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爲了在山西推行義務教育甚至動用了軍隊

閻錫山為了在山西推行義務教育甚至動用了軍隊​閻錫山

山西王閻錫山主政山西38年,一度把山西建設成了民國時期全國模範省。就連蔣介石也不得不佩服他,在一次國民黨軍政大會上說:“過去,我們學蘇聯、學美國、學德國,都失敗了,落了個一切都沒辦法,還不如閻錫山在山西有辦法,我們今後要學閻錫山。”閻錫山有一個外號叫“閻老西”,是諷刺他做事小氣,待客吝嗇的。在20世紀30年代,上海一家小報登了一幅漫畫,畫面是這樣的:蔣介石一手握槍,一手託著現洋;馮玉祥一手舉大刀,一手抓窩窩頭;閻錫山一手提一杆秤,一手拿著算盤,意思是說閻錫山精於計算,擅長經濟。就是這麼一個善於算計,小氣摳門的閻錫山在做一件事情上確實大氣的很,那就是推行義務教育。

閻錫山為了在山西推行義務教育甚至動用了軍隊


人民須知

閻錫山很重視教育,他認為通過教育可以啟迪民智,改良社會。在他主政山西期間普及國民教育、創辦職業教育、推行以改良社會風俗、開通知識為宗旨的社會教育,重點是普及國民教育。在他發行的小冊子《人民須知》中對於“義務教育”做了這樣的解釋:“凡是山西百姓,不論貧富貴賤的小孩子,七歲到十三歲,這七年內須要有四年上學,這就名叫國民教育;凡上過學的人,知識就高了,身體也壯了,為父母的無論如何貧窮,總要使子女上學,是父母對於子女的義務,又名叫義務教育;國家法律定的,人民若不上學,就要罰了還得上學,又名叫強迫教育。”

閻錫山為了在山西推行義務教育甚至動用了軍隊


閻錫山教育獎品銅墨盒

為了推行義務教育,閻錫山採取了不少舉措,甚至是強制措施。把辦義務教育列入官員政績考核的重要標準。制定了《實行義務教育程序》,不但有詳細的階段時間表,而且分工和責任都明確到了具體的部門和個人。他還苦口婆心地進行發動官員和民眾:“人民要想有謀生的本領,非有普通的道德、知識、技能不可;要想有普通的道德、知識、技能,非入學校不可。所以有子弟的送他入學,是為父母的義務;為區長、村長、閭長的,多設幾座學校,就是區長、村長、閭長的義務;為人民的,共攤學款,就是對人群的義務。”“世上萬事都可省錢,止有出錢教子弟求學,是與自己後人積錢的法子,故此錢萬萬不可吝惜。縱然自家現時沒有學生,也斷不可出異言,要知學校是永遠的,無論誰家將來必有子弟入學。況且花錢辦教育是世上第一樣積德之事,你們須以此理告人民知之。”由此可以吝嗇的閻老西在教育的投入上是不含糊的。

閻錫山為了在山西推行義務教育甚至動用了軍隊


民國山西教育廳資料《小學教育》

除了把責任落實到各級官員外,他還事必躬親,對教育的籌款、培養師資、選定課本、調查學童數目等工作,都實實在在地親自抓。他要求各級官員利用各種機會,在山西全省造就一種“上學的兒童可愛,失學的兒童可惜”的輿論風氣。他還親自下鄉給家長做工作,勸導百姓送子弟上學,並軟硬兼施,採取一系列強制處罰措施:“凡學齡兒童暨18歲以下之失學兒童,無故之不入學者,經各區長、各街村副查明呈請縣知事核准,處其家長以l-5元罰金,此項罰金自學齡兒童10歲起每歲遲追加1元;凡有意破壞或阻撓學務暨抗不交納本地方應行公派擔負相當數目之學款者,應呈由知事處以相當之罰金,使其數至多以30元為限。”

閻錫山為了在山西推行義務教育甚至動用了軍隊


為了推行義務教育,閻錫山甚至玩“橫”的。窮鄉僻壤,找不到校舍,就使用村裡的龍王廟。庶民百姓因為擔心得罪了龍王爺而群起反對,他就把荷槍實彈的軍隊開進村莊。百姓口服心不服,行動緩慢不見效。閻錫山急眼了,便使出殺手鐧:直接讓軍官辦學,並且下達硬指標,每人包定幾個村,兩年內必須把學校建起來,建成後軍官直接擔任該校長。

閻錫山為了在山西推行義務教育甚至動用了軍隊

閻錫山為了在山西推行義務教育甚至動用了軍隊

上行下效,在閻錫山的大力推動下,山西大部分縣政府將辦教育當作了全縣第一要務。學校興建數、入學人數、經費投入數等逐年上升,有的縣教育經費佔縣行政總開支的比例達到50%以上,最高的忻縣達61%。1925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考察了山西的義務教育後說:“自民國七年(1918年)試辦,山西現在70%多的兒童已經在國民小學做學生了,而山西之下的第二個省份,江蘇的入學率僅20%多。”在他發表的《時局變化中之義務教育》更是盛讚山西的義務教育“可見真正實行義務教育的,算來只有山西一省。”閻錫山甚至因此被稱為中國義務教育第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