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和外婆相比,孩子通常會和誰更親?

鬧騰小睿媽

我是孫寧,華大應用心理諮詢師。想成為心理諮詢師,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華大心理陪你助人自助!


閨密馬上生寶寶了,她婆婆在鄉下種地,還得給公公做飯,剛好她自己媽媽在身邊,想讓自己媽媽幫忙照顧月子順便帶孩子,可是她老公堅決不同意,要給自己媽媽帶,說孫子天生是給奶奶帶的,哪有外婆帶的道理。


他們都是獨生子女,孫子外孫都只有一個,難道奶奶一定親些嗎?外婆就不能帶外孫嗎?

當然不是的。


對這個提問,首先我們知道,無論奶奶或者外婆,都是孩子的血緣至親。在父母無法自己獨立完成養育和照顧幼兒的任務時,都可以作為協助爸媽照料的首選人(不是必選人)。


但提問中的這位爸爸,好像有個僵化的觀念,孫子天生適是由奶奶帶的,不是由外婆帶,並在妻子提出由自己母親帶孩子時堅決不同意。


或許這樣的觀念是出自中國家庭傳統和文化的影響,孩子作為父親家庭的傳人,理應從小在父親家庭中長大,並和奶奶爺爺親近;也可能是自己或自己的兄弟姐妹,親屬從小都是由奶奶帶大的,外婆相對比較疏遠。


但經過了許多年的變化,包括獨生子女政策和經濟發展、城鄉變遷等,現在的中國家庭多以小家庭,三、四個人為主,很多年輕夫妻離開了祖輩生長的地區,在新的城區裡建立家庭,購置房產。


只有在孩子出生、幼年時,兩夫妻無法兼顧事業、工作等時,需要上一代協助時,將雙方父母中的一方叫來。


比較奶奶和外婆,孩子通常會和誰親,其實每家的情況不同,我並不覺得有標準的答案。


只能說孩子在幼年時,有很強的依賴性,會天然親近從小撫養自己,和自己生活在一起、對自己的需要有恰當回應的養育者,能無論這個養育者是父母、奶奶或外婆。而孩子長大後慢慢都是要獨立的。


而家庭中更重要的,是給予孩子安全、穩定、健康的環境。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及孩子的直接監護人,養育孩子本身就是每位父母自己的責任。

即使孩子是獨生子,奶奶或外婆唯一的孫子、外孫,也是協助養育。

其次,協調和平衡家庭中各位成員的狀態。


可以考慮:誰照料起來比較方便,誰的身體狀況可以適應照料孩子等。


如提問中的爸爸,自己的母親在鄉下種地,並不在身邊,平時還要照料父親,已經非常操勞。為了照顧孫子,奶奶要離開自己的家,適應城市的生活,習慣和兒媳相處。家中的田地勞作如何安排?爺爺的生活需要重新調整,自己的身體會否操勞過度?

而相對的,外婆原本就在小家庭的身邊,比奶奶特意過來方便的多。如果這位爸爸能考慮的更全面,長遠些,相信可以給予孩子和家庭的更妥當的安排。

如果你在以上方面有所困擾,歡迎來預約我們的諮詢,和心理諮詢師一起探討改善。

作者介紹:
孫寧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上海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諮詢師,精神動力學取向,熱懇、溫和、堅定、陪伴、探索 傾聽你的煩惱和痛苦 陪伴走上一段心路旅程,發現每個生命本身具有的力量 提供另一個角度看見自己 協助移去阻擋你的障礙 活的自在。
諮詢領域: 1. 各類身心症狀、強迫、恐懼、失眠、焦慮、情緒抑鬱等心理困擾 2. 兒童及青少年發展適應及親子關係問題 3. 婚姻家庭、情感困擾、職場壓力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奶奶和外婆,孩子會跟誰親一些,我認為不管是誰把他們帶大,孩子最終是和奶奶親的。

首先,父母是自己的家,而爺爺奶奶是父母的家,自然也就是孩子的家。不管孩子是上學還是參加工作,首先放假想回的是父母的家,也就是爺爺奶奶的家。而對於姥姥姥爺,那只是去串親戚,小時候可能會住個三五天的,到大了,就不會再在姥姥姥爺家過夜了。

每年淸明中元節,中國有祭祖的習性。每到這一天,大車小輛的都會去掃墓。而在這個掃墓大軍裡,大部分都是去給爺爺奶奶燒紙送花,卻很少有人去給姥姥姥爺上墳燒紙的。因為他們是親戚,不是祖先。是沒有爺爺奶奶近的。

爺爺奶奶百年之後,會把自己的財產毫不保留的給了兒子、孫子,而姥姥姥爺再親,也不可能把自己的財產留給姑娘留給外孫外孫女。這恐怕也是孩子最終會覺得爺爺奶奶親的原因吧。




民諺民俗民間故事



奶奶和外婆都親啊,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家庭,等小夫妻生了孩子,就是2+2+2對1的形式。一邊是爺爺奶奶親,一邊是外公外婆親,還有爸爸媽媽親。

另外,現在不是還有一種流行的說法是:“媽媽生,姥姥養,爸爸回家就上網,姥爺天天菜市場,爺爺奶奶來欣賞。”

所以沒有什麼必須不必須的,誰有時間,有功夫,有能力,誰就協助小夫妻看看孩子好了。再說,看孩子可是一件極有可能“出力不討好”的事情呢!

很多瑣碎的家庭矛盾都是由看孩子引起的。所以,誰帶孩子誰要有思想準備啊!


沫沫的靜好歲月


霓媽剁手日記

奶奶與外婆誰親,關鍵是誰帶孩子,誰平時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長,肯定會更親一點。現在有些年輕的小夫妻,為了生存,不得不到外地去打工,將孩子託付給家中老人照看,使孩子一年到頭見不了父母兩面,從血緣上講,孩子與父母肯定是更親的,但因為長期不在一起,孩子往往與照顧他們的老人更親一些。

其實,我覺得題主的問題不在於外婆、奶奶誰與孩子更親,改為誰更適合帶孩子更合適,就題主的描述來看,我認為孩子的外婆帶孩子更好,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外婆與孩子的媽媽相距不遠,這樣孩子的父母可以經常看到孩子,與孩子有情感上的交流,而孩子的奶奶在鄉下,那麼,父母要想看孩子就不太方便。(提問者已經交代清楚婆婆住在鄉下。)

從孩子的健康成長角度來說,孩子三歲前是不適宜離開父母的,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需要從父母那裡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同時也是孩子與父母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的重要時期,這關乎著孩子將來的性格,甚至對他們的一生都有影響。

我身邊就有一些朋友,他們將孩子託付給老人帶,等到孩子到了三歲,該上幼兒園了,才接到身邊,結果發現與孩子根本無法溝通,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需要重新建立起與孩子的感情,往往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

我很理解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父母是多麼期盼能親自帶孫子,但是我們不能有私心,只滿足了自己的情感需要,要從孩子健康成長的角度去想,才是對孩子負責人。


沛澤媽讀心理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是親人,但親與親還是有差別的。

講三件身邊發生的真事:

1、拳友老閆喜添孫子,兒媳的意思想讓姥姥帶孫子,老閆竊喜:孫子由姥姥帶,省去自己很多的勞累和辛苦。"媳婦生,姥姥養; 爺爺奶奶來欣賞"成了老閆的口頭禪。半年後,老閆覺得不妙:小孫子見了她竟很認生,連老閆想抱抱都直接拒絕。老閆急了,每天索性按時按點到姥姥家"上班":做飯洗衣服在所不辭。孫子終於和老閆熟了,也喜歡和老閆到外面玩耍,但只要一下姥姥家的電梯,便脫離老閆的呵護,直奔姥的懷抱。孫子四歲了,對老閆的稱呼也由直呼其名改換成奶奶,但從不肯在老閆家過夜。老閆當年的"欣賞″成了如今的"惆悵"。

2、鄰居王桐兩口都是高中老師,每天他家的燈亮的最早滅的最晚。他們有個兒子一直住在奶奶家,雖然忙裡偷閒會去奶奶家看看孩子,但上初中的兒子對他們恭敬有餘,親熱不足。一次王桐出差歸來,給兒子帶了很多禮物,兒子出口就一句:有我奶奶的禮物嗎?

3、同事煒喜添家丁。花了近萬元找了個月嫂。高工資的月嫂自然是盡心盡力,照顧新生兒頗有一套。一天,樂得在床上好好休養的煒突然發現兒子對月嫂竟然比對自已親:只要看見月嫂,嬰兒便立刻衝月嫂眉開眼笑......

答案不得而知。孩子對家人都有血脈之親,但誰小時候對他付出的愛最多,他就對誰最親。

據相關資料介紹:孩子0到六歲,是老天留給父母的有效時間,這時段的小孩子並非是個不懂事的小動物,恰恰是一個最需要呵護和渴求關愛的完整的人,他們有自己的感受、辨別、以及孩子式的回報。

過了六歲,老天會收回留給父母的有效時間。孩子上學了,有了新天地,有了新朋友,這時的孩子雖然也離不開父母,但纏著你的時間越來越少。你會漸漸發現,老師的話比父母重要。

把握時間,陪孩子一起成長吧!


文子心語

現在的孩子,是外婆的孩子,是奶奶的觀賞品。對於孩子來說,與奶奶和外婆的關係,要取決於和誰呆的時間長一些。於是就會和誰親一些。小孩子都是很現實的,也是很真實的。在姥姥和奶奶的面前,他指定要和平時最喜歡自己的人最親。
這也是情理之中。不過現在的孩子對於奶奶和外婆來說,都是她們的心肝寶貝,在和孩子的接觸中,也都是不留餘力的。那種愛也是無法表達的。我印象中孩子和姥姥或者奶奶都應該是最親的。不應該有誰親誰遠之分。孩子和誰親都是應該的。只要有利於孩子的成長,老人們看著都會高興,也都會發自內心的感到幸福。


伊春美食美客

回答這個問題,給你講一個現實例子。一箇中國北京男子娶了一個俄羅斯媳婦,生了小孩兒,帶到俄羅斯,由姥姥代著,到小孩子七八歲了,北京普通話說的特好,俄語說出來很不流利。同樣一個俄羅斯男子娶了個北京女子,生了小孩兒,帶到北京來由姥姥看著,也到了七八歲,俄語說的非常流利,中國話說出來特生硬,看懂了嗎?啥意思?~根~,~種~,從古至今,為啥重男輕女,這個觀念改不了,原因就在這兒!誰親!誰疏!自己掂量去吧!

關於孩子由誰帶,在這裡不講了,奉送大家一句話~~看孫子爺爺奶奶是本分,姥爺姥姥是情分!

前幾天和一老人嘮嗑,老頭又看果園又種地,兒子兒媳都上班,老伴還做飯收拾家務,累夠嗆,我說,讓姥爺姥姥帶段時間,老頭說了,人家不主動提出帶,你無法張口。哎!一點兒辦法沒有,你還別報委屈,誰讓他姓咱這個~~姓~~呀!


清清朗朗2

2-8歲孩子常見的問題,你會解決嗎?

自閉孤立,不願意並且害怕和其他孩子交流,怎麼辦?

家長經常接到幼兒老師“投訴”電話,怎麼辦?

孩子專注力差、上課走神、小動作多,怎麼辦?

孩子性格柔弱,經常被欺負,動不動就哭,怎麼辦?

幼升小要求認字量800-1000,孩子識字不多,怎麼辦?

沉迷手機遊戲,屢教不改,只能打罵,怎麼辦?

孩子吃飯挑食,做事磨蹭,怎麼辦?

孩子愛亂髮脾氣,道理講了無數遍,怎麼辦?

寫作業一做就是幾個小時,怎麼辦?

。。。。。。

面對以上種種問題,你能解決嗎?

每天10分鐘,育兒好輕鬆,99天幫助2到8歲的孩子養成閱讀,獨立,專注 ,自理/自律,堅持的好習慣,讓你的孩子真正的贏在起跑線上!

在擁抱未來,99天養成五好寶寶

我們和家長一起幫助寶寶在五個方面(好懂事、好情商、好習慣、好閱讀、好專注)快速成長,寶寶終身受益!

學習效果

1、寶寶進步,按天計算

第15天

五好寶寶之“好閱讀”

寶寶在閱讀方面,超過家長小時候同歲表現,只需15天

第8天開始,96%的寶寶喜歡上閱讀,愛去圖書館,喜歡看書,會講故事,具備獨立閱讀能力

第45天

五好寶寶之“好習慣”

寶寶的表現,引爆家長朋友圈

第45天開始,85.6%的寶寶開始養成四個良好生活習慣:1.按時洗臉、洗手、刷牙;2.吃飯不挑食、不亂跑,自己吃、吃得快;3.懂得主動收拾和歸類;4.能合理安排看電視、玩遊戲時間,按時睡覺

第60天

五好寶寶之“好懂事”

長輩看到寶寶天天進步,誇獎寶媽寶爸

第60天開始,92.2%的寶寶開始變得懂事,體貼父母,經常和媽媽說“我愛你”,不再亂髮脾氣,能做弟弟、妹妹的小老師

第75天

五好寶寶之“好專注”

寶寶進步太快,“驚著”幼兒園老師了

第75天開始,82.8%的寶寶閱讀注意力值得誇獎,每天可以專注閱讀15-30分鐘,贏在“幼升小”階段的起跑線,在幼兒園成為老師小助手

第99天

五好寶寶之“好情商”

小童星冉冉升起,是家長教育的一張名片

第90天開始,98%的寶寶有禮貌,見到長輩、老師主動問好,勇敢、積極,做事有序,表達與溝通能力到人見人愛的程度!

古人言,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老祖宗的編織成順口溜,便是提醒後人,一定要引起注意。說的是孩子的好習慣要早養成,因為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一些關鍵的好習慣,會決定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擁抱未來幼兒教育

針對這個問題,個人理解:孩子的認知是簡單的,直觀的,跟誰在一起的時間多,感覺誰對自己更好,就會跟誰更親一些。拋卻那些毫無意義的糟粕思想,根據現實情況,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誰有條件誰來帶。如果雙方老人都願意幫助帶孩子,小夫妻就要理性的選擇。權衡一下雙方父母的身體健康條件,生活環境,思想觀念,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等等,一切以更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為前提來選擇。作為父母也要儘量理解、尊重兒女的決定。


如果條件允許,個人不贊成跟老人同住,兩代人互不影響各自的生活,給彼此保留足夠的空間,也避免了家庭內部矛盾的發生。更傾向於年輕人自己帶孩子。有句老話說的好:不養兒不知父母恩!自己帶孩子,會讓孩子跟爸爸媽媽之間有更多的互動,也會讓年輕的爸爸媽媽體會到做父母的艱辛。

亦或者,如果放心,找一個專業一點的育兒保姆,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她們經驗豐富,在教育理念上也更先進,還會給雙方的老人騰出更多時間,過他們想過的生活。有時間經常帶著孩子看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給孩子灌輸一些他們都是一樣親的道理。當孩子慢慢長大後,他們也會根據自己的認知來決定誰最親。



如果非有必要,必須要有一方的老人來帶孩子。帶孩子的一方,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親家的缺點,給對方在孩子心裡造成負面影響。不要刻意的在意得失多少,感覺心裡不平衡。說到底都是一家人,小夫妻少了誰也組成不了一個家。當然,付出少的一方,也要感念親家的辛苦,適當的在其他方面謙讓一點,做些補償。有時候,人與人之間,不在意得與失,在意更多的是那份情意與理解。常言道:真情換真心,八兩換半斤。有一個深明大義的父母,何嘗不是兒女之福,家和才能萬事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