按照外交協議,洛陽的規格為首都。也稱東都,陪都。

周王朝的建立,真實是周公打下來的,但是為什麼他沒有進入封神榜

於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二個首都的政治局面。二都其實是分立的二個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從周成王開始到周幽王,西周三百年內,一個國王也沒去過這個所謂的“東都”洛陽。

外臣

君尊臣卑。無論臣子立下多大的功勞,臣子所掌握的權力和財富,不到君王的1%,說來說去都是在為皇帝打工。

姬旦被驅逐的這段時間內,姜尚和召奭拼命地擴充自己的實力。從根本上講,他們也沒有太大的野心,並不想完全取代姬氏的勢力自立。

畢竟,夏商周時代,朝廷的戰力,還是以部落聯盟同姓同族為主。

換了一個外人,周部落裡的姬人未必會聽你的命令。沒有部落人口,你也就沒有一切。

姜子牙的封地在山東。在黃河的盡頭。

姬發的分封思想,和八百年以後的劉邦一樣。異姓王都在邊境。遠至天涯海角的地方。

姜子牙的封地,沿著黃河一直走。臨淄在遙遠的盡頭。甚至都不是周王朝控制的地盤。

一直到商紂的最後一年,商王朝的軍隊還在和齊人作戰。姬發進攻朝歌時,甚至還要求齊夷派兵夾擊商軍。

姜子牙被封到了臨淄,其實只不過周武王的一個口頭承諾:“這塊地以後就歸你了,你在封地上的所有開拓我都予以承認”。

真的奪取和保留地盤,還得靠姜族人自己奮鬥。

姜子牙和召奭控制了朝廷。二人一合計,說“老弟啊,咱倆都不能都待在中樞啊。免得被人一鍋端”。

而且,軍隊都是姬族人。畢竟也沒有自己的武裝。

於是商量下來的結果,召奭仍然留在鎬京。姜子牙返回到了齊國他自己的封地。內外控制著周朝。

姜子牙帶著他的部落,帶上了他的族人。開始了極其辛苦的遠征。

姜子牙剛到齊地的時候,條件極其艱苦。他抵達臨淄的第一年,剛建立起營地。就遭遇了四周野蠻人的圍攻。東夷是絕對不會允許,在自己的田野中,有一座城堡出現的。

面對潮水大海一樣的野蠻人進攻,姜子牙發揮了中國人特有的特色大招:“請客吃飯”!

姜子牙說,來的都是客。做人嘛,開心最重要。大家打打殺殺幹什麼。來,我下面給你吃。

於是姜族齊氏和野蠻人成了好朋友。姜子牙承諾“簡化禮儀”。也就是不要求野蠻人叩拜諸侯。或許還要給野蠻人三鞠躬。

姜子牙的智慧,使得他迅速融入了齊地土著的信仰文化圈內。獲得土人好感。從而站穩了腳跟。

姬發最初把齊地批發給姜子牙時,認為這是一塊不毛之地。遠在天涯海角,是蠻夷居住所居之地。

一絲微笑籠罩在了姜子牙的嘴角,姬發所不知道的是,齊國的東方是大海。

在之後的整整幾代人。齊國人傾盡所有的力量,不向西進,而戮力向東奪取土地。一直打通了大海,達到大海口。

“齊有海鹽之利,富甲天下”。

姜太公老謀深算。齊國達到海岸之後,可以在淺灘上曬鹽。

在當時鹽屬於絕對的必需品,珍惜品,奢侈品。一件事物同時具備這三種品質,也是少見。

而且鹽不易腐敗,易於販賣。齊國幾乎是整個中國唯一能大量產鹽的國家。

通過銷售食鹽,齊國獲取了大量財富。實力急劇增加。從最初的一個很小的部落,一直成長成春秋戰國時代的超級大國。

當週帝國姬家已經因為衰弱和貧窮奄奄一息的時候,太公望的部族,卻成了真正的豪門。

齊桓公的崛起

姬旦和姜尚,召奭達成了和平協議。在洛陽,興建起了東都新城。

可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姜尚和召奭把平王握在手裡。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優勢。關鍵是他們可以出牌,可以搞新花樣。而姬旦只能防守。

過了不久,就在姜尚去到齊地之後不久。召公以平王的名義發了一條詔令:

“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到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徵之”。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管理權。

最初的意思,是成王佔據鎬京,姬旦佔據洛陽。東方西方,大家各守一方,各拿50%做皇帝。

可是現在,成王的一道旨意一下。東方的五侯九伯,名義上的“管理權”,就全部被劃給姜子牙了。

姬旦實際可以控制的地盤,就只剩下他手裡小小的洛陽盆地一塊。姜尚才成了東方之王。

這下子,姬旦徹底看不懂了。

這段日子,是姬旦人生中最低谷的日子。“挾天子以令諸侯”,除非你真下了心起兵造反。否則你就被人玩弄在股掌之上。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幾年之後。

成王七年,周成王登基之時是三歲。如今他已經是一個十歲的少年了。按照古代的傳統,完全可以培育第三代了。

成王親政,王室的力量,終於登上了舞臺。

成王上臺之後四處一看,好呀,召奭和姜尚,一個在內一個在外,連“管理權”都奪去了,真的是無冕皇帝。

成王要親政,拿回父親的權力。但同在京城裡面,他也不太好意思和召公翻臉。免得到時候孤注一擲,風險也還是有的。

成王算來算去,姬家的產業首先要保住。否則王權太弱,天下都快變成姓姜的了。

成王下的一步政治棋,就是召回了姬旦。作為執政。

成王和姬旦的協議是,經過了這麼多年,你年紀也老了。天下的至尊位,我看你是不用指望了。

但怎麼說,你還是我的叔叔。親裡親,至少不能讓姜召二家,把周天下的宗廟給篡了。

姬旦和周成王達成的協議。放棄了對王位的追逐。而擔任周王朝的宰相。姬旦獲得了巨大的榮譽,他被封為了魯國的開國國君。而且是唯一的一個“公”爵。

封地也是最大的。

魯國此後在“十二諸侯”中獲得了巨大的外交地位。魯國雖然是公爵,但卻可以使用天子的儀仗。諸國一般有禮儀上的排序,都以魯國仲裁為準。

魯的問題是,太重視文化了,太文明瞭,連孔丘都生在魯國。不夠“野蠻”。在戰國後期不禁吃虧。最終文明而死。

周成王吞併了姬旦的軍隊,併入中央軍。王室由此而強大。再也沒有姜召的威脅。

召奭一族後來遷到薊縣,就是燕國的始祖。

周成王統一了王權,而且他壽很長。周王朝在他的手裡穩固,終於安定地傳了八百年。周成王也是一個有名的賢王,周康之治號稱:“刑錯四十餘年不用”。

整件事唯一的bug,是姜子牙的“五侯九伯”管理權居然沒有收回!

這導致了齊國姜家,有法理上征討其他諸侯,“尊王攘夷”的權力。這也就是春秋時期,齊桓公作為第一個霸主崛起的契機。

易經

姬旦不是一個成功的野心家,他的臉皮不夠厚,手段不夠黑。姬旦曾經有非常好的機會,掌握大量的軍隊。

但他始終不敢博浪一擊,這就註定了他不能做一個大帝和領袖,但很適合做一個宰相。

姬旦做宰相的時候,總結他波瀾壯闊的一生,做了二件事。對私,他寫了一本書總結《易經》。對公,他確定下了分封制。

周王朝的建立,真實是周公打下來的,但是為什麼他沒有進入封神榜

《易經》這本書,目前在市面上並不難找到。翻開《易經》,第一句話是:

  • 元亨,利貞
  • 潛龍勿用
  •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 或躍在淵,無咎
  •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 亢龍有悔
  • 見群龍無首,吉

看起來是不是很熟悉?對的,降龍十八掌就是這麼來的。他最熟悉的一招“亢龍有悔”,然後就是“飛龍在天”。

今天人們說到《易經》,總說他是混沌神算之數。天機九五術數,奧妙無窮。

其實把易經聯繫到風水,是一種誤解。

《易經》真正的意思,是教科書。“易”的象形文字,就是老師教書的意思。

在古代,並沒有印刷系統,也沒有課本。

別的小孩不上學,太子不上學可非同小可。所以太子一定要有太子少傅來教。

《易經》寫下來的意義,是姬旦總結他的一生。覺得要寫一些人生感悟下來。作為教科書,來傳承經驗和收穫。

譬如說“利見大人”,其實說的是他爸姬昌遇見姜子牙的事情。意思就是隻有找到這麼NB的一個老狐狸做助手,龍才可以抬起頭了(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分封制

嫡長子承天子位。庶子為諸侯。

嫡子承諸侯位。庶子為卿大夫。

嫡子承卿大夫位。庶子為士。

嫡子承士,庶子為庶人。

因為一場內亂,周天下姬家的產業,差點被姜尚召奭篡奪而去。姬旦執掌相位之後,有了操縱整個文官系統的權力。痛定思痛,他決心做全面的行政改革。

其最主要的核心,就是“分封制”。

以周天子為核心。他的第一個嫡長子,自動策立為太子。將來繼承王位,而且無可爭議。

天子的其餘N個兒子,全算庶子。一律分封為諸侯國君。

諸侯國內同理。

第一個嫡長子,繼承諸侯的君王位。

諸侯的其他兒子,自動轉為“卿”。也就是高官。貴族們個個做官。

卿以下,第一個嫡長子可以繼承父親的“卿大夫”爵位。

其他的庶子,統統去做“士”。

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士不可不弘毅”。士就是貴族階層的最低一級。

士的嫡長子,可以繼承“士”的身份。

其餘的庶子,就降為沒名分的庶人了。

此令一出,整個西周朝廷頓時炸開了鍋。只要是庶子,就是卿大夫。如此全面派糖,在歷史上從未有過。

一瞬間,姬式宗族幾乎個個都是紫帶高管。如此大規模,高規格,高強度的封官授爵,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只發生過二次。

還有一次,發生在AD1644年,多爾袞入北京之際。

姬旦的分封制,使得姬姓宗族中,哪怕一個趕車的車伕,都成了諸侯國內三品高官。

這一場分封制,宛如十一級地震。徹底改變了中國之後二千年的歷史進程。改變了華夏民族的人口結構。

改變了你我他中國人的祖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